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9-19 10:22:33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语文“综合性”的寓意有两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1.综合性学习要有计划性。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学生明确任务,有组织、有章法地开展活动。具体操作可参照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有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建议进行。

2.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千万不能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新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它与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矫正过于依赖课本和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的倾向。如果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当作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就完全背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点。

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具有生成性、多层性,不应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在不断生成中,从一定意义上讲,过程即目标。因此,不能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而要发掘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言行及时评价、激励和督导。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规律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我认为以教材内容为专题进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过程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前提,学会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根据这些特性,我在研究过程中摸索出一个简单、便于操作的基本规律,即:搜索资料—展示成果—总结评价—进行写作。具体操作如下。

1.制订方案,搜索资料。

综合性学习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依据专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角度,分组制订各自的研究方案。其次,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自愿结合,分成摄影小组、绘画小组、摄像小组、讲述小组、演唱小组、舞蹈小组等并制订出研究方案,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根据既定的方案,或进行实地考擦,或到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搜索资料。如在上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时,我就要求每位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就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搜集一到两则歌咏母爱的信息,内容包括:①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②新闻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③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④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⑤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这样在搜集、查阅的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搜集资料的能力。

2.形式多样,展示成果。

学生把搜集来的资料去粗取精,整理归纳,并就各自的特长,与人合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特长(成果),在给人以美的熏陶和知识的传播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知识,乐趣和成就感,这就更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语文特色”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如在《献给母亲的歌》的展示课上,同学们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多才多艺:①故事会如: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平安扣》;李智红的《母爱不张霉》;李学军《红肚兜》等②演唱会: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满文军的《懂你》;韦唯的《爱的奉献》;张含韵的《妈妈我爱你等》③朗诵会:诗歌有冰心的《纸船》《母爱》,孟郊的《游子吟》等;散文有《母亲的回忆》《往事》《心祭》等;小说有老舍的《我的母亲》,高尔基的《母亲》等④电影有《我的丑娘》《妈妈再爱我一次》《左右》等⑤画展:同学们自己创作和搜集的作品⑥自己设计的手抄报⑦舞蹈《感恩的心》《让爱住我家》《让世界充满爱》等。总之这些节目给同学们带来了视觉听觉的享受,同时在展示才华、巩固知识时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3.归纳总结,作出评价。

一节课上完了,其中,总有一些亮点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也总有一些不足让我们遗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和学生要及时归纳总结,对于做得好的要继续保持;针对不足,找出原因及弥补的方法,力争下次活动会开展的更成功。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更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如: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怎样?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是否每位同学都参与了活动?是否从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会了合作等等。

4.借助素材,进行写作。

学生在搜集资料和展示成果时,肯定有一些感触和深思,那么,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及时指导学生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写作。它既可以是片段式的(如:体验,启发,感受,评价等),也可以是一篇完整的作文。这样就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而避免了写“说大话、说空话”的无味作文。如在上完《说不尽的桥》后,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文:以“桥”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长时间观察、搜集、整理资料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文体(既可以写说明文,介绍自己熟悉的一座桥;也可以写记叙文,叙述桥的历史抒感;还可以写议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心应手地写出优美的文章。

上一篇:构建和谐校园 兴办满意教育 下一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