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初高中物理衔接

时间:2022-09-20 01:20:02

也谈初高中物理衔接

很多中考理科成绩很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理科成绩下滑明显,尤其是物理成绩。他们虽然很用功但仍无所适从,“课上一听就懂,课下一做就错;课本一看就会,考试一道没有”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给不少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

一、初高中物理过渡衔接困难的主要原因

1.初高中教材跨越大

初中物理以观察、实验为主,多注重学生的记忆理解和感性认识能力的培养,只作定性分析,定量计算较少,课堂教学任务少,教材跨度小且连接较紧密,学生接受知识较容易。而高中物理时间紧、任务重、扩展宽、引申多、定量计算量大,不但对学生的记忆理解力,而且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都较高,教材跨度大,衔接不是很紧密,学生不太容易接受。

2.学生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调整不及时

较长假期的放松和刚入学对高中学习环境的不熟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态,不少学生的不适应也是造成入学初期成绩下滑明显的主要原因。另外,独立主动地获取知识、灵活应用知识,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解题,这些是初中生更应注意调整的,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来适应。

3.教学方法不适应

由于教材的差异性和教学目标的不同,现阶段很多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另外学生在初中形成的思维定势,不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一些高中教师过于注重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而不是细致入微、循序渐进,这使高一新生感觉很吃力。这些并不能靠刻苦就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的。

二、稳妥过渡的途径和方法

如何稳妥地过渡,根据初高中物理过渡衔接难的原因,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希望能帮助学生走出误区,降低迈入高中学习的台阶。

1.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同化和顺应)

同是物理知识,但初高中还是存在差异的,这需要高一学生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学习中尤其需注意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两种学习方法的结合使用。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知识和内容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就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的模式或建立新的模式。初中物理基本上对每一章都进行了讲解,但比较简单、单一化,例如在讲速度时,初中给的定义就是路程比时间,而高中对速度与速率进行了详细的区分,引入了位移概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扩展,细化知识体系。而在讲解力时,多数初中生认为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高中教材中通过各个力产生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分析可以知道,力不能传递,而是有新的力产生。学生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对此高中教师应对初高中知识进行分析比对,及时帮助学生更新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如,力学中从初中的二力平衡到高中共点力的平衡再到牛顿第二定律,电路计算中两电阻的串并联到高中各电阻的混联再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些都是在原有知识上进行深化,所以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把新知识整合到原有体系中。学生应自己学会建立知识体系:淘汰的知识,延续的知识,引申的知识,更新的知识,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梳理和建立的。

2.加强“实际化”减少“课本化”的学生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的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我认为这句话正中物理教学的靶心。对此需加强情境化和直观化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发觉生活的活生生的实例实验,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物理模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可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教师应尽快让学生能从课本中走出来,让他们明白高中的知识体系实际是我们的生活。如刚一开始学习力时,力产生的原因、方向、受力物体等都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直观的生活实际实验,如交通工具的运动和各种体育运动,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将微观的、抽象的转化为宏观的、具体的东西展示给学生。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从生活中的实际形象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学生也应注意培养观察生活现象和教学实验,学会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问题应是自己真正发现并思考过的,不再是课本中、练习题的油墨字,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哪怕是多向老师、同学、自己问个“为什么”。学生应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培养自己的多思、多问的学习习惯。

3.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法和学法指导

(1)备教材、备学生、备衔接,这是高一教师在备课时最需注意到的三个问题。在备教材、备学生时更应仔细思考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曾研究的问题的差别和内在联系,确定课堂教学情境中如何启发与指导学生,顺利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教师应让学生觉得高中知识似曾相识,又有所不同,不会有太多的畏难的情绪,能够接受新知,巧妙地同化和顺应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

(2)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强调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物理学科又有它与众不同的魅力和特点,能否利用好这些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创立出学生想听的想知道的物理课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能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下基础。

(3)更多地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过程和情境。初中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往往比较直观、简单、片面。而高中物理却抽象、复杂、多变,一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也许就截然相反了。高一教师在讲解习题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方法上,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特别是多过程问题,更应该逐步分析清楚,教导学生应“少做、多思、勤问”。

总之,对于进入高中学习物理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台阶客观存在,而且跨度不小。面对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顺利地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过渡,降低高初中物理的学习台阶,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努力。但学生更需注意的是,只有好的学法加上自己的刻苦才会有所回报。

参考文献:

[1][前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3]朱永新.高中物理的台阶.华中师范大学.延边教育出版社,20001,5.

[4]王建超.消除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对策――中学物理教与学.

上一篇:如何让高职学生喜欢物理 下一篇:对探究式物理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