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速度切勿乱调

时间:2022-09-20 11:32:52

输液速度切勿乱调

输液的目的,不是为了“输”而是为了“赢”,赢得疗效,赢得安全——“双赢”。然而,输液速度不当,却会“双输”——输进了液体,也输掉了身体。不信,就瞧这一家子。

前不久,刘女士3岁的女儿雪雪患肺炎住院打点滴。护士把输液速度调到每分钟15滴后便到其他病房去了。刘女士嫌速度慢,便擅自把速度调到每分钟40滴。岂料20分钟后雪雪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并咯出粉红色的泡沫样痰。刘女士赶紧找来医生,医生确定是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急性肺水肿,立即进行抢救才转危为安。

无巧不成书。上周刘女士的丈夫王先生不慎从架梯上摔下来,突然昏迷,急送医院诊断为“脑外伤、脑震荡”。检查发现有轻度脑水肿,医嘱输注脱水剂20%甘露醇250毫升。护士没把胶皮管夹捻紧就走了,液体滴得很快。刘女士记起了上次雪雪的遭遇,怕老王因输液速度过快而出问题,护士走后她把速度调到每分钟30滴。不久,护士来巡视,发现滴速过慢,又把速度调快,并告诉刘女士,甘露醇滴速过慢不能解除患者的脑水肿。

输液速度是很有讲究的,特别是抢救患者时,输液速度的快慢堪称是“生死时速”。其快慢都是为了同样的目的:发挥药效和保证安全。临床上,输液速度是由医生或护士依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种类等多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的,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切勿把输液速度随意乱调。

为了疗效和安全“双赢”,必须根据药物种类调节滴速,这是由医护人员掌握的,作为患者,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就会知道输液速度不能随意乱调的道理。

“慢滴”图安全

在临床上,有不少药物是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的。如硝酸酯类,常用的有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一般浓度下常以8滴/分、10滴/分、15滴/分等速度进行点滴。若速度过快,则会引起很多副作用,如搏动性头痛、颜面潮红、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

再如硝普钠,也需严格控制滴速,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节,过快可使血压急剧下降。

还有抗菌药物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一般情况下要求以每0.2克不少于1小时的速度静脉滴注,速度过快会引起局部反应,如血管炎性病变等。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的药物还有红霉素、磷霉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等。万古霉素若滴速太快,可出现面颈部及躯体充血、出现红斑,称为“红人综合征”。

静滴氯化钾,若滴速过快可使血清钾突然上升,引起高血钾,从而抑制心肌功能,导致心跳骤停,甚至致命。

“快滴”求药效

有些药物需要快速输入方能取效,如20%甘露醇250毫升静滴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若滴速过慢则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

再如青霉素类抗菌药物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时,若使用一般剂量,宜将1次剂量的药物溶于100毫升输液中,于0.5~1小时内滴完,这是因为该类药品只有在细胞分裂后期细胞壁形成的短期内有效,快速滴注在较短时间内达较高血药浓度,可提高杀菌疗效;且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相对稳定,在水溶液中易分解,放置的时间越长分解得越快,不仅药效消失,还可产生致敏物质。但是,当青霉素的用量过大时则不宜滴速过快,以免引起青霉素脑病。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小儿、老年人点滴时速度宜慢,一般而言,小儿20~40滴/分,老年人不宜超过40滴/分。

上一篇:“刨根问底”强直性脊柱炎 下一篇:皮肤凹凸不平,“磨一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