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时间:2022-09-19 05:14:31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民勤县农村中学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一轮课程改革走进了我县中小学教学的课堂,使得我县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教育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紧跟时代的步伐,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一线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对于农村初中数学老师来说,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和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思考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线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中学数学 课堂效率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忽视课堂教学,就谈不上实质性的素质教育;如果忽视课堂教学,开展素质教育就难有实效。可以说,只有真正素质化了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也只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减负”的目的。因此,探讨农村中学数学课堂高效率教学,并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无论对于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还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我们民勤县的农村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一轮课程改革走进了我县中小学教学的课堂。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近几年,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步伐,我们民勤县的教育已初步取得了显著成绩,新课程理念已被绝大部分数学教师所认同、接受,并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实施。但是民勤县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学还存在一些差距,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学习成绩差,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死板等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针对民勤农村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民勤初中数学教学的道路。

一、教师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方法

在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如何使学生能够适应知识更新速度之快的未来社会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时,通过一定数量必要知识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并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其实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再多,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只有使学生具有会学知识的能力,才能享用终身,才适应未来的学习化社会。古人云:“授人之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下,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领航员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如何科学地获取知识,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们对待学生,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呵护他们,如果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爱,就会对教师产生好感,就会对老师所教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就会努力学习,课堂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与此同时,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为自己充电,补充新鲜血液,用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多才多艺,使其精神世界更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所以,只有教师让自己储存丰富的知识,才能顺应时代的步伐,才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我县农村中学教学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而是要促使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所以学生学的好与坏,与引路人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在一线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钻研自己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数学需求,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之门。

三、推进分层教学,达到稳步提升

首先是数学知识分成,将分析考试命题方向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把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相结合,以此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新知识。其次要做到作业分层,笔者一般会将作业分为简单、一般和较难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克服抄袭现象,从而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合作学习,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它是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旨在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组成员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师生、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的活动,是有指导的互帮、互教、互学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是否找到规律,关注学生是否进行思考,更要让学生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笔者让合作学习走进数学课堂,验证了它在激发学生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开发学生思维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五、适时、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要适时、科学地进行评价,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更是如此。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学生最大的快乐在于经过刻苦努力地学习而获得成功,适时、适当地表扬,会让孩子受到鼓舞,激发孩子的自尊、自爱、自信。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王立军.新课程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应树立的五种意识[J].中学数学研究,2006(11).

[2]黄国东.浅谈新理念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设计[J].时代教育,2008(01).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三不可少 下一篇:历史教学、考试与学生历史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