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幸福感

时间:2022-09-19 02:21:14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幸福感

摘 要: 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应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可学生一提到“学习”,头就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一脸的痛苦状。学生厌学到如此地步,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幸福感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幸福感 学习 兴趣 挫折 信念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哈佛大学博士泰勒·本·沙哈尔说:“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我们为什么追求幸福?因为幸福是我们的基本需要,而追求幸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权利。

沙哈尔博士将幸福定义为: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他认为,对幸福的这种解释绝不仅限于生命里的某些时刻,而是人生的全过程,即使有时经历痛苦的感受,人在总体上仍然可以是幸福的。换句话说,幸福就在自己的手上。

时下有人说,现实生活中什么人最累?不是工人,农民,也不是知识分子,而是我们的孩子——中、小学生。学习时间很长,很少有体育锻炼和玩的时间,更难得有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好多孩子因课业负担过重,活动太少,睡眠不足,弄得茶饭不思。学生学业压力很重,学习也非常刻苦,所以必须找到学习时幸福的感觉,找到学习的动力源,这样才能勇往直前,不被困难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吓倒,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挑战。如何让学生由不幸福变成幸福?老师需要做些什么呢?其实,真正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情,这该是教育者和家长何其高兴的事情啊。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找到兴趣所在

积极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通常对于感兴趣的事情,我们更能发挥自己的天赋,做这些事情既有意义又可以让我们快乐,乐此不疲。我们通常会对感兴趣的事投入更多的热情,也会更努力。没有热情,动机便会减弱;有了热情,不但动机坚定,连效率也会提高。由此可见,一个热情的人,就等于有一尊神在他的心里。同样一份工作,由同一个人来干,有热情和没有热情,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激情,那么你做什么都会充满力量。反之,一个没有激情的人是不能够做到始终如一的,更不要期望他能够做出什么令人骄傲的成绩来了,可见,培养兴趣和热情是的多么重要。

让学生找到学习时幸福的感觉,找到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动机教育。通常的动机教育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对学生尤其是低年龄学生而言很难理解的“为国家”。这条因为一直教育不得法而常常比较空洞,变成一直高调。二是比较功利的“为生活”。这是“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现代版。然而这些年情况的变化使得文凭和生活之间的可兑换性越来越低。况且,这两种动机的本质都属于外部动机。真正的内部动机——就是学习对于学生自身成长的快乐和意义却一直被严重遮蔽,其实这是人类与生俱有的本能行为。我们始终没有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这些,而是用太多的外部手段,如对学业成绩过多的奖惩将其变成了外部动机,从而使得他们产生了错觉,学习是为了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感受到的只有压力而没有动力。只有让学生为自己爱上学习,学生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学得快乐。正如:要使咖啡香甜,正确的做法不是一个劲地往杯子里加砂糖,而是将已经放入的砂糖搅拌均匀,让甜味散发出来。意思就是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我们才能感受到它的快乐,从而发掘出自己的潜能。

二、积极面对挫折

沙哈尔博士说:“真正的幸福不应该是绝对没有不良的情绪,而是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的。”

有人做过一次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进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后,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奈何这只是徒劳,他始终不能游到对面去。鲨鱼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都是弄得伤痕累累,有好几次甚至浑身破裂出血。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每当玻璃出现裂缝时,实验人员马上加一块更厚的玻璃,到了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色彩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垂涎了,好像它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而不再是可口的美味。这时,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对那些美味的热带鱼熟视无睹。心理学家把这种屡遭挫折后形成的失败可以使人出现绝望情绪,失去信心,学会无助。

不只是动物,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处于这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他们曾经去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被“撞”怕了,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再去尝试,不再用曾经的热情去追求成功了,而是自觉降低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经消失,他们也已经习惯于自我设定的高度,不再去尝试冲刺新的高度。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面对的最多的恐怕就是一个个经历过学习失败打击的学生,屡屡失败已经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未来比较茫然。如何让他们重新燃起新的学习希望,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深陷危机并不可怕,可怕是心如死灰,精神崩溃,当我们身处困境时,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使自己尽快从失意的泥潭中解脱出来,那么就有可能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功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导学生。

1.积极的自我暗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说:“无论什么见解、计划、目的,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多次反复的思考,那它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调动人的巨大潜能,使人变得乐观、自信。每个人每天都应该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全身放松,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描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想想自己成功的景象;用简短的语言给自己积极有力的暗示。如:“我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我的一生决不能碌碌无为!”“我知道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我必须实现它!”“我是一个坚定的人,没有什么能动摇我的决心!”等等。

2.努力发掘自己的长处

在生活中,无论你扮演什么角色,每一个人在自己的身上都会有闪闪发光的一面,那亮光虽然渺小,但它是那么的耀眼,只要好好地利用它,你就照样会成功。它也就是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护花使者,在自己遇到苦难时,提醒自己不要轻易放弃;在获得小小的胜利时,不要骄傲。它让你实现了你自己的梦想,让你的成功在别人心中回荡。领悟其中的道理,只要找到自己的闪闪发光的那一面,你离成功的距离就已经不远了。不要和他人相比,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以自己的实力也能创造出令别人羡慕的成绩。世界的大门永远为相信自己,不懈努力的人打开。

3.常怀感恩之心

中国有句俗语:“养儿方知父母恩。”母亲经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过程才把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感恩就是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哪个人天生就应该无条件地为另一个人付出。老师把文化知识传授给你,对你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教给你做人的道理,感恩就是不忘师长的培育之恩。一生中,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自己的朋友,甚至那些曾经伤害你、欺骗你、遗弃你、绊倒你的人,因为是他们使你体验生命,不断成长,使他们开化了你的蒙昧,增进了你的智慧,磨炼了你的心志,还教会了你独立。

人生在世,谁不希望自己的一生都顺顺利利的,又有谁愿意一辈子在坎坷中度过呢?然而,人生就像白天与黑夜一样,有阳光也有阴暗,所以遇到失败与无奈就要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与其一味地抱怨生活,从此变得萎靡不振、日渐消沉,不如常怀感恩之心,跌倒又如何,再爬起来就是了。

三、有坚定的信念

信念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念越坚定,成功就离你越近。人生的道路固然布满荆棘、充满坎坷,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看到希望,看到曙光。即使前面的路有多艰难困苦,即使前面的风浪很大,也会执著追求,无怨无悔。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成功后的荣光,而在于追求本身,在于信念的树立与坚持的过程。信念是人人可以汲取的力量源泉,而且取之不尽。只有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当有一个人有了梦想以后,任何困难都是微不足道的。

人的一生会有各种各样的理想,我们活着就是来完成这些理想的,在这个充满机遇和风险的世界,不断给自己加油,并为之不懈努力,是获得成功的秘诀。

总之,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总是快乐的,而快乐的人总是幸福的。如果能够把学习知识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就会让学生感到幸福应该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感受幸福,在努力进步中获得更大的幸福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子墨主编.哈佛心理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积极心理学:阳光人生指南.郝宁北京大学出版社.

[3]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洪兰译万卷出版公司.

上一篇:高中物理教学中“主体式”教学方法的体验 下一篇:让学生学会思考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