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9-19 10:20:02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随着整个检验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临床检验在检测技术的自动化,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检测项目的扩大化及试剂盒和检测试纸的广泛应用等方面均有极大的进展,随之而来的检验医学教育与临床的脱节现象也愈来愈明显,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对生化检验教学开展了涉及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一系列的改革活动。

关键词:生物化学检验 教学 改革 实践

中国分类号:H191

生物化学检验是由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1】,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以实验技能培训为主要目的,它关系到能否实现临床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2】。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寒、暑假选派青年教师到“三甲”医院进修专业知识,使教师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接受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青年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共同切磋授课经验,集体备课,在教学上指导青年教师。培养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又熟悉实验操作、科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鼓励教师多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研能力。

2 完善课程标准的设置,整体优化教学内容

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众多的改革活动中,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平台,采用与临床检验相适应的由段满乐教授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版教材,融合其他参考书对教学内容加以扩充,将国内外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及时的介绍给学生,弥补教材中某些内容的滞后性。

根据以必需、够用为度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临床常见疾病及其生化检验指标为主线,突出疾病的生化机制和生化检验技术两个方面,力求将生物化学检验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结合起来,以讲清主题概念、突出应用为教学宗旨,适当取舍一部分教学内容,将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内容划分为:1.以检验科的管理,检验结果可信度为主――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2.以临床检验的基本技术和仪器为中心――生物化学检验的常用技术;3.以物质代谢紊乱为主线,重点介绍与物质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实验诊断项目的理论依据――常见疾病时生化指标的检验;4.以器官为中心,分别阐述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变化――综合病案分析,这四大模块,充分反映医学检验学科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能力的培养。

3 着眼未来发展,改革教学方法

从教育心理学的思维方法着手优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多媒体形象式教学,对于生检中某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及检测原理,各类大型精密仪器的检测原理、构造、操作等,均变成直观、生动、形像的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知识。

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备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由浅入深、由易入难,达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满足――不满足――求解和讨论中轻松地获取知识。

采用结合临床的举例论证式教学,与我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合作,筛选、收集典型易于分析的检验报告单在教学中穿插,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掌握生检知识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以及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采用对比归纳式教学,注重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认知事情的内在联系,深化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综合的辩证思维方法【3】。

开展第2课堂活动,安排学生去医院检验科参观现代化的检验相关仪器设备,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医疗实践密切结合,使学生对目前临床实验检查有一种感官上的认识,启发他们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尽早接触临床,增加动手机会,开阔眼界。

4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是对理论教学的辅助,是对将来实习、工作的铺垫。它不仅可验证基础知识,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初步培养实践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

开设技能性、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力求与临床融合,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在内容的编排方面,采取循序渐进的基本训练方式,以技能训练为主。采用全过程教学法,把质量控制贯穿于实验实践教学中。重视实验准备工作,让学生分组轮流与老师一起准备实验和做预实验,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配置试剂,尤其是有特殊要求的试剂,加深学生对实验注意事项的印象,强调实验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建立医学检验技术实训中心,在保证满足基本实验设备的基础上,新添了部分先进仪器,优化了原有的教学设备,发挥了资源的最大潜能和更大作用【4】,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考核中,在注意具体操作手法的同时,还要观察操作的流程性,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性观念,在独立的研究和实验中,及时发现问题。考核的具体过程中,根据实验目的要求,技术难点、重点分别设定一定的采分点,兼顾深度、广度。对设计性试验的考核不局限于最终的结果数据,而在于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及逻辑思维的过程。

5 明确教学要求,完善考核管理

生物化学检验的考核分成两部分,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

理论考试,为能使学生在就业后能顺利通过国家检验士资格考试,理论考试考点与全国检验士资格考试考点保持一致。操作考试,采用平时操作考核和期终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操作考核成绩主要由操作课学生考勤和实验报告成绩组成,占总成绩的20%;期终操作考核,对于指定的操作项目,教师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对学生操作的每个环节进行现场评分,占总成绩的30%。

参考文献

1 杨立华.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检验医学教育,2009,13(4):23-24

2 王琰,钱士匀.生物化学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 祁铁流,顾云.检验专业化学类实验教学的体会.检验医学教育,2010,9(2):22-23

4 张莉,韩力军,岳颖,等.建立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搭建中医药学生实践平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91,94.

上一篇:就“泌尿系统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谈探究式... 下一篇:中职学校非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电子商务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