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学习渠道 引导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时间:2022-09-20 01:23:52

拓宽学习渠道 引导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摘 要:长期以来,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尽管不少教师不断加强了学生的读与写方面的训练,可是,大部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却得不到相应的增强,一直处于居高不低,低迷徘徊的状态。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拓宽;激励;引导;语文素质;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28-01

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中,农村学生占绝大多数,较之城镇学生读写能力相对薄弱,因为农村学生读的少,见识不多,知识面相对狭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从语文训练的角度和方法上找找原因,改变一下以往舍本求末的做法,深入学习、领会新装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借鉴语文教学成与败的经验教训,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出发,多从“源头”上下功夫,多管齐下,不断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就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谈一下自己的肤浅的看法:

一、听、说、读、写、唱,多管齐下,涓涓细流终成溪

小溪之为小溪,那就是有水,这水来自于降雨,更多的来自于地下水。学生的语文能力从哪里来?单靠从课本中汲取?靠45分钟?还是靠做大量的笔头练习?不难推断,就应试而言,还可应付,对素质教育来说,那只能是杯水车薪,死水一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我们在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时打破“单打一”的课本学习、“题海战术”的沉闷格局,多从“源头”上下点功夫,不仅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活泼、宽松的语文学习氛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修订的大纲在对教学目的的阐述中明确指出要“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并特别增加了“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就为我们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进行语文教改指明了方向。

1、指导学生在现有的库存信息中挖“水源”

“弘扬民族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是语文学科的功能。古今中外,有许多值得读记、吸收的东西,而课本的容量有限,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努力接受这些东西,把眼光多瞄向课本外的地方,不断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为此,可利用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这方面的引导。比如,每周进行“一讲一听一唱”训练。“一讲”,即课前“3分钟演讲”,每次一人,每周三人次,要求学生事先找资料,内容不限,一次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欲望,并通过课堂演讲交流,既可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也可增加学生语言文字方面的信息量。“一听”,即每周末唱一首歌,不仅使一周的语文学习在歌声中结束,而且也能陶冶道德情操。再者,还可以通过黑板报,开设“成语栏”、“古诗文欣赏栏”等,鼓励学生适当摘录和诵记,但不强求一律,这既是中国语文学习的传统经验,又符合中国文学源远流长的特点,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需要。另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每月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摘几条好词好句、佳段,每月观看一部好电影,写一则影评。这样,通过多角度、多方法引导学生“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水源”

新修订的大纲阐述语文教学指导思想时明确指出:“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这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天然联系,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更加注意面向实际,注意实用,讲究实效,“生活是一条河”,这条河经年累月,潺潺不息,最有活力,充满生机。鉴于语文学科的的特殊性,语文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下河游泳”,从中寻得属于自己的“水源”。比如,引导学生收集当地的一些民间传说,了解一些民风民俗,做一些社会调查,写一些调查报告;另外收集一些有生命力的方言、本地的俗语、谚语等。再者,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写作训练。作文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这“本”和“源”就是生活,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遵循写作规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原材料。具体操作时,一是可训练学生写观察日记,可以进行系列性训练。如自然景物系列:春夏秋冬、花鸟虫草;人物系列:音容笑貌、举止言谈、心理活动;事件系列:班级、学校、家庭、邻里、社会;亲情系列等等。训练中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人、事、景、物,及时捕捉自己一刹那间对生活的感悟,擦亮思想的火花,放飞思维和想象的双翼,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充满活力、闪烁着睿智的好文章。学生的周记往往显得鲜活,因为他们的胸中不断流淌着“活水”。三是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外出采风活动,进行写作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二、赛、评、比、出刊,各显其能,激发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激励机制,能起固本起源的作用。

新修改的大纲在“教学评估”中强调要重视学生“语文积累、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估”,以“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逐步淡化考试,强化对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评估,激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通过多种方法,多方位对学生进行评估和激励。比如,每学期举行几场比赛:朗诵、阅读、写作、讲演、课本剧改编表演等;每学期出学刊一至两期;每学期期末评出若干名:“小小演说家”、“小小摘记能手”、“小作家”等,以培养学生的参与和竞争的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强化语文学习的兴趣,发展个性和创造力。

时代呼唤教学改革,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公布,已为我们吹响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号角,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多在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上下点功夫,而且这种功夫应是在向“45分钟”要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

上一篇:运用新理念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下一篇: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