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ALT比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时间:2022-09-20 12:24:54

AST/ALT比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028-01

【摘要】目的 肝脏是含酶丰富的器官,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可引起血清酶活性的改变。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AST/ALT的特点,评价用AST/ALT比值来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278例不同时期的肝硬化、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各类患者AST/ALT比值的特点。运用接受者运行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比较AST/ALT比值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在判断慢性肝病患者中短期预后方面的准确性;运用非参数相关分析,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明显低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P0.05)。死亡患者的AST/ALT比值明显高于生存患者的平均值(P

【关键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硬化; 预后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ST/ALT)在判断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方面被认为是一个非创伤性的较好指标、较实用的指标[1]。我们对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和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原发性肝癌这三种慢性肝病中的AST/ALT比值特点进行回顾2性研究,并且通过将AST/ALT比值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进行比较,验证AST/ALT比值在判断慢性肝病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

病例和方法

病例选择 选取我在徐州市传染病院进修时的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具有完整资料的278例各种肝硬化病人住院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代偿期肝硬化7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62例,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原发性肝癌患者44 例。所有患者均经病史、症状和体征、生化学、血清学、影像学或肝穿刺结果等确诊,诊断依据为符合2000年西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②。在本组病例中,男性193 例,平均年龄为(54.88±12.35)岁;女性85 例,平均年龄(60.55±11.47)岁;在病因方面,乙肝后肝炎肝硬化243例,丙肝后肝炎肝硬化病毒21例,酒精性肝硬化14 例。

方 法 收集记录患者初次入院时的化验结果,包括AST/ALT比值、白蛋白、胆红素、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门脉高压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腹水等情况,同时了解患者1个月,3个月预后情况。根据记录结果,计算MELD分值,计算公式:M=9.6×loge(肌酐 mg/dl)+3.8×loge(胆红素 mg/dl)+11.2×loge(INR)+6.4×loge病因(0为酒精性和胆汁淤积性肝硬化;1为其他原因),计算出MELD值。

统计学处理 计算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应用ROC曲线评价两种方法的预测能力。P

结果

AST/ALT比值、MELD值在这三种类型肝病患者中的特点: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硬化基础上并发肝癌三种类型患者的AST/ALT比值、MELD和如表1所示

利用方差分析,比较三者AST/ALT比值、MELD值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AST/ALT比值与另外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MELD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之间无明显区别,而两者均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区别。

在病因方面,慢性HBV感染患者,AST/ALT比值为2.18±2.23,慢性HCV感染患者AST/ALT比值为1.83±1.121,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为2.19±1.06。

AST/ALT比值判断肝病患者预后的能力: 在生存患者,AST/ALT比值为1.64±0.81,死亡患者AST/ALT比值为2.41±2.38,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ST/ALT比值≤1的患者97例,死亡率为32.99%(32/97),比值在1~2之间的患者共141例,死亡率为58.16%(82/141),比值≥2的患者40例,死亡率为75.00%(30/40),经过比较,三者之间的死亡率有显著差异。

278例患者中,生存患者MELD平均值为9.32±4.78,在死亡患者,MELD平均值为17.12±8.74,两者相比也具有明显差异。在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准确性方面,AST/ALT比值与MELD运行曲线下面积及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0.89(0.78~0.96),0.93(0.84~1.01), AST/ALT比值与MELD的曲线下面积相比,无明显差异。

AST/ALT比值与MELD的相关性 :采用非参数相关分析,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AST/ALT比值与MELD的相关系数是0.387(P=0.000)。

讨论

人们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一直存在争议,MELD因为使用了客观性指标而被认为能够较准确、客观地评价肝病患者的预后[3],于2002年被美国器官移植协会作为选择肝移植患者的标准,替代使用已久的CTP分级和评分。而AST/ALT比值近年来被认为是一个能反映慢性肝炎病情进展程度的较好指标,比值逐渐升高往往表示肝功能损害持续加重。国外有学者研究[1]显示,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明显高于慢性肝炎,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AST/ALT比值大于1,则提示其病情已进展到肝硬化阶段;HC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越高,患者的死亡风险就越高。也有国外学者[4]将AST/ALT比值与MELD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判断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生存3个月、1年时间的预后能力方面,并无明显区别,两者结合可以提高判断患者中期预后的准确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种类型肝硬化患者的AST/ALT比值均在1.6以上,其升高趋势是依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硬化合并肝癌变化。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AST/ALT比值均比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高,而MELD则表现为使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无明显差异,而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存在差异,这可能说明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侧重点不同,AST/ALT直接反映了肝细胞的损伤情况。本研究中所选病例多数为终末期肝病,对全身各系统均有很大影响,MELD比较综合地评价了肝脏病变对全身的影响,因此表现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的MELD值之间无明显差异。

在分析肝硬化病因时的AST/ALT比值可以发现,由HBV感染导致的肝病患者中,AST/ALT比值升高较明显,说明由HBV导致的肝脏病变较严重。在本研究中,死亡患者的AST/ALT比值明显高于生存患者,随着AST/ALT比值的升高,病人的死亡率也逐渐增加,提示随着肝脏损害的加重,AST/ALT比值也在逐渐升高。因此在判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进展方面,不应忽视对AST/ALT的动态观察。

在本研究中,将AST/ALT比值和MELD利用接受者运行曲线比较两者在判读肝硬化患者中短期预后的准确性,结果显示,在判断患者生存3个月的准确性方面,AST/ALT比值与MELD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9和0.93。当一个判断指标的曲线下面积在0.8~0.9时,可以认为它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判断标准[5],因而可以得出,两者在判断慢性肝病患者短期预后方面是良好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Willams AB,Hoofngle JH. Ratio of serum aspartate to alanine aminotransferae in chronic hepatitis relationship to cirrhosis.Gastroenterology,1988,95:784-789.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和寄生虫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3] Kamath PS,Wiesner RH,Malinchoc M,et al.A model to predict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Hepatology,2001,33:464-470.

[4] Giannini E,Botta,F,Fasoli A,et al.Progressive live functional impairment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AST/ALT ratio.Dig Dis Sci.1999,44:1249-1253.

[5] Hanley JA,McNeil BJ.The meaning and use of the area under a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Radioligy,1982,143:29-36.

作者单位:221004 徐州市丰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徐钢医院)

上一篇: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50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外伤性脾破裂术后并发15例胰漏的原因及治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