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申报工作

时间:2022-09-20 09:08:23

试论古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申报工作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月2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部法律将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经过10余年的酝酿、打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无疑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成果。真是“恰逢其时,恰如其分”。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也是一个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的大国,这部法律的出台显示出了我国的文化自觉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有助于非遗工作更好地融入当今时代、贴合百姓生活。

古田县在殷周时代,境内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建县,是古代闽东南往闽东北必经之处,自古经济发达。现保留有唐宋以来原始的中原文化习俗和海上丝绸之路遗风。因此,古田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古田县文化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和县文体局的直接指导下,编制长远规划,制定实施计划,确定保护对象。明确实施步骤,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贯彻精神,解放思想是做好非遗工作的最重要前提

根据省文化厅《关于全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和市文化出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立足县情,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保护、继承、发扬、创新”的方针,全面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改革开放虽然进行了30年,但是,旧的、僵化的思想在非遗保护工作方面还是十分突出。许多掌握有绝技和丰富资源的老一辈在解放后历经磨难,特别是“文节”期间吃尽苦头,如今旧事重提,他们思想上顾虑重重。更有突出的现象就是很多拥有该项目传承技艺的群众不认为是非遗,而是“不值一提”的小技;有的传承人认为独家技艺不宜外传,不愿提及。我们的做法,一是首先在普查队伍中解放思想,认识非遗。2009年4月,我们举办了100多人参加的“古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普查人员培训班”,让每位参与普查的人员都知道,什么是非遗,应如何保护,如何开展非遗普查工作等。二是以村文化协管员和乡村老人会为对象,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知识宣传。通过村下部、文化协管员和老人会向群众宣传。此举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全县上下非遗普查工作气氛浓烈。三是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相关人员进行特别的辅导。我县重点非遗项目是陈靖姑信俗文化和圆瑛信俗文化。陈靖姑是陆上“妇幼保护神”,与莆田的妈祖齐名,分别是陆上和海上保护神。我们专门组织人员前往我县大桥镇陈靖姑祖庙――临水宫,对传承人黄光辉单独辅导;还有杉洋镇、鹤塘镇、平湖镇在我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区,本馆组织分管副馆长带队深入乡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培训班,重点进行辅导、普查。通过细致的工作,全县上下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为非遗普查铺平了道路,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加强领导,制定规划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机制

为保证非遗普查工作的稳步顺利推进,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乡镇、街道办事处分管文化工作领导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部署非遗的普查工作,为普查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为了明确普查工作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县非遗普查保护办公室根据省、市文化部门的部署和本县实际情况、制定下发《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实施方案》(古非遗普办[2009]01号文件),要求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予,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原则,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三、落实经费,建立队伍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

为确保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由县财政局专门拨款4万元作为普查工作专项经费。经费的落实,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非遗”普查是一项业务强、时间紧的工作。本馆在接到上级通知时,抢抓机遇,及时组建由县文化馆班子、重点普查人员组成的“非遗”普查领导小组。同时联系乡镇文化站干部和村级文化协馆员为普查人员,并与县退休教师协会联系,达成共识,取得他们的支持、协助,由他们推荐部分身体健康、热心基层文化工作、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且有一定联系群众和文字编辑综合能力的教师组成“非遗”普查队伍。参与“非遗”普查、挖掘和整理工作,建立起县、乡、村三级普查网络。

四、队伍建设,加强非遗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

我们国家的非遗保护工作一边实践,一边摸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非遗保护工作队伍的薄弱。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严重缺乏,全国只有不到一半的省份建立了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构,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电参差不齐,亟待上级文化部门举办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非遗人员学习培训。

五、不畏艰辛,狠抓落实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最终目标

县“非遗”普查办公室在普查工作开始前就先行查找相关资料,组织授课内容。专门组织了多期普查业务培训,县文化馆班子还以分片包干的形式深入乡村具体指导,及时解决普查工作中出现各类业务问题,确保普查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从2009年3月以来,我县结合实际,开展了为期三个多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中,除县文化馆的人员外,各乡镇及群众予以了积极配合,参与普查人数近100人,普查行政村274个,访谈有关人员10000多人次,发现普查线索17234个,完成1310个“非遗”项目规范性登记。

六、舆论宣传,让非遗保护工作深入人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与亿万群众的生活最贴近、有着紧密联系的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只有引起令社会一致关注才能取得成效。正因为如此,法律才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的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等。古田县文化馆拟在六月份前后组织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普法宣传及知识竞赛等活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喻户晓,普及相关知识,让人民群众珍惜祖先流传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觉参与依法保护工作。

目前,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开始转入编辑成册、体现普查成果阶段。由于设备、经费、人员的短缺等多方面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查工作广度、深度,所形成初步成果还自待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今后我们将加大一些能体现地域特色的重点“非遗”项目,如哑巴帝传说、民间盘诗、畲族山歌、朱熹、圆瑛等历史文化名人诗书画注释收集整理和古廊桥营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挖掘,争取更多项目入选市级、省级、部级保护名录,同时为今后开展保护与利用建立更加丰富信息资源,促进地方文化繁荣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传统平面设计的局限性 下一篇:黄金面具:金沙VS图坦卡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