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新思路

时间:2022-09-20 10:40:20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新思路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一个专业分支很多、门类很广的学科,课程按内容大致可分为知识传授类、技能训练类、作品欣赏类等,并且每一类别又包含了自成体系的技术性和理论性内容。同时,艺术教育又是情感性、主体性、创造性和个性都十分强的学科,所以,由于艺术本身特有的特殊性也造成了目前高校艺术课程设置大多随意性大,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的现状。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形成了随意性较大,目标指向较模糊,成绩衡量不规范。结果导致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科建设与发展缺乏压力与动力,并影响了公共艺术学科的地位与投入。

目前,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从近几年的高校艺术教育调查情况看,几乎所有大学生基本素养都不容乐观:会五线谱的占8.4%,不会的占46%;会素描的占12.8%,不会的38%;8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音乐水平在一般及以下,64%的学生缺乏感受音乐的基本素养。目前,课程开设因校而异,学生选修因人而异,缺乏统一的教学体系和教材,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院校之间、学生个体之间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悬殊,教育的质量评定没有基本底线,教学没有动力和压力。师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是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艺术抱有较大的兴趣,乐于参加文娱活动,教师对工作抱有热情和责任心,热爱艺术和教育事业;但由于公共艺术教育与就业关系不大,与毕业文凭的获得关系也不大,其成绩难以为社会所认可,同时师生对艺术在思维、情感、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尚嫌不足,所以在专业与就业的压力下,也由于功利意识作祟,“学生上不上课,看不出有什么不同”,教学效果得不到正确评价,对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学生逐渐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自主选修也给了一些学生不选的权利和理由。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应明确定位在普及的位置上,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艺术教育。所以,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的教学模式应建立在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的框架基础之上。这样不仅能够使教与学的质量水平有效体现,更能有效的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普通高校艺术教学模式将立足于艺术本身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不同的学习要求,目的是希望有层次地实施教学。改变以往缺乏灵活和随意性的弊端。科学、公正、合理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得教师的辛勤工作得到有效体现,更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并能够体现艺术教学本身极富个性、情感性、创造性的特点,为艺术教学的创新开辟空间。更是张扬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激发教学的自主、能动与创造性,同时也是学校教学规划和发展的体现,并能够表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设立不同层次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建立起不同层次课堂教学及多样化教学的基础之上,探讨并研究一种全新的标准化测试体系。这样教学模式体系的建立和提出,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成,师生教学有目标方向,有成果体现,有压力动力,最终所达到的是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艺术教学水准,从而实现艺术教育本身所应具有的价值。

为了改变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应积极探索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方法和措施,那么,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学模式应向着具有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教学框架结构方向发展。

一、规范化与标准化

教育规范化包括国家确定的教育目的、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等。艺术教育规范化,着眼于过程控制,其主要目标是以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为导向,解决目前各院校艺术教育内容参差不齐和教学随意性问题。其主要内容是指教学内容体系的规范化,课程设置的规范化,基础教材的规范化,并对教学内容实施控制。

1.教学内容的规范化。国务院最新颁布了《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最新修订的新课程标准。所以针对新的规划和要求应全面修订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大纲,科学设置艺术课程,编制规范化指导性教材,以便保证大学生在主要的艺术素质门类中掌握其最新趋向,从思想性、民族性、时代性的角度审订艺术教学内容,以符合时代需求;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基础、思想品质比较成熟、心理发展比较稳定的角度出发,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规范化。主要是指实施统一、规范的标准测试,或者说是教学目标管理的规范化,是着眼于目标控制,是对教学结果、成绩的衡量与评价,以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最终是建立一套艺术教育方面标准的普通高校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自信和前进的动力。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是对教师劳动的尊重、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使大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得到社会认可,教师的辛勤工作得到有效体现。

二、层次化

层次化是按程度、水平、能力等划分不同等级以便区分识别或操作对待。艺术素质教育的层次化将着眼于艺术本身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不同的学习要求,有层次地实施教学和执行标准测试,避免统一规范带来的缺乏灵活、创造的弊端。而标准化测试要分类别、有层次。除了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标准化基础测试外,还要针对具有不同艺术才能的学生,通过不同类别层次的标准考试,给以能力与水平的确认。以及按不同层次设置课程、编写教材、实施课堂教学,即因材施教。

“艺术教育不是针对一个学生的全面教育,而是针对所有学生的个别教育”,在确保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要有提高型、研究型、创作型等课程开设,使学生在艺术理论、艺术技能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学习提高机会,同时也要有开拓型:例如介绍最新艺术流派、艺术理论观点、艺术作家作品等。综合实践型,例如: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们戏剧表演、音乐会等综合性艺术实践活动等以及兴趣娱乐型等课程的开设和探讨等,以此用以满足大学生们各自的不同需要。

层次化体系的设立目的是为了克服规范化、标准化带来的整齐、划一、僵化的弊病,不仅是艺术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需要、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以及各高校根据不同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进行特色教学的需要。更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动态化,对教学改革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

层次化课程的开设,能够体现艺术教学极富个性、情感性、创造性的特点,为艺术教学的创新开辟空间,是张扬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激发教学的自主、能动与创造性,同时也是学校主体性的张扬,能够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不同层次的标准化测试,能够使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成,师生教学有目标方向,有成果体现,有压力动力,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框架体系结构的普通高校艺术教学模式的建立,将会对艺术教育学科进行一次全面深层的重新组织与建设:确定重点、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的层次性结构,并能引入最新的艺术教学内容,组织规范的指导性教材编写,制定参考书目,建立标准化题库等等,使得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实施有章可循、有材可教、有法可依,当艺术教育学科建设走上了规范、科学、健全的教学模式的体系结构,艺术教育不仅能真正起到促进和推动高校的素质教育,并且可以真正提高和健全全体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在不断的提高艺术与素质教育在普通高校地位的同时。将会形成强有利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起到增强办学竞争力和增加实力的作用和影响。

郭萌: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表演系。

上一篇:校园安全事故风险防范指标体系的探讨 下一篇:论人的本质的三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