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性技能转化机制的商务英语习得过程研究

时间:2022-09-20 09:28:18

基于隐性技能转化机制的商务英语习得过程研究

摘要: 基于商务英语习得机制及隐性技能转化策略研究,认为,商务英语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商务英语习得过程中理解显性知识、运用显性知识、领悟隐性技能,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关键词: 商务英语习得;隐性知识;转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181-021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所谓技能,就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应该是指由于练习而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是有意识的活动中近乎自动化了的部分。由此推理,所谓“高技能”可以理解为技能精湛优异,具有一般技能人才所不具备的综合技能以及解决复杂性、关键性和超常规实际操作难题的能力。丰富的操作经验显然是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看家本事和突出表现。目前,高职教育正处于由封闭式教学走向开放式教学,由单纯的知识灌输转向全面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就商务英语专业而言,人们普遍看到了过去那种封闭式书本教学的弊病,改而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培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根据对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外贸行业、企业的调查分析,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从事外经贸行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致力于造就“英语语言能力(English)+商务专业知识(Business)+实际操作技能(Skill)”的“EBS”复合型国际商务职业人才。然而,来自国际商务实践一线体验表明,外贸行业颇具“三个月能学会,三年不一定能学得成”的情形。究其原因,那就是学习有个过程,对行业认识有个过程。通过语言思维和经验长期积累进入独立工作的过程,甚至到从业人员的潜意识中,需要三年的时间,这三年中或者是这方面不足或者那方面不足。哪方面都在逐渐完善。不言而喻,学习者在技艺习得过程中存在不足;当然,授业者在知识经验转移过程中也必然存在障碍。因此,探索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寻求授业者经验的有效转移机制是本文探讨之要旨。

2商务英语习得机制分析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主张把知识分为两类:即“知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和“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加涅发展了知识的分类学说,提出智慧技能的概念,即学习者将习得的知觉模式、概念和规律运用于实际情境,顺利完成任务的能力,它属于处理外部事务的程序性知识,还有一类用于调控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或许可以称之为认知策略,而传统的技能概念在现代知识观看来则是一套习得的程序性知识。以国际商务作为主要载体的商务英语听、说、读、写、做,从其本身来说是一种技能,是在大量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照语法规则或操作惯例、程序顺利完成的与国际商务相关的工作任务和与他人沟通、协调的能力。但是,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从具体的业务操作上来说,国际商务本身又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作为一种“知如何”的知识,它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态,一为“技术的知识”,一为“实践的知识”。“技术的知识”表现为一套明确阐述的技术规则,可以言传,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而“实践的知识”仅存在于实践中,只能以实际操作的方式加以体现或呈现。要掌握“实践的知识”,学习者必须通过不断地练习,在练习中学会辨别不同的职场语域中交际技巧表现的不同,使得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故此,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习得过程凸现了如下特征:

首先,商务英语习得是情境性学习。情境学习是上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能够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是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参与基于社会情境的一般文化实践是个人知识结构形成的源泉。学习应置于知识产生的特定的物理或社会情境中,学习者应参与真正的文化实践。在商务英语习得过程中,无论在学习者对身处模拟案例情境或是虚拟情境中英语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与得体性的把握上还是学习者自身的实践性学习中,知识的获得总是与守业者精心设计的特定任务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学习者需要对这种任务的情景在授业者引导下有一个综合的直觉与把握,学习是学习者与授业者于当时当地的场景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学习者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和倾向,其内涵与学习者际遇的特定的商务环境背景(这个商务环境可能是授业者设计的虚拟情境也可能是学习者在定岗实习时面对的真实的案例)有着直接的契合性,其作用的发挥往往与某种特殊问题或任务情景的再现或类比分不开。

其次,商务英语习得是实践性学习。“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验,而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的连续体,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人类通过经验来获得经验,认识世界。经验意味着人的主动行动,同时伴随着思维的参与,直接由经验获得的知识最有影响于行为,强调教材的源泉应该是学习者自己的活动所形成的直接经验,因此,他把活动作业如艺术活动、手工训练、各种服务性活动作为课程的中心。正是如此,商务英语作为商务活动交流、沟通的工具无疑是应该和商务实践活动整合在一起的。学习者在不断参与商务模拟或现实实践时获得经验,学习本身是一种即席的实践,一种学习型课程在投入实践的机会中展开。技能的学习必须通过不断地练习、操作,学习的重点是亲自动手操作。

再次,商务英语习得是观察模仿学习。观察模仿学习是通过观察其他个体的活动、复制其他个体示范的行为而进行的学习。社会学家班杜拉认为观察模仿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主要特征。在商务英语的学习中,学习者掌握技能,习得英语的规范以及语言的表现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学习者在传授者的指点下,通过观察商务活动中各类职场人物角色的特征、语言示范技能以及交流时的模式,甚至通过观察传授者以及其他个体与人交往时的态度、行为方式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及行为模式。事实上,在商务沟通过程中,习得者准确、得体的语言运用技巧常常得益于传授者所传授的语料及其跨文化语域使用规则的示范。

最后,商务英语习得是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学习主体在学习目标、过程和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的主动建构过程。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主动性与独立性,同时,也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要求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突出表现在学习者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显然,商务英语习得过程无非就是学习者本人的目标管理的过程,也是学习者精当的时间管理的体现。当今,职业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无疑是切合时宜的。

3商务英语习得过程中的隐性技能转化策略

3.1 厘清职商务英语习得的学习观莱夫和温格认为:“学校教育的问题,从其最基本的层次上,并不是教学的问题。这些问题首先与成人共同体自身再生产的方式有关,与在这样的共同体中新手能否找到一定的空间有关,还与在新手和共同体的政治文化生活之间是否能够建立起一定的关系有关。”由此可见,在商务英语习得过程中,所谓“学习”其根本要旨在于实践,而实践的过程始终与其发生的社会情境紧密相连,其重要的形式是特定形式的社会性合作参与。所以,教师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学生学习涉及何种认知过程和概念结构,而是应该探索研究何种社会介入提供了学习发生的情境脉络。唯有如此,方能促成如下两方面的转变;一是通过这种实践过程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和生产性;二是学习发生在参与过程中,而不是个体的头脑中,学习活动分布在合作参与者之间,而不仅仅是个人行动。实践中的学习是实现商务英语习得过程中的隐性技能有效转移的前提条件。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提出了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学习观,立足于“外贸职业技术”,以外销员职业岗位作为参照系,以“能说会做”作为核心技术目标,遵循一般语言(基础英语)-同类语言(商务英语)-特殊用途语言(外贸英语)的语言认知与实践思路,将“说”和“做”体现在语言实践、商务实践、职业实践过程中专业技能与工作岗位、学生与教师(包括专业授课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之间的交互性上。正是这样的交互性机会,才能使学生处置于语言文化、企业文化情境中从老师身上“潜移”特殊知识和技能,以自己的经验“默化”自己的意义。

上一篇:一种基于Human Library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 下一篇:浅析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经济系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