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土元代玉器

时间:2022-09-20 06:21:54

近几十年来西安出土了一批元代玉器,是研究元代玉器的实物资料,从中可以了解元代社会及其玉雕工艺状况。

1978年4月在西安市户县秦渡乡良案村北约500米处发现3座贺氏家族墓,分别是贺胜、贺仁杰、贺贲墓。该家族在《元史》中有记载,曾立有战功。三墓出土了大批文物,包括陶俑、陶兽、陶盆、陶瓶、烛台、香炉等。在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有玉器4件。

白玉梅花透雕牌饰(图1) 直径6.2厘米,厚0.6厘米。玉质细腻坚硬,手感温润。外圆刻竹节形,内刻竹叶环绕,其间五朵梅花。在竹节间,以细阴线勾勒新生的嫩芽。风竹四季常青,梅花喜欢瑞雪,隐喻人有气节、刚强。

白玉松鹿透雕牌饰(图2) 竖高4.4厘米,横宽3.2厘米,厚0.4厘米。玉质温润细腻。与黑龙江绥化县奥里米古城发现的金代鹿纹牌饰相似。一鹿左顾右盼,似在寻找同伴,另一鹿回首观望,不即不离。古松高大,花卉繁茂。鹿为仁兽,鹿与禄同音。松树长寿,玉牌喻意福禄长寿。

玉春树鸳鸯粉盒(图3) 圆形,直径2.9厘米,厚1.2厘米。盒白玉带褐色,玉质细腻,温润坚硬。盒由底与盖组成,子母扣。底与盖分别浮雕一双鸳鸯,为巧色雕刻。鸳鸯褐色。盖上鸳鸯神态各异,一只展翅飞翔,俯首侧望;其伴回首振翅,情意绵绵。这一象征爱情的民间题材,流传广泛。

玉带钩(图4) 长5.8厘米,头高1.9厘米,钮高1.5厘米。青玉,白而闪青,温润坚硬。钩首为龙头形,作回首状,额顶雕3组卷曲纹云头。钩腹略曲,下为一圆形钮。玉带钩早在春秋战国已经出现,汉代甚为流行,此后少见,宋代晚期以后又出现。与明清带钩相比,其最大的特征是钩首较高,钮也偏后,龙首仅是大轮廓形。此为元代带钩的代表作。

1964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元代墓出土玉器共7件,玉质相同,可能为一组器。

玉鸿雁(图5~8) 4件,长3至5厘米。玉色白润,细腻,有土浸斑。片状,整体浮雕出大轮廓。4只形态各异,或伸颈前行,或回首张望,或振翅欲飞。背面平素,为镶嵌在器物上的装饰件。

玉牧牛(图9) 长4厘米,宽3.5厘米,高1.9厘米。玉白泛青,温润,有土浸斑。雕有3头牛,均屈肢并排盘卧,中间一头与两侧牛首尾相反。左侧牛作低首憩息状,右侧一小卧牛依靠在老牛身边。一牧童一腿搭在另一腿上,坐在中间牛背后,双手捧横笛自吹自乐。此件玉牧牛表现民间流传的小放牛题材。

玉螭纹牌饰(图10) 2件,直径3.9厘米,厚0.4厘米。白玉泛青,有土斑。每牌各浮雕一螭纹,螭龙盘旋爬行,四肢有力。两件玉牌上的两只螭龙为左右对称,正面有一长椭圆形孔与一圆孔,背面光素。

1999年8月西安高新开发区发现一座元代墓,出土文物有墓志、瓷器等,还有玉带钩一件(图11)。带钩长11.5厘米,宽3.7厘米。青玉质,坚硬,琵琶形。钩首为一龙头,在腹部又刻一螭龙,下有圆形钮。整体看龙头后转为钩首,腹上雕刻云里螭龙,呈“S”形,尾分叉卷曲,上有巧色。回首大龙观看背上的小螭龙,似在教小螭龙腾云驾雾,寓意“苍龙教子”。墓志记载“至元三年七月八日,口口奉训大夫同知平凉府事致仕刘公(按即刘达)以疾卒于家”。元代有前至元与后至元两个年号。前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九年又在燕京东都东北筑新城,改首都为大都。墓志记载中提到“迁大都城所付提举,”明确首都是“大都”,因此“至元”年号指的是后至元,指墓主人葬于元顺帝后至元三年(1337年),玉带钩制作年代应在此前不久。

1979年西安瓦胡同村元墓出土白玉龙带钩(图12),长12厘米,琵琶形。龙头钩首,腹上有一小螭龙爬行,螭龙宽额,眉、眼、鼻、口都集中在面部下方,仅占三分之一。颈下弯须飘扬,前腿弯曲,后腿蹬地。关节饰卷云纹,双肩也饰云朵,尾刻两道阴线,表示脊柱及肋骨,小腿上刻有短横道,矫健有力,其周围刻云朵,背有钩形钮。

979年西安六村堡东发现5座元墓,出土文物有陶俑、瓷瓶、玉器等。

青玉童戏坠(图13) 高5.8厘米,宽3.5厘米。青玉,有土浸白斑。两童子戏玩,大童跪于地上,小童爬在大童背上攀折灵芝,童子穿圆领宽袖长袍,腰系带,天真烂漫。

白玉独角兽(图14) 高4.8厘米,宽1.5厘米,长4厘米。独角兽昂首,张口龇牙,颌一束卷须,背部双翼上卷,屈卧于地上。独角兽又称辟邪、元禄、麒麟,辟邪是以狮子为蓝本,加上人们的想象塑造的,后人将其神化。

上述玉器均是元代墓葬出土,是元代玉器的标准器,从中可看出元代玉器的艺术特征。

元代是蒙古贵族统治时期,其经济、文化在开始时遭受了一定的破坏,但是很快得到恢复。元代的文化艺术是在宋、金、西夏、大理、吐蕃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为其带来了新的生机。元代玉器分官方玉雕和民间玉雕两大类。官方设立官办玉作坊,《经世大典・工典・玉工》上说:“中统二年(1261年)敕徒和林白八里及诸路金玉玛瑙诸工三千余户于大都,立金玉局,至元十一年(1274年)升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掌造玉册玺章、御用金玉珠宝,衣冠束带,器用,几榻及后宫首饰,凡赐,须上命,然后制之。”以后又设玉作坊,扩大雕玉,可见官方、皇宫作坊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所造玉器应用广泛,满足皇帝、太子、后妃、公主、王公、贵族、达官之需。“渎山大玉海”是一件大型代表作品(现藏北京北海团城中),气势雄浑,雕刻精致,虽经后人雕饰仍不失元代艺术风格。民间作坊制作的玉雕多为小件作品,精工古朴,简洁浑厚。一般百姓也均用玉,各地收藏与出土的玉器可作为证明。元代的玉器有佩饰、首饰、工艺品、实用器具等,其中有新出现的玉器、玉押、顶帽、带扣等,这些新玉件文献多有记载,诸如陶宗仪《辍耕录》卷二:“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画押,例以象牙或以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书押字,非特赐不能用。”安庆范文虎墓出土元青玉虎钮押即为明证。

上述西安地区出土玉器,无不反映实际生活,寓意美好。双鹿追逐,鸳鸯相谐,情深意浓。特别是青玉牧牛件,用三头牛的休憩与一牧童吹笛自乐的形象,表现农家生活情景。牧童面庞圆润,天真无邪,幼稚可爱,周围是农家田园,使人若听到悠扬小曲,生动感人。

元代流行玉器,多用于陈设、装饰、佩带,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反映北方民族生活习俗的玉饰,如钱裕墓出土的海东青捕掠天鹅饰,上海青清县任氏墓出土的白玉握钮(玉炉顶),上述西安市出土的玉鸿雁、白玉松鹿透雕牌饰等。这类纹饰的玉器又称“春水秋山”玉饰,表现北方游牧民族狩猎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与民族特色。

元代玉器是延续宋金而有发展,雕刻技艺渐趋粗犷。透空镂雕复杂,难度大,玉器上的动物、花叶形象生动,具有立体效果。花叶之间交错叠压,翻卷自然,主要的部位为走兽飞禽或朵朵鲜花。

元代玉器有粗有细,但是常常留有雕刻痕迹。玉器雕琢时使用铊和圆头细钻,用“重刀”区分纹样部位,在动物的颈、四肢、飞禽翅膀,植物的杆、茎、叶间刻一“重刀”,产生立体效果。由于动物的颈部“重”刻一刀,如同颈断头掉,在镂空背面及缝隙间可看到钻头痕与钻锥出的线痕。

责编 一粟

上一篇:永恒的黑石号 下一篇:南宋珍泉“绍兴通宝”瘦金体旋读试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