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9 05:40:50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例临床观察

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的骨质增生,小关节、韧带及关节囊等亦产生病理改变,是一种在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综合病症,分为神经根型(CSR)、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其中神经根型最为多见(60%~70%),大多数均可采用保守治疗取得缓解[1],但是有些患者的疗效仍不尽人意,则需要手术治疗,为探讨其临床疗效,2009年1月~2010年3月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例,合并脊髓型颈椎病2例,外伤性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9~69岁,平均513岁。发病时间19天~126个月,平均74个月;临床表现:上肢无力1例,上肢疼痛7例,肩部不适疼痛4例,合并上肢麻木感觉改变2例,合并眩晕1例。12例均累及单侧上肢,其中累及右5例,累及左7例。

病变累及单一节段8例,其中C4~5节段1例,C5~6节段5例,C6~7节段2例;累及两个节段4例,分别为C4~5及C5~6节段2例,C6~7及C5~6节段2例。

手术方法:2例采用颈丛麻醉,其余均采用插管全麻。颈右侧横切口,显露椎体前方,用15cm长金属针头插入椎间隙,X线定位准确后,用撑开器撑开病变椎间隙,扩大术野显露范围。尖头刀切除部分椎间盘,然后用刮匙刮除剩余部分椎间盘。用枪式咬骨钳咬除上椎体前下缘部分骨质,使椎体下缘与椎管垂直,有利于椎间显露。刮除椎体后缘骨赘,直达后纵韧带,然后向上下椎体后缘及患侧方前行减压,去除增生的钩椎关节,侧方减压的范围为钩椎关节向外5~6mm,这样既保证了神经根管彻底减压,又可以防止损伤椎动脉[2]。潜行减压过程沿骨面进行,具有较高安全性。取同侧相应大小髂骨植骨,髂骨块钻孔2~3个,以利于引流血液,用Orion钢板内固定。

结果

经过治疗后12例患者上肢疼痛或不适等症状均立刻缓解,根据JOA17分评分法评价手术效果。本组术前评分12~15分,平均135分;术后评分14~17分,平均156分,手术前后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5个月,患者均良好,无复发病例发生。

讨论

劲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60%~70%[3],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髓核的突出与脱出,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赘形成,以及其相邻的关节的松动与移位,均可以对颈神经根造成刺激与压迫。

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指征:①系统非手术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或反复发作;②临床症状、体征与X线MRI神经定位一致,疼痛剧烈,有急性进行性肌萎缩;③有多神经根刺激症状,急性剧烈疼痛,影响正常生活[4]。

本组12例病例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无1例发生手术不良反应。本组JOA17评分术前12~15分,平均135分;术后14~17分,平均156分,手术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55个月,患者均良好,无复发病例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先辉,程传国,周永芹,等.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TNFα与颈椎病神经根痛的相关性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6,22(6):705.

2王圣林,王少波.退变突出的颈椎间盘周围炎症反应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15(9):562-564.

3王刚,王军,瓮长水.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程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9):693-695.

4苗惊雷,张朝越.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2):118-120.

上一篇:综合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疗效... 下一篇: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