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企业职工思想教育

时间:2022-09-20 10:54:24

试论如何提高企业职工思想教育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各方面的变化,这些巨大的变化极大地塑造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作为企业从业人员在这场深刻的巨变中也都程度不同地受到震撼。新旧道德观念并存,多层次道德体系同在,企业从业人员思想意识、价值趋向多元化已是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提高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就极为重要。

【关键词】职工;思想教育

一、当前企业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基本做法

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对业主和员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国家法律与法规的教育,进行科学管理方面的教育等。在企业内部,普遍注重对员工进行爱岗敬业教育、集体主义和团队意识的教育、奉献精神的培养;有的企业在员工中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境界。家庭的和谐幸福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和基础,企业主不仅关心员工的职业行为,也关心员工职业之外的家庭行为和社会行为,以实现更深刻意义上的对员工的关心,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实行为。同时注重对员工进行遵纪守法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等。当前的企业的企业文化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家文化,因而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巨大。当前企业思想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业主重视程度。企业思想教育工作能否开展及其开展得好坏,主要在于业主是否认同和支持,当前业主能否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开展,决定着企业思想教育工作能否开展及开展得好坏。

二、提高企业思想教育的途径

(1)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拓宽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渠道。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就可以紧密地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来展开,从而丰富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文化内涵,改变思想教育工作空泛和脱离实际的局面:借助企业文化建设这一载体,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寓教于文、寓教予乐、寓教于理、寓教于利,不断满足职工对于提高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水平和参加文体活动的多方面的需要,提高他们接受思想教育的积极性:借助企业文化建设这一载体,把它作为企业的行为规范,把员工改造客观世界的信念、热情、毅力、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企业文化的形式引导到为企业奋发努力上来。这样就改变了原有的思想教育工作只讲空话的老套子,激发企业员工对思想建设的重视,逐步实现思想工作与民营企业的经济工作有机结合,使思想教育工作成为有形、有情,有声、有效的实际工作。(2)以人为本,增强企业员工对思想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在企业中,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进行角色转换,通过领导角色的淡化和服务角色的强化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搞好服务,既是企业中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形式与手段。在这个契合点上,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学会洞悉员工需求,满足员工需求,帮助员工捧忧解难,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力争建设良好硬环境的同时,注意推动软环境的改善,如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解决财富的合理流向闯题,形成鼓励竞争、公平竞争的氛围;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倾听员工的呼声,在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为员工做主;给予企业员工以情感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到:“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母了解员工的情感需求。用真情实意感化员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建立情绪宣泄渠道,灌输和疏导不是万能的,压抑到极点,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宣泄,就会导致自我崩溃或对社会的非正常袭击。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政工热线、思想教育信箱,甚至模仿日本企业的“出气室”等途径畅通弱势群体的宣泄渠道。(3)强化服务功能,为民营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想取得成效,社会及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在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的各种服务中,帮助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政治环境主要体现在政策上。不但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先富、后富、共同富”的政策。同时,还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及时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逐步完善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引导、鼓励企业更快地发展;经济环境主要体现在发展上。不但要为企业的发展鸣锣开道,而且也要给企业思想教育工作以一定的经济支持。社会环境,主要体现在社会舆论上。要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支持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坚定它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总之,有关部门要主动为企业服务,把思想教育工作寓于实实在在的服务中,为企业创造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增强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黄孟复.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王建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3]巴斯克,艾索思.日本的管理艺术[J].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上一篇:停车场合同性质辨析 下一篇:关于采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