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良好的中专化学课堂教学氛围

时间:2022-09-20 03:08:16

如何营造良好的中专化学课堂教学氛围

摘 要: 中专化学是给中专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课程,如何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是广大中专化学教学工作者共同面对的课题。本文论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所起的作用,分析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的阻碍因素,提出了创设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原则,并提出了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策略。

关键词: 中专化学课堂教学 教学氛围 创设原则 营造策略

1.引言

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既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逻辑推理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中专化学课堂教学是中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生源吃紧,中专所招收的学生中考分数低,各门文化课程基础薄弱,而一些中专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注重营造良好互动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这非常不利于中专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化学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成为广大中专化学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课题。本文在此探讨如何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问题,探寻相关的解决策略。

2.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原则

2.1发扬教学民主。

构建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必须贯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中专化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教学中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中专化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乐意接受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努力改进教学的方法,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在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下,中专化学教师更容易与学生开展各种互动和启发式、探究式的化学教学。学生在这样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会带着一种舒畅愉快的心态进行学习,也更乐意认真钻研化学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积极发言,发挥自己的认知水平。

比如,教师希望通过讲解使学生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往往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只需要教师讲一遍就可以牢固掌握并举一反三;有些学生即使教师讲几遍知识也无法理解;有些学生记忆能力强,虽然可以牢牢地记住教师所讲解的知识,但却不会运用知识,而且许多知识都需要反复巩固后才能真正掌握。当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实际情况差距太远时,教师不应心情烦躁,产生失落感,而应鼓励学生,进一步增强其自信心,以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2.2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既不存在于学生听讲的过程中,又不存在于教师讲授的过程中,而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之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另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反映。因此,在认识的各个阶段学生都需要积极地进行思维,否则就不能正确地感知和理解,也不能巩固和运用。这就明确了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这种互动,通过互动来建立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可通过结合物质燃烧的条件、钢铁生锈的条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性,鼓励学生与教师发生互动,让他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反思,从而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举一反三。

2.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是成功建立良好互动教学氛围的前提条件。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个人意识倾向的一种表现,也是行动的有力动机。所以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也是思维的动力。学生对某学科有兴趣就会爱学习,能积极思维,去探索钻研,产生自觉性与创造性。对于中专化学教学而言,教师改进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要围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原则来考虑。所以,教师要通过创设化学情景,构建相关化学问题,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和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此外,化学本身也是一门注重动手操作的实验性学科,许多奇妙的化学现象本身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学科优势,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去钻研、探索的兴趣。比如,在碳的单质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不同碳元素单质性质的学习,了解到在自然界中最硬的金刚石和最软的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时,都感到十分的惊奇。在进行了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之后,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许多著名的溶洞中钟乳石、石笋、石柱的形成原因,当了解到这千奇百怪、鬼斧神工的溶洞原来是二氧化碳、水、碳酸钙之间发生化学变化而形成的,他们都感到好奇,又十分惊讶。显然,这些来源于生活的例子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切入点。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挖掘并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与人们生活的密切相关性,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地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2.4激励的原则。

在开展互动教学、情景式教学时,教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虽对所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有兴趣,但不敢在课堂上积极提问或积极回答问题。这对于营造开放、活跃、互动的教学氛围非常不利。教师要了解这些学生不敢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动因,针对这些学生缺乏自信的心理障碍,运用一定的心理暗示和激励的技巧,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比如首先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对于敢提出不同意见即使是不对意见的学生也要给予其一定的赞扬;其次耐心细致地给学生解释其提出的问题,并充分听取学生的想法,寻找其提问的原因;最后在班级中营造一种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向所有学生强调提问的权利,以及不要在别人提问或回答时讥笑或嘲讽别人知识的欠缺。

3.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策略

3.1密切联系实际教学,开展绿色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化学领域,绿色化学也可以成为环境友好化学,它的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其着眼点是使污染消灭在生产的源头,使整个合成过程和生产工艺对环境友好。绿色化学教育着眼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与生活密切相关,是21世纪化学学习与教学的新方向。

我在中专化学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绿色环保理念,着重介绍绿色化学对于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温室效应、保护臭氧层、保护土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绿色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工业合成氨,氨氧化制硝酸,接触法制硫酸等工业流程中如何进行循环操作,引导学生讨论怎样防止酸雨的形成。

3.2利用化学演示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化学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具有生动、直观等特点。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化学演示实验,采用有效的手段来展示实验,同时结合实验向学生讲授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物质的变化规律,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大有裨益。此外,化学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中专生虽然文化基础和动手能力较差,但由于年龄较小,好奇心强,对于一些演示实验非常感兴趣,教师巧妙合理地安排演示实验可以充分地调动其积极性,集中其上课的注意力,提高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气氛。比如,对现象细微或瞬间即逝的实验,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演示实验现象清晰可见,教师应采用一些使对象突出且清晰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1)投影放大。教师可利用幻灯片投影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例如,课本上的胶体电泳实验,我将其放大投影,通电后氢氧化铁胶粒定向移动,现象明显,效果良好。(2)对比观察。有些实验现象不进行对比将很难观察清楚,如中和滴定时,指示剂颜色的变化需要做空白实验予以对比;讲述氯水和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时做对照实验,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还有一个更加简单有效的方法:将实验带到学生中去或允许学生轮流到演示台前观察,务必做到人人看得清,人人看得懂,不能走过场。

3.3创设情景,引入问题,开展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是近年来常运用于各学科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情景、引入各种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利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所教授知识。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意思维及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科研探究的精神。化学教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非常适宜开展探究式教学。中专化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大纲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各类与所教授的化学知识、原理或理论等有关的实际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对其展开探究,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

比如,在中专化学教学中有关“原电池”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我在保证教学大纲内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了诸如“为什么自行车在雨天易生锈?” “手机、传呼机使用的电池是不是原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什么要充电?充电工作原理是怎样?”“汽车、轮船上使用的电由何而来,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何?”等思考题,让学生运用原电池的原理去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成功地运用了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或解释了某种化学现象或化学事实后,从中获得了成功感,同时也体验到了知识的价值感和重要性,进一步产生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学习动机,也为建立起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打好了基础。

3.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的化学课堂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现代课堂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各种教育教学软件给教师提供了创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灵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课堂注入了勃勃的生机,使学生十分愿意且不自觉地投入到主体性学习之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元素整合在一起向受体传递,可以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化学由于是一门从原子、分子等微观角度来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合成的学科,因此很多教学的内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对于许多本身基础薄弱的中专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比如,我在教授化学中原子和分子结构之前,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相关视频,在上课时给学生展示了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等构成,使学生对这些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另外我还制作了物质化学键的相关教学PPT,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讲授了有关共价键、离子键等化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营造了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专化学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教辅手段,开展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利用演示化学实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还要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在教学中鼓励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而营造一种开放、互动、活跃、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曹莉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J].教育科学研究,2006,(7):46-47.

[2]唐力.化学教学论与案例研究[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5.7

[3]刘知新.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3.

上一篇:“赏识”教育与学生的自我管理 下一篇: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特点进行钳工技能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