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跑步增加点技术含量

时间:2022-09-20 01:52:48

让跑步增加点技术含量

“如果我们能找出将这种材料运用到跑鞋中底的方法,就会为球鞋设计带来颠覆整个行业的变革。”

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出这句话的是阿迪达斯高级创意总监戈德·曼兹(Gerd Manz)。在阿迪达斯今年推出的Energy Boost跑鞋中,第一次在行业内将热塑性聚氨酯(TPU)作为了中底的填充材料。

资深的“跑友”对这种说法多少都会有一点奇怪。因为TPU这种密实坚韧的塑料,在过去都是作为连接中底、强化跑鞋结构、提供支撑而存在的。在大多数时候,如果将它作为中底本身的材料,它的作用就相当于用户在脚底下绑着一块木板跑步。换句话说,TPU与“柔软”是不沾边的。

阿迪达斯的设计人员是不是脑子出了什么问题?在担心这点以前,你还可以再往下看看。如果把这种鞋底剖开,会发现这是一种胶囊式的、颗粒状结构。固态的TPU颗粒材料,被预先处理成了细小的颗粒,就像一个个小气囊一样。通俗点说,它们像爆米花一样地发泡膨胀起来,在高温高压下被处理成了跑鞋的鞋底。这种技术是为了能在长距离的奔跑过程中为跑步者提供连贯的能量和弹力,它被命名为infinergy。

耐克公司最近也了一种名为Aeroloft的技术,这个技术将用于轻质跑步背心产品,目的在于排放汗水蒸汽的同时保留热量。而推出了网眼透气服装的Lululemon公司设计总监Jeff Thrasher也介绍说,在身体容易出汗的“热点”部位,新的设计和材料将在运动时提供更清爽的体验。

这种上衣材料的重要创新在于使用了防潮的灯芯绒。这种材料名为Recycled Polyester Swift,是一种轻量化的聚酯材料。非传统的无缝编织技术,使它与身体有更少摩擦点,减少了与汗腺接触的面积,并在汗液分泌旺盛部位形成了编织网板结构,使空气流动更快。银质织物的加入,也能抑制引起臭味的细菌的增长。

我们在说的这些都是有关材料的创新—在过去,跑鞋这样的体育用品很多时候都寄希望于结构和设计的创新,但现在一场更广泛的有关材料运用的创新运动正在到来,并且在服装等方面也同样如此。

在跑鞋上,EVA材料已经统治了这个行业近40年的时间。在EVA材料诞生之前,人类的鞋子从未具备减震功能。1970年代EVA第一次运用到跑鞋上时,市场上的主流公司还远未意识到这种材料对未来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当时发明这一技术的是名不见经传的Brooks公司,最后它成为跑鞋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

Brooks的客户之一,便是耐克公司创始人菲尔·奈特和他的Blue Ribbon Sports公司—耐克公司的前身。杰瑞·特纳当时是Brooks高管团队的一员,一个没有运动员背景的沃顿商学院毕业生,在与奈特的合作中发现了运动员对减震的强烈需求。EVA材料最后在1974年被特纳应用在Brooks跑鞋的设计中。

这比当时Brooks的鞋钉生意赚钱多了,最终帮助Brooks在1970年代的美国跑鞋市场攫取了17%的市场份额,仅次于耐克。它还改变了运动鞋产业的格局,在如今的所有运动鞋里,EVA材质几乎必不可少。

但自从EVA之后,市场上很少出现有关材料的重大技术创新,尤其是那些席卷全行业的创新。“许多跑步者所面临的问题是他们必须在能量回馈和柔然舒适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们希望能够超越思维局限。”曼兹表示。

他的话表明了行业内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让材质在强度、减震性能等一系列矛盾的特性中取得平衡,一直是制约所有跑鞋制造商材料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从厂商的单一视角已经很难去解决材料技术创新的问题,现在必须通过合作方式突破这一瓶 颈。

一位曾经负责跑鞋设计的设计师向《第一财经周刊》介绍说,一般体育用品大公司开发一款跑鞋产品的周期在18到24个月,如果运用新的技术所需时间可能更长。但是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用新技术的跑鞋越来越多,往往一家体育公司率先推出新技术几个月,就会在市场占领先机。

这里所说的“合作”并非过去的那种合作。比如阿迪达斯几年前开发的The Supernova Riot 3越野跑鞋,曾率先应用了大陆(Continental)公司提供的橡胶物料的产品。这些跑鞋采用了大陆轮胎的附着摩擦胶料技术,以确保运动鞋在湿滑和干燥路面上的良好抓地力。

早在2008年,耐克也曾突破传统EVA材料的Lunarlon。它的原型材料是EVA与丁腈橡胶的混合物,最初诞生在NASA的实验室,这种为登月设计的泡棉,因为其价格昂贵,所以批量生产存在困难,并且这种材料在遇到光线、空气和水之后性能会下降,因此必须包含在另一种材料之中。耐克的研发团队花了很长时间,在材料实验室里发现了以前用于其它用途的泡绵材料,结合铸模工艺以及材料包裹技术,才最终研发出了Lunarlon材料。

最早在1970年代,特纳就时常守在化学公司门口,指望着在它们生产出产品后,能再想办法为体育用品做点什么。然而现在的竞争态势,已经不太能指望这种被动等待式的合作。要从根本上提升新材料的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才是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

在Energy Boost跑鞋的研发过程中,阿迪达斯就与化工巨头巴斯夫开展了协作研发,后者不仅仅只是作为材料供应商提供新材料,“同巴斯夫合作是基于共同的追求,我们都希望发现、发展一种突破性材料。”阿迪达斯美国跑步业务部门的总监在接受美国媒体的访问时表示。

除了一开始共同挑选符合苛刻要求的材料外,在如何把创新性材料应用到中底设计的过程里,制模工艺也是由两家公司协作完成的。不过,曼兹没有透露制模工艺更多细节,他表示这属于“机密信息”。

在阿迪达斯将自己的产品线扩展到户外运动领域后,它们还发现了另一家协作研发的对象戈尔公司。这家公司早期发明的GORE-TEX是一种防水透气性布料,而阿迪达斯的户外装备在轻量化、防水、防风等方面都存在需求,现在希望还能有更新的材料技术。

戈尔公司亚太区市场总监庄颂铭这样总结新的协作创新模式:由服装鞋类产品公司发现需求、提出概念,再由材料公司判断是否够能通过研发做到。“我们现在没有一些东西,但我们能帮它研发。”他说,“坦白讲,我们和其他公司的距离蛮远的,我们的创新比它们走得相对更靠前,如果对方有个Idea,可以先看看我们的技术能不能达到。”

随着产品细分化和专业化,那些体育用品公司会越来越倾向于协作研发模式,通过与某一领域投入更多精力的公司协助开发新材质。“像Nike、阿迪这样的大公司,产品很多,需要很多团队发展,它的精力还是有限的。”庄颂铭说。

他认为这也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上。每家产品的技术都会号称“独家”,但原理有时也会很相似,这会导致未来的产品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投放的时机。各家公司之间必须提升研发效率,以便比对手领先一步,抢占市场空白。

根据运动服饰调查公司SportsOneSource的数据,在整个运动鞋类市场,阿迪达斯拥有8.6%份额,但这只有耐克所占有份额的1/6,阿迪达斯急需一款跑鞋产品在细分市场取得成功,拉近与耐克的差距。

协作研发模式客观上也会让新材料天然具备更广泛的用途。可以将TPU做成“发泡胶囊”结构的infinergy技术,只是将运动鞋作为第一个试验场。实际上这种材料还能用于运动地板等领域。另外当需要轻质材料时,infinergy也可取代橡胶用于减震装置,例如用在自行车轮胎的内胎中。

“我们通常很少专门为一个品牌研发一款产品,对我们最好的局面是产品能覆盖到所有市场,并且有机会占领整个市场。”庄颂铭说。

因为同样的原因,大陆公司也选择成为了阿迪达斯协作开发的合作方。大陆轮胎公司曾对媒体表示,在开发各种路面上都具有良好抓持力和控制力的高性能材料时,轮胎制造商和户外运动鞋生产商将面临着同样挑战,但同时它们也面临同样的机遇。

耐克的服装产品跑步品类鞋类设计总监Robert Dolan曾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跑鞋的一个趋势是整体一体成型,它的好处在于减少胶水和总体面料的使用量,最终的目的就是减重。

在这种趋势下, 原本只是应用到服装上的Techfit压缩面料技术,也开始用到了鞋面之上。原本这一技术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为核心肌肉群起到很好的支撑和稳定作用。

目前高昂的成本还是这些创新需要面临的问题。美国著名跑鞋测试杂志《跑者世界》(Runner’s World)的评论曾开玩笑说,当你花上高于传统材质跑鞋两倍的价格,购买采用创新材料的跑鞋时,最好还是看看信用卡的记录,能够向妻子保证穿它能比老款材质鞋耐用两倍时间。

其实“跨界联合研发”在体育用品公司的历史上很早就出现过。比尔·鲍尔曼—菲尔·奈特的教练,在不慎走神后,将橡胶倒进妻子的华夫饼铁盘里,受到启发制作出了著名的耐克华夫径赛鞋的鞋底花纹。汤姆·汉克斯在《阿甘正传》里扮演的阿甘穿着这双鞋跑遍了全美,让其成为历史上最经典的慢跑鞋之一。

今天无论创新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产品性能,让运动变得轻盈并且富有科技感,体育用品市场上恐怕很难再出现垄断几十年的技术了。最重要的因素变成了时间,而协作研发就是赢得时间的砝码。

上一篇:那些不必要的担心 下一篇:搭建中国式众包地图后Waze时代的凯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