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水运迎来发展新机遇

时间:2022-09-20 02:33:57

内河水运迎来发展新机遇

日前,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行动方案(2013-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内河水运科学发展,到2020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进一步发挥内河水运比较优势,促进流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建成比较完善的航道港口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运输效率和节能减排能力显著提高,水运优势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行动方案明确了今后七年重点推进的“五大工程”,即加快内河航道建设步伐、发挥内河港口枢纽作用、推动内河运输服务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提升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1.9万公里高等级航道,全国内河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4万公里;“两横一纵两网”高等级航道将达到规划标准;将建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形成比较完善的集疏运体系,内河港口功能进一步拓展、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国内河货运量将达30亿吨以上,货物周转量达到1万亿吨公里以上;全国内河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达到1200吨,长江干线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超过2000吨;长江干线将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快速反应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和船舶污染防治、水上应急救援及治安防控体系,其他高等级航道和部分重要航道基本建成有效覆盖、重点监控、快速反应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和船舶污染防治、水上应急救援体系;将形成完善的运输船舶流动源污染控制制度和执行机制,清洁能源船型、港口节能环保装备与工艺和航道生态护岸建设等取得显著成效,内河水运发展与环境更为协调。

长三角联动发展内河集运

由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港航管理部门共同发起,旨在合力推动长三角地区内河集装箱联动发展的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合作机制于近日正式启动。

长三角地区水网发达,内河集装箱运输作为绿色、节能、低成本的物流方式,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内河集装箱联动运输至关重要。

为规范管理通航船舶,提高船舶污染应急处置能力,一方面苏、浙、沪将完善区域内河海事监管合作,建立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公共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强化信息共享和监管联动;另一方面将鼓励创新技术应用,推广内河船舶 GPS、RFID技术、CCTV视频监控和AIS系统等技术,确保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可持续发展。

据悉,在交通运输部关于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的相关规定指导下,苏、浙、沪相关部门将在下一步提出优化长三角内河航道船舶通行标准的建议。

欧盟拟加强内河航运

欧盟委员会日前宣布将采取新的措施,以更好地利用欧洲内河航道来运送货物。目前欧洲每年通过河流和运河运输约5亿吨货物,这相当于2500万辆卡车的装载量。

欧盟认为,鉴于欧洲内河航道尚有很大运输潜力有待开发,欧盟委员会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消除内河航道存在的瓶颈,升级桥梁、船闸,修建运河,让船只顺利通航;为船只引擎确定新的标准,鼓励投资低排放技术,加强研发;更好地将内河航运与铁路、公路等其他运输形式连接起来;加强从事人员的资格培训和认证。欧盟此次出台新的措施旨在联合成员国和内河航运行业的力量,增加投资,以提振欧洲内河航运,从而发展经济和创造就业。

LNG水上应用技术法规通过评审

9月5日,《LNG燃料动力船舶加注模式及加注站研究》顺利通过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和国家能源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标志着我国水上LNG加注技术及相关规范标准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该项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全球范围内也属首创。LNG水上技术系列法规有望于今年底之前由主管部门正式公布实施,这将为LNG在水上交通运输上的大规模应用扫清最后一道障碍,创造出液化天然气产业链上数千亿的消费市场。能源供应、船舶制造、深冷装备与储运等环节的企业均有望搭乘这艘巨轮,在LNG产业的蓝海中畅游地更远。

川崎重工将在华造LNG船

日本企业川崎重产业计划在2018年左右由在中国的合资造船厂建造液化自然气(LNG)运输船。日本造船企业在海外建造LNG运输船尚属首次。

因为全球范围内自然气需求增加的推动,到2030年,LNG运输船的新增需求将达到300艘,订单总额可达到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86亿元)规模。川崎重工计划通过在华出产把本钱降低20%左右,以增加订单。

川崎重工目前在主力的LNG船建造厂,拥有年产4艘LNG运输船的能力。在中国,川崎重工将通过与中国海运巨头各出资一半创立的合资公司——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公司来建造LNG运输船。

世界液化自然气需求现在为2.4亿吨左右,而到2030年预计将超过5亿吨。目前正在使用中的LNG运输船接近400艘,届时总数必需大幅增加。在日本造船行业,今后3年有望获得30艘LNG运输船订单。能否依赖LNG运输船增加订单,将是能否重振低收益造船部分的枢纽。

上一篇:供需失衡加剧 集运市场盈利难 下一篇:远洋渔船建造踩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