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与使用催产素的关系

时间:2022-09-20 07:48:28

新生儿黄疸与使用催产素的关系

【摘要】新生儿黄疸与母亲临产时使用催产素无关。通过对1000例产妇的群组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黄疸与母亲临产时使用催产素无关。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群组研究 催产素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82-01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其发病机制不同,它既可以是生理性的,又可以是病理现象。[1]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生2―3天后开始出现,4―5天达到高峰,10―14天自然消退。早产儿生理黄疸出现较晚,消退时间也比较晚,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产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研究证明:由于新生儿葡萄糖醛酸转酶活力缺陷,肝脏摄入胆红素的能力低,也可能与Y蛋白发育缺陷有关。另一方面与出生后新生儿自主呼吸摄取氧后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分解成大量的胆红素有关。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比生理性黄疸早,如足月儿在生后36小时内出现,早产儿在72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超过2周不退,早产儿超过3―4周不退,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15mg/dl以上,或者是新生儿期二次出现黄疸,也属于病理性黄疸。常见的病理性黄疸可见母子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理性肝炎、败血症、先天性遗传病等。[2]

1 方法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1 纳入标准 孕妇健康、胎儿足月、经阴道生产、单胎头位。新生儿出生至少能观察5天。

1.2 排除标准 有溶血性疾病与低体重婴儿。

2 对象西湖区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符合上述标准的1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3 分组 根据产妇的生产情况,1100例分成三组

Ⅰ组:220例,完全由催产素导产,识记为暴露组,为暴露Ⅰ组。

Ⅱ组:680例,自然生产加催产素催产;识记也只是暴露组,为暴露Ⅱ组。

Ⅲ组:200例,完全为自然产程,未用催产素,为非暴露组。

4 给药方式 静脉点滴给药,用含电解质的溶液解催产素,催产素浓度为5u/500ml。

5 结果

5.1 三组研究对象的均衡性

表1 三组之间主要变量的比较

三组之间可能影响研究的主要变量用均数一一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影像在三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5.2 三组新生儿总血清胆红素水平

表2三组新生儿的血清总胆红素(mg/dlX±S)

P>0.05

比较三组新生儿出生后第一、第三、第五天的总血清胆红素,用t检验处理,P>0.05,三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

5.3 三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比较

如果把1次或多次的血胆红素值≥10mgAL作为高胆红素血症,则三组新生儿之间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用x2检验无显著差异(表3)。如果把这个“界线”定为≥12mg/dl或≥15mg/dl,三组之间仍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表3 三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 P>0.05

由上述结果综合所知,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催产素量不多,[3]输入的溶液又含有电解质,也即如上述研究的给药方式,则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应用催产素无关,与近期国外指导相符[4]

参考文献

[1]仲建平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四版,人民军医出版社;903-904.

[2]洪黛玲、等,儿科护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72-73.

[3]刘彩霞、王德智等,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230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1(5):291.

[4]]李远遗,等.临床护理科研原理与方法,第一版,兴果园书出版公司;43-44.

上一篇: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男性生殖道感染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