论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自身的几点不足

时间:2022-09-20 01:35:04

论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自身的几点不足

摘 要: 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以弗斯为首的伦敦学派的学术思想,于1961年正式提出阶和范畴语法理论框架,并将这个理论模式发展成系统语法,1968年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功能部分,他的理论逐渐走向成熟,并且系统功能语法已发展成广为接受的语言学理论。然而他的学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某些缺陷,受到了派内、派外学者的批评。本文将从及物系统、话题主位、语篇的连贯标准几个方面分析韩礼德的观点自身的不足,最后对他的观点提出几点修改意见。

关键词: 韩礼德 系统功能语言学 缺陷及完善

1.引言

语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论证语言功能决定语言形式。韩礼德集中力量去发现和描写由于社会情景和说话人的情况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言的变体。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功能解释形式、语言与语境互动为根本原则,重视实际使用语言而非经过筛选、编辑的语言素材,这丰富了语言研究的内容,扩大了语言研究的视野,深刻揭示了语言的创造性本质。但是如果只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则可能出现形式上的不一致性和空缺现象,从而产生各种不确定性。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在微观上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不一致、理论漏洞、理论缺乏包容性的语言、形式特征与功能特征混杂等现象。本文从及物系统、话题主位、语篇的连贯标准几个方面为例,分析韩礼德的观点自身的不足,最后对他的观点提出几点修改意见。

2.及物系统的缺陷及完善

1968年,韩礼德提出了系统功能语法,并指出一个语篇在完成的同时,行使了三大元功能,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这三大元功能的语法构成分别是及物系统、情态系统与衔接手段。“及物系统”是语言中承载过程的系统,它代表了语言中的逻辑与经验意义。其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并指明和各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在及物系统中把语言的表达分为三大主要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物质过程主要指动作过程,涉及动作者和目标。心理过程主要指心理活动过程,涉及感觉者和现象。关系过程是有关实体的状况、性质的过程,涉及识别和归属。在这三大过程之间还有三个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韩礼德的及物系统虽然给语法分析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其术语的应用及过程的划分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着种种缺陷。

首先,对不同过程划分界限不明显。例如:“My watch”(我的表)在“My watch says it’s half past five.(我的表说五点半了)这句话中充当了说话者的角色,与言语过程是一致的。而在我们的经验世界中,言语过程是人类特有的语言现象,“说”这个动作只能是由人发出的,所以此句直译成汉语会很别扭,可见没有生命的“表”只有通过比喻的方法才获得了说话者的身份。言语过程包括了所有的符号交换,但是符号交换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思维的表达,而且言语过程与心理过程很相似,所以把言语过程从心理过程中划分出来并不严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可以对三大过程进行重新的划分。以上面的小句为例,正是由于言语过程与心理过程有相似的句型特征,我们可以将言语过程并入心理过程。语言学家克雷丝(Kress)就是采用了这样的划分方法。在言语过程中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显性言语过程和隐性言语过程。上面的小句就属于隐性言语过程。

其次,立足与社会学的韩氏及物系统把语言看作是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直接反映,这与语言事实是不相符的。他认为语言能准确地反映独立于人类的客观世界,然而在语言实践中却往往不是这样的。客观发生的同一件事由不同的人来叙述会采用不同的过程。例如:对于我们国家成立于1949年的事实,可以说,Our country was founded in 1949.(我们的国家是1949年成立的),也可以说,1949 saw the foundation of our country.(1949年看到了我们国家的成立)。第一句采用的是物质过程,第二句采用的却是心理过程。为了解释这种不同过程的相互渗透,韩礼德提出了语法隐喻进行弥补,把其成因归结于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但是隐喻的原因并非只是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而是因为人在心理上把概念实体化。再例如:当一个人说:“It’s warm here.”(屋里很热)说者可能只是在叙述环境,采用的是关系过程,而听者却主动去开窗。由此可见,在解释语言的言外之意时,韩氏的及物系统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要对韩氏及物系统进行修补和完善就要导入心理语言学。语言是人脑的输出部分,是人类看待世界的一种心理表现。客观发生的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及当时的心态进行信息的加工和整理,用特定的语言表达出来。根据背景、经验,以及话语的相关性,听者才能领会到言外之意,可见心理语言学可以弥补及物系统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

3.话题主位概念上的模糊

韩礼德认为,根据功能和意义,英语小句有三类主位:组篇主位、人际主位、话题主位。其中话题主位也可称为主题主位。组篇主位在句中主要起上下连接的作用,例如:in fact,finally,yet等起的是过渡的作用。人际主位表达了说话人对听话人或小句本身的态度,体现了句子中的人际关系。话题主位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包括了主语、补足语或环境副词,也称“经验主位”。而话题主位中的话题可以分为五大类,即交谈主题、说话者主题、实体主题、命题主题、篇章主题。然而“话题”和“主位”又是怎样结合成话题主位的呢?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小句由“话题―评述”两部分组成,即说话人提出一个话题,然后对它进行讲述。韩礼德在给话题主位下定义的时候指出,主位功能中的参与者与“话题―评述”分析中的“话题”非常相象,因此就把主位中的经验成分称作“话题主位”即“主位从小句子开首一直延伸到及物性系统中有功能的第一个成分为止,这个成分就是话题主位”。

例如:After school,(主位)they went to see a film.

韩礼德将主位看作是“信息的出发点,是小句关注的对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韩氏关于话题主位概念忽略的问题:不同成分作主位的功能差异。比如参与者充当话题主位与环境成分充当主位的性质与作用是否一样。假如组篇主位,人际主位和话题主位同时在一个小句中出现,那么该信息的出发点,该小句所关心的要点又是由哪一个主位实现的呢?导致这种概念的模糊是因为对充当话题主位的环境成分和参与者在小句及语篇中所起的作用没有加以区别。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明确话题主位的双重性:既可以表达话题,也可以提供谈论话题的角度。我们可以将韩礼德的话题主位一分为二,将充当主位的环境成分称为环境主位,而参与者充当的环境成分称为话题主位。这样做就明确了话题主位的概念,也有利于对语篇的分析。

4.语篇的连贯标准方面的不足

研究语篇连贯,一是要研究语言本身即语篇所包含的各种衔接手段对连贯所起的作用,二是既要注意语言形式本身的使用和变化,又要注意情景因素、文化背景和认知能力等非语言因素对语篇连贯的影响与制约。韩礼德认为语篇连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上下衔接和符合语域的要求。所谓上下衔接就是通过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等语法手段与重复、同义、上义和搭配等词汇手段把语篇中的不同成分从意义上联系起来。虽然韩礼德提出了自己的标准,但对什么叫连贯却从未下过明确的定义。这样就导致读者只能凭自己的直觉去认识和体会,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标准,因此就产生了分歧和误解。因此在讨论连贯性标准之前必须首先要确定连贯的定义。语言学家Van Dijk认为:“连贯是话语的一中语义特征,它以来的是每个单句的解释与其他句子的解释之间的联系。”即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指的是话语内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这种联系存在于两个不同的层次之中。一是句子和句子之间,即不同句子所包含的命题之间。二是存在于话语的真实意图之间。

韩礼德强调语域一致对语篇连贯的重要性。然而对语域一致的定义也只是三言两语地带过,使人不知道他所指的语域一致是指语篇的宏观结构还是指句子结构。韩礼德应该把语域一致这个概念更加明确一点,说明它倒底指的是什么,包含哪些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又是如何让语篇上下连贯的。而他只是对语域下过明确的定义:“语域是一组意义,是语义模式的组合,这些语义模式通常是根据特定的条件提取的,同时提取的还有用来表达这些意义的词语和结构。”人们只有在正确理解语域一致真正含义的基础上,才能重视语域一致对语篇连贯的重要性。因此必须阐明语域一致的含义及其在语篇中的具体要求。实际上韩氏所说的语域一致既指宏观结构,又指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等微观结构,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上下文组织符合该类语篇通常的组织方式,检查的依据是语篇的类型结构;语篇中的语义联系检查的依据是相邻主位结构之间的变化和新旧信息的分布;语篇的整体联系,检查的依据是通篇有一个能包容语篇内所有小话题的大话题,即能把全篇的内容置于其中的认知框架。

5.结语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语言学习与分析框架,是语言学领域的宝贵财富,但我们还应该对其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使其继续发展、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德禄.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1).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3]胡壮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进展[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4]朱永生.韩礼德的语篇连贯标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5]聂龙.论韩礼德的话题主位[J].外语研究,2002,(3).

上一篇:化工制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改革初探 下一篇:关于《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