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人格解读

时间:2022-09-19 05:25:23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人格解读

[摘 要] 对《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以往解析多出自传统世俗社会历史的角度,鲜有从生存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个体心理出发来审视夏洛克的。从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角度再次解读夏洛克,他与安东尼奥之间的一磅肉契约成为他获得社会认可的一种手段。这手段本身又是夏洛克人格心理发生异变的外因,而其根本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给个体造成的心理影响。

[关键词] 夏洛克;人格;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社会历史

夏洛克是《威尼斯商人》(以下简称《威》剧)中看似非主角的一个人物角色,在剧中他被描述为安东尼奥、鲍西亚等基督教徒的对立面。但是恐怕连剧作家莎士比亚也想不到的是,数百年来人们从各个侧面来解读分析,对夏洛克的关注已经把他提升到了主角的位置上。然而,以往人们对夏洛克的分析研究多出自传统世俗社会历史角度,鲜有以个体人格心理去考察个体所生存的社会现实的。夏洛克人物角色的人格心理分析研究是一个更深刻全面地解读其形象内涵的全新视角,而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恰恰为这种视角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

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是产生于二战后的一个主要的人格心理学派。它以探索心理生活的内部空间为己任,强调对人自身价值与意义的深刻认识。该学派认为人格心理具有知、情、意三种过程构成的功能统一体,主张以统一的、正常的人为研究对象。它以人的经验为出发点,强调人的整体性、独特性和自主性;以人的机体潜能为基础,强调人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及其乐观前景;坚持以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为重点,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坚持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内容,强调实施心理治疗、教育改革、防治犯罪和社会改造。①该学派中,以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的理论学说最具代表性且影响深远。

马斯洛以他自己提出的整体分析法(Method of Holistic Analysis)为基础,指出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是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人的经验、价值、欲求、情感、生命意义等,目的在于促进个体健康发展,提高个体尊严和价值以达到自我实现。②通过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人,马斯洛认为人是一种正在选择着、决定着、追求着的动物,有两种基本需求:匮乏性需求和成长性需求。前者是由于一些基本需求产生匮乏组成,比如衣食住行、来自别人的尊重等,匮乏的东西一旦获取,这种动机就会满足,内在的紧张状态得以解除。然而,成长性需求则是指奉献自己的爱,发挥自己的潜能,这种需求的满足不是在目标物获取之后,而是在这些需求正在实现时。所以,马斯洛指出人类是由一系列有生命意义的和内在需求的不断满足所驱动的,这些需求使人处于不同的不满足状态,一种需求满足之后,另外一种需求便随之而来并要求得到满足,这就构成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具有五种相互关联的基本需求,它们组建成一个层次结构,按强弱、先后分级排列构成一个金字塔形结构,底层是生理需求,顶层则是自我实现需求。首先是生理需求,它包括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先必须满足的需求,也被称为绝对优势需求。历史上,它一直是人类生活的中心。第二是安全需求,它紧随生理需求的满足,让人去追求安全稳定,远离威胁混乱。但当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就会感到威胁感和恐惧感。接下来,个体的归属与爱的需求便会产生,让人渴望得到家庭或群体的认可与接受。第四则是自尊需求,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求,它分为得到别人尊重的渴求和个体对自身的尊重。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引起孤独感和爱的缺失感。随后的自我实现需求是最后也是最高的需求,它促使个体实现理想、抱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对于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认为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达到,这主要是因为自我实现很微弱,很容易被压抑、控制、更改和消失。再有,就是许多人不敢正视关于自我实现的那部分知识,对那种知识缺乏自信,使自己处于不确定状态。另外,文化环境作用于个体的诸多规范也会阻止个体的自我实现。最后,能自我实现者是由成长需求而不是由匮乏需求推动的,其发展和持续成长还要依赖个体自身的潜力。

二、夏洛克的人格分析

根据上述人格心理学来考察《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其人格心理经历了层次递进与跳跃的过程。

(一)夏洛克的安全需求满足

十六七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社会对犹太人表现出的不友好甚至是敌意本身就已经给犹太人造成了生存的不安全感。相比之下,威尼斯对犹太人并不是那样的恶劣态度,威尼斯城给他们划定“隔都”为居住范围,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犹太人免于外在的人身伤害。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不能摆脱被歧视、被辱骂,时时刻刻都会招致基督教徒的恐吓与排斥,这要比肉体上的伤害更让犹太人感到内心不安,使他们常常处于焦虑不安之中,怀有一种恐惧感。夏洛克作为一位犹太教徒也是同样的境遇。事实上,在剧中夏洛克经常遭到安东尼奥等基督教徒的侮辱与唾骂,他不得不时刻谨慎小心连家中的门窗都要紧闭,还要再三叮嘱自己的女儿不能与那些基督教徒有来往。夏洛克的安全需求尤其是内心的安全感得不到满足,这就会产生一种需要心理动机来追求满足,另一方面,他作为弱势根本不具备与安东尼奥等人相抗衡的力量,所以,夏洛克必须寻求能促使安全需求得以满足的最佳条件:既不能给自己带来伤害又要在威尼斯法律的框架下去实现满足。当安东尼奥以信用为担保向夏洛克借钱时,夏洛克采取不要利息而是一磅肉为代价,这种举动既是夏洛克为安全需求得以满足也是他人格心理出现非常态性的表示。

(二)夏洛克的归属与爱的需求满足

马斯洛在对需求层次理论进一步补充时指出,一般是当低层次需求获得满足后,高层次需求才能出现。但个体的需求层次也可以呈波浪式发展,低一层次的需求不一定完全得到满足后才产生高一层次的需求。夏洛克的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并不妨碍他去追求归属感获得社会的认可。一方面,可以认为夏洛克得到社会的认可,他就会有更大的放贷市场进而获取更多的利息;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财富颇丰的犹太人,夏洛克也期望得到与其财富相匹配的社会地位。因此,夏洛克想要得到的是社会认可,能够同其他非犹太人尤其是基督教徒一样不会受到歧视、诬蔑,不会被封闭进“隔都”,能够享有在同一个社会中相同的生存权利。然而,在十六七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社会,犹太人被排斥在社会底层,遭到唾弃,甚至出门时都要求他们穿上标志是犹太人的着装。③从安东尼奥等基督教徒那里夏洛克不仅没有得到正常对待,反而他们一直在辱骂与蔑视他以及他的民族、他的。在第一幕第三场里,有一段历来被引用的夏洛克的旁白,夏洛克提到安东尼奥憎恶过他的民族,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过他,夏洛克在剧中一出场,自尊即受到挫折,在以后的场景中他不断地遭到来自安东尼奥等基督教徒的打压。显然,夏洛克被排斥在他们的群体之外,这进一步加深了夏洛克作为一名犹太人的身份与基督教徒之间的距离感,这样的身份是不能受到当时社会的接受和认可的。同时,夏洛克身边惟一的亲人、女儿杰西卡也在他去参加别人的邀请时,趁机携带家中钱财与基督教徒罗伦佐私奔,而罗伦佐又是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的朋友,无形中使夏洛克增加了对安东尼奥等人的反感。女儿的私奔使夏洛克的情感雪上加霜,本不会使夏洛克产生危机的爱的需求也让他感到一种缺失感。

(三)夏洛克的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满足

由于社会现实的局限,夏洛克的安全需求层次以后的更高层次需求一直处于未满足状态,这些需求满足都是因安东尼奥等基督教徒为代表的人为因素而遭到阻止。安全需求层次的等级已接近最低,根据需求层次理论,等级越低的需求越是没有得到满足,它对个体人格心理产生的动机推动力就越强烈。所以,包括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内的需求满足只能是要求夏洛克必须付出代价来实现满足,这也促使他努力地甚至是不择手段地寻求某种途径以获得满足这种需求,这种努力就是满足需求的动机,它会因积聚而发生异变。另外,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对夏洛克来说更是一个梦想,甚至社会根本不容许他有此梦想的机会。所以,《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为一磅肉契约而最终与安东尼奥对簿公堂的过程就是夏洛克自身在寻求需求满足的过程,也是他人格心理发生病变的过程,强烈的需求动机使夏洛克寻求需求得以满足的渠道与方式,而社会现实中的人为压制又构建了一道无形的大坝阻挡了夏洛克需求满足的动机力量。虽然夏洛克生活在威尼斯城,他作为社会成员的意义却未被认可与表现出来,这与他所拥有的财产极不相称,因此,夏洛克不会放弃一次适当的机会来表达自己获得社会认可的愿望。

当安东尼奥为朋友向夏洛克借钱时,夏洛克没有像往常一样放高利贷而是采取一种较为残酷的一磅肉契约方式,这暗示出他的人格心理已经发生异变。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宗教矛盾造成的后果、社会歧视酿成的悲剧。他的这种人格心理异变是十六七世纪欧洲基督教社会现实的产物。在威尼斯,夏洛克没有选择逃离而是继续生存下去,除去必要的物质基础,夏洛克最急需的则是强大且非常态的精神支撑。其人格心理背后是夏洛克要面对来自安东尼奥等人的压力而生存下去,他必须具备足够的心理准备,这起到了心理应急机制的作用,尽管这是非常态的,但它却是夏洛克在威尼斯城生存的保证,失去保证也就等于夏洛克的生存失去了意义。

三、结 语

对于夏洛克的遭遇,我们无法谴责历史,更不能改变历史,只能透过对历史片段的解读获得对历史的理解与尊重。同样,解析《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人格心理,我们得到的不是愤怒而是宽容,不是痛惜而是借鉴,不是结论而是希望。当今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唯有经过历史本身的大浪淘沙才能认清的现象,但不管怎样,历史在我们的时代不能再一次重复,否则,那将是我们时代的最大失误。社会的全面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反之亦然,这是一个互动过程。整个社会表现出平等自由、和谐融洽,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就会和谐宽容、沟通理解,就会组成庞大的和谐沟通的人际关系网络,个体的人格就会充分发展,现在夏洛克这样的犹太人可以发挥才智为自己也为社会正当地获取利益。

注释:

①② 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38页,第536页。

③ Michael Radford导演,由Movision Entertainment & Arclight Films摄制的电影《威尼斯商人》中犹太人包括夏洛克都戴着一顶红帽子。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 [美]阿兰•布鲁姆.巨人与侏儒[M].张辉,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4] 郭永玉.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5] 陆谷孙.莎士比亚研究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 颜学军.马洛“欲望”戏剧的伦理维度[J].外国文学研究,2006(01).

[作者简介] 尚睿(1971― ),男,河南睢县人,硕士,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世界文学及莎士比亚研究;吕争(1975― ),男,河南开封人,硕士,上海电机学院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圣经文学。

上一篇:《苔丝》中哈代用典与宿命情结的思与诗 下一篇:鉴赏原版英文电影 提升跨文化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