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能力和素质是教学的宝贵资源

时间:2022-09-19 03:55:31

教师能力和素质是教学的宝贵资源

摘要从教师角度来看,要在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教师自我评价能力、丰富教师教学策略的评价能力方面有更大的提高,优化教师课堂评价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技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适度的提高。

关键字教师能力;素质;资源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89-01

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拥有这样的学习观念才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这一职业更是要不断学习和交流,才会有新的知识和观念,才会有丰富的经验,才会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会了解现代教育的宗旨和方法,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学生。

“教学相长”,顾名思义是教与学两部分的恰如其分的融合,才能促成师生的共同进步、教育的完美提升。我有以下的看法: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该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气势。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教师与学生可以说是两个相互对立的角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备课、讲课、批作业,都应该从两种角色出发,而不是仅仅站在自己的角色去批评学生的不足之处,更应该看看他们每一次的进步。从教师角度来看,要在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教师自我评价能力、丰富教师教学策略的评价能力方面有更大的提高,优化教师课堂评价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技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适度的提高。从学生的学习这一角度来看,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品质包括:适当的激情、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因而,作为学习的主体,也应该充满活力。无庸讳言,学生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激发。有一则简单的哲理:要想让人们脱去衣服,一阵寒风吹过,人们只会把外套裹得更紧;而当热浪一阵超过一阵时,人们恨不得一下子脱去所有的衣服。大凡是在教育上有所建树的行家里手,无不重视情感的熏陶,如于漪、斯霞、魏书生,苏霍姆林斯基等。他们不仅对教育事业充满感情,矢志不渝地追求,而且把这种情感倾注于学生的身上,真情实感爱学生、真才实学教学生、真知灼见感学生,从而演绎了一段段佳话,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著书立说,阐述其重要性。相反,如果教师本身就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萎靡不振、神情黯淡,势必会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

其次,教师应该有教师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不仅仅传授知识,而且伴随着教学内容流露出他的喜怒哀乐的情绪,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没有情感的升腾和冲动,也就没有教学艺术的产生。教之有情,就要将无声的文字化作声情并茂的语言,将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将自己胸中的波澜,引入学生的心田。在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都在追求一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境界,有一点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学生喜欢的课,教学效果一般都会优于其他的课,所谓“爱屋及乌”是也。“乐此不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说明了也兴趣之于学习的重要这一道理。就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角度而言,学生乐于上的课,教师也能从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进而朝着更加优化的境界不断迈进。“心有灵犀一点通”,“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大概都是说明师生之间一旦产生某种共鸣,必将激发起更大的热情乃至于创造性。

教师的精神品质也源于本身的不断修炼。这里既有健康的体魄,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说健康的体魄可以锻炼的话,那么,健全的心理素质则需要修身养性。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尤其是面对诸如职称的评定,职务的晋升,工资的浮动等作为老师非常看重的物质上的成败得失。

再次,教师应该有一种“授之以渔”的心理。

学生来学校是学本事,学做人的道理,教师不能仅仅只教学生字、词、句、文和简单的加减乘除,而应该通过学习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懂得合作与竞争,人学生先做人,后做事,后作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性的、高效率的去学习。总之,让他们成为高空中有着高超飞翔技术的雄鹰而不是温室里经常需要园丁浇水施肥的花朵。

最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有一座用“爱”搭建的桥梁。

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另外,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积累很多经验,有的可以直接用在职业教育中,有的就不行,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相信在以后的教育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利用换元法求三角函数的性质 下一篇:《止杀令》:美国环球的中国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