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20 11:10:28

试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水平直接反映了高中教育的优劣,但并未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没有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分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提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并通过突出教学重点以及转变教学方法这两个方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效率 沟通

作为一门基础性理论课程,高中数学在教育课程体系中举足轻重,所以高中数学理应作为教学重点来实施。然而目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充分认识到高中数学的重要性,并且很多学生由于其抽象性而产生“畏难”情绪。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我们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一、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一)教师主体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来引来和规范,去引领学生正确地去学习知识,教师应该以科学知识为载体,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来概括、提炼和挖掘数学教学思想,强化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并加强数学的应用,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领会数学精髓,以更好地实现高中数学的教育目标。

(二)学生主体认知与参与的统一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教学目标能否完成,判断此情况的标准并非唯一,而是有很多种不同标准,应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大学数学课堂教学“逃课”的学生不在少数,教师为了实现教学计划会匆匆赶课,或者课堂完全是一个人在讲,没有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沉闷的课堂氛围严重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要不是采取被动的学习,要不是在非主体认知之下的主动参与。若是高中课堂教学没有学生认知性的参与,那就演变成了学生了自导自演了。

二、提高高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把握数学课程的定位,明确数学教育的意义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将数学视为普通的文化基础课,觉得可有可无,认为学好专业课程以后能有公司接纳就行,忽视了数学在教育体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高中教育应该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学科,应该将高中数学教育和通才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出顺应时展要求的具有较高素养的人才。所以文化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举足轻重,数学课是文化基础课中的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数学课程进行定位,教会学生清楚地知道高中数学的潜在价值,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应该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强调,教师应该在黑板上将重点做成板书,对重要的定理、概念进行重点阐述,强化重点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问题可以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数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所以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重点以及对概念理解透彻的重点在于数学知识中的物理背景以及物理涵义等。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入一些例题讲解,丰富教学形式,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思维,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三)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高中数学在大多数学生眼中,除了算术以外,其他知识似乎在现实中毫无用武之地,所以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具有实用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事实上高中数学中有很多知识都可以用于现实生活中,例如,微积分可以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体积,概率论可以让我们明白很难发生概率小事件,不能赌运气。数学知识可以作为我们学好其他知识的奠基石。所以在学习高中数学的时候,在讲解新内容之前,教师应该先对章节内容相联系的实际进行讲述,通过这章内容的学习可以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的知识能够用于实际。讲解新课之前可以创设和实际相结合的情境,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为例来引发问题,比如在讲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时,其中有条性质是闭区间上连续且在区间端点处异号的函数必有零点。通过这个性质可以得出,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四个角的凳子在相对平滑的地面上四个角都必须是着地的?这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若是采用高中数学知识来解答这一问题,不仅能够使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借助多媒体和数学软件,降低高中数学的抽象性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主要是围绕变量展开学习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想象力和拓展性思维,给数学的学习增加了难度。目前有很多数学绘图软件MATHEMATIc、MATLAB等,绘图功能件强大,在讲解空间图形时,尤其是将旋转体和由曲面围成的立体时,可以通过绘图软件画出图形来,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及时总结,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高中数学这门课程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涉及到很多知识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有:单独讲解某个知识点学生理解,当同时将几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讲解时,或者一个问题涉及到多个知识点时,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知识点间的区别和联系,哪个知识点适合运用什么情况,哪些题目可以一题多解。我国在教育设计方面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传统的教学科学范式正在逐渐转变为学习科学范式,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在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基础上,对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更加的支持,以逐渐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以及学习者自身的能力限制,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可以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能力等因素,并综合考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力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贪大求全,应该有的放矢,适当取舍。

2.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正确处理课堂目标和知识教学间的关系,应采用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来教学,例如,适当的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纳入新知识当中;合理的安排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降低学生学习和记忆的难度;总揽全局,抓住重难点,设计适当的突破方法;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进行交互学习,实际上,学生们之间相互的交互学习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环节。教学评价可以采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考试测评等手段进行,教师应该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转化和积累经验,通过总结反思,由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四、结语

总之,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在各学科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由于高中数学的逻辑性强、比较难懂,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各高中教师的首要任务。高中数学教师不只要着眼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还要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发挥高中数学作为基础课程的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数学教育研究前沿[J].2011,(6).

[2]陈晓端.数学课程教学实证系列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1.

[3]田中.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数学研究,2010,(8).

[4]龙宝新.数学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4).

上一篇:少年军校的创新研究与发展 下一篇:自然成长,像那鱼儿水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