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检调对接制度的构建

时间:2022-09-19 01:25:27

浅论检调对接制度的构建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检察院,浙江瑞安325200)

【摘 要】为发挥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促进和保障人民调解与公诉工作合法、有效对接,笔者所在的瑞安市人民检察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检察职能和本地实际,制定了《关于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人民调解的对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对检调对接工作进行指导。本文通过对该制度从理论及实践基础、实体及程序构建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以期对该制度在我国检察实践中的推广及进一步发展进绵薄之力。

【关键词】检调对接;刑事和解;和解协议;恢复性正义

检调对接是指对已进入检察机关诉讼程序的轻微刑事案件,按照一定的程序,由检察机关在依法办案过程中,组织双方当事人就由于加害人的行为所造成的被害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损失赔偿事项进行调解,并达成协议,使受害人得到相应物质赔偿和一定的精神损害补偿,同时也使加害人得到被害人谅解,获得检察机关从轻或减轻处理,从而使案件当事人已损坏的社会关系得以修复,最大限度地将处于对立中的社会矛盾得到化解的一种诉讼与调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司法活动。

一、检调对接制度的正当性依据

1、体现了恢复正义理论的要求

恢复正义理论强调犯罪在对社会秩序侵害的同时,对被害人合法利益也造成了侵害,要求进一步提升被害人在司法程序中的主导性地位,给予被害人适当的赔偿或补偿。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国家不再仅仅是矛盾冲突的一方,还承担了调停者的角色,刑事司法的使命不再仅仅是国家刑罚权的实现,法制权威的维护,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让位于社会冲突的调停和纠纷的平抑。检调对接正是以恢复性正义为核心,以恢复被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为目的,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害并使加害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

2、体现了程序正义的要求

在程序正义价值实现的过程中,诉讼当事人对裁判模式享有自由选择权,意味着诉讼各方都应拥有选择或放弃程序正义的自由。因此,在一些轻微刑事案件里,当事人选择非诉形式迅速达成合意,这并不代表这样的方式是非正义的,相反它符合当事人双方利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司法资源。相反,若一味的强调任何刑事案件都要进入诉讼程序或是任何刑事案件都要走完诉讼程序,这就使轻微刑事案件的办理期限进一步延长,损害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不利于实现程序的真正正义。

3、贯彻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指以具体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和主观恶性为依据,对具体犯罪和犯罪人采取区别对待、宽严结合的运作手段,实现有力打击、威慑犯罪和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统一,完成社会转型的顺利过渡。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力求兼顾社会安全和个人自由两种利益。检调对接制度正是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环境中,通过对轻微刑事案件快速、简化、从轻处理,做到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使犯罪行为引发的不和谐在短时间内得以恢复,同时也能使司法机关针对犯罪及时做出反应,预防潜在犯罪,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检调对接制度的实践基础

1、制度基础—我国刑事立法关于和解的规定

现阶段,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也能寻找到检调对接的类似制度,如自诉案件中的自行和解、法官调解和微罪不制度。这些制度的存在为检调对接制度的适用提供了一个初步的立法基础。

2、文化积淀—我国传统“以和为贵”的法律文化

法律是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和一般意识与认识的集中表现。其具有无法根除的民族性烙印,因此我们在构建一项新的制度时必须考虑它与传统法律文化是否契合,以利于其更好地在中国本土化。与传统中国的自然农业经济和社会结构相适应,我国自古就有重视中合、无讼息讼的文化传统。在信奉儒家学说的中国,人们特别倾向调解,而不是诉讼,而且这种偏爱调解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延续至今。“重和谐,轻对立”价值观念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国古代法律乃至现今司法改革的发展,时至今日,我国仍然崇尚和谐,倡导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而这种文化思想恰恰也是检调对接所体现的一种理念,通过检调对接,从而更好地解决纠纷,其实质便是要修复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3、组织基础—我国民间的纠纷协调组织

我国的民间纠纷协调组织一直都比较健全和发达。建国后,在全国上下普遍建立了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由人民调解员对民间纠纷进行调解,并且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为检调对接制度在中国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人员基础。我国构建检调对接制度,关键便在于和解,而和解的关键除了加害人、受害人双方,还需要调停人。调停人在检调对接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更好地完善检调对接制度的设计。

三、检调对接制度的构建

1、明确检调对接制度的适用范围及条件

对接人民调解的刑事案件范围一般适用于轻微刑事案件,但并不能局限于轻微刑事案件,该制度应全面涵盖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即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案件。而该类案件适用检调对接应符合下列条件:

(1)加害人的行为构罪并出于真诚悔罪作有罪答辩。

(2)和解的主体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且明知和解后果。

(3)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2、规范检调对接程序启动方式

(1)检调对接的提出。一是由加害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人向办案机关主动提出申请,此为检调对接启动的主要方式;二是办案机关认为可以适用检调对接的,告知当事人有权提出和解申请或向当事人提出和解建议,征询当事人是否同意适用和解。需要注意的,办案机关只能提出建议,履行告知义务,是否和解的决定权在当事人,必须严格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 (下转第118页)

(上接第116页)

(2)办案机关审查。无论是当事人提出和解申请,还是办案机关提出和解建议,办案机关应当从以下方面审查是否符合检调对接制度的相关规定:1、加害人和被害人参与检调对接是否自愿;2、加害人是否承认犯罪及其悔悟程度;3、从案件的种类、性质及其具体案情审查是否符合检调对接的适用范围;4、办案机关的倾向性意见等。经审查,符合规定的,将案件移交和解机构处理,启动检调对接程序;反之则应按照正常诉讼程序进行处理。

(3)由调解机构进行调解。人民调解组织负责通知各方人员到场参加和解。检调对接的主持人由人民调解组织担任,加害人、被害人及其人、监护人必须出席,当事人的亲属、所在社区、就读学校人员自愿参加,办案机关认为必要时也可列席。最终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的达成只意味检调对接的初步完成,还需将和解协议提交办案机关审查。

3、确立和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调解组织应制作书面和解协议,送办案机关审查并确认。办案机关应当对已经达成的和解协议是否合法、真实、有效及时进行审查。和解协议的合法性一旦经审查认定之后,即具有特殊的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及时并严格履行和解协议。加害人不履行或履行有瑕疵的,被害人有权申请办案机关恢复诉讼程序,办案机关经被害人申请或依职权直接决定恢复诉讼程序。司法机关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思,并根据和解协议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处理,一旦终止诉讼活动则不得再随意启动。

4、建立检调对接的监督机制

检调对接制度,在我国仍是一项尚不够成熟并正在发展中探索的司法模式,为保证检调对接的正常运行,需设立一整套监督制约机制。首先,应在公、检、法机关建立互相监督和制约机制。其次,在办案机关内部设立程序制约机制。最后,设立责任追究机制。办案人员如果利用检调对接或者以检调对接为名询私枉法、询情枉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检调对接制度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司法实践进行的大胆探索己经使其雏形初现,因此,检调对接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已是指日可待。尽管如此,考虑到我国现有的法律社会背景及刑事和解与生俱来的一些局限性,为防止它可能带来的权力滥用、司法腐败、民众追求正义心理受挫等不良后果,我们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应充分结合我国国情清醒而理性地逐步推进检调对接构建,并改革现行刑事法相关制度,使不断健全和完善的刑事和解制度融入其中,形成完整一致的制度体系,以更有效地解决刑事犯罪带来的各种纠纷和矛盾,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张兰锋:提升检调对接案件公信力之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0(5):115.

上一篇:我国农地征收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