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素质

时间:2022-09-19 01:18:59

如何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素质

摘 要:国家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要转型,而转型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师的转变,教师素质的提高是职业教育转型的推动力。建立并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可有效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教师素质;师德

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与我国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明显不相适应,职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部分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水平较低,谈金钱的多,讲奉献的少;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充分,管理学生的能力较弱;教师中掌握新的教学理念的人不多,缺乏掌控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许多专业课教师缺乏教育理论背景,教育教学技能不足;教师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负担过重等造成教师无暇顾及自身提高;教师培训渠道不通畅,形式单一;新任教师由于多是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经验不足又疏于学习。

要想改善以上状况,需要对职业学校的教师重新培养定位。

一、建立并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1.对见习教师的培训

不管是基础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在入校后学校都要确定他们的专业方向,专业课教师自不必说,就是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课教师除了本身所学的知识还要学习一种专业,如数学教师可以进一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英语教师、语文教师可以倾向于旅游专业等。新进教师一入校就让他们在专业上有一种归属感,不让他们感觉只能上基础课。

接下来就是见习期一年内的学习安排,第一学期学习安排有两个部分:师德师风学习与专业基础课学习。学习的安排以机械专业为例,安排学校德育组教师对见习教师进行10次师德师风培训,教师经过培训后要以论文的形式汇报学习效果;专业基础课学习可以安排教师进入学生班级上课,安排见习教师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最终通过试卷答题来检查学习效果。

在学习期间,学校要根据地区报考教师资格证的时间,安排见习教师对教育学、方法论、心理学等知识进行系统学习,最终目标是取得教师资格证。

第一学期结束后,学校要根据考核情况给每位见习教师一个量化的考核结果。需要说明一下,机械专业的见习教师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专业基础课的知识,为什么还要到学生班上去上课?因为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以学生的身份学习的,很多知识已经过了相当长时间,忘记了不少。作为教师,在知识的学习、理解上与学生是不一样的,要让他们适应职业学校的特点。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和了解职业学校教师的讲课方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比单纯的说教更有针对性。这样,也可使见习教师更快地进入状态,尽快从学生成长为职业学校的教师。

第二学期主要让见习教师锻炼独立上课的能力。虽然第一学期见习教师在班上上课时已经听过不少教师的讲课情况,学习到了一些讲课的技巧,但是不够系统。经过第二学期的进一步强化训练,见习教师可以认清学知识和讲知识之间的差别,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蜕变。具体安排如下:在专业所有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每周两次的听课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每周两次的讲课,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见习教师的情况安排他们独立上课,在他们独立上课时要有考评组进行综合打分。此外,还要安排见习教师进行专业实训的训练,这样可以提升见习教师的实操能力,为以后带学生实训打下基础。

一年的培训完成,考核是很关键的。因为一年的培训没有一个量化的考核,会影响培训效果。评价的项目有师德师风、专业基础课、讲课、实习、教师资格证等5个方面,分别由各个项目的负责人主持进行,每个项目都有详细的标准,根据教师一年中的学习实习情况,最终会有一个总的考核分数,综合评价合格的教师在见习期满后可以开始上课,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继续进入下一轮的培训学习。经过一年的系统培训,见习教师面貌焕然一新,师资队伍的力量得到加强。

2.对已有教师的培训

对于已有教师的培训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为了进一步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工作,学校在培训中制定了区别于见习教师的《关于青年教师培训的若干规定制度》。对于已有教师的培训要尽力激发他们奋发图强,立足岗位创业绩,全面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

一是明确导师的条件和职责,从校内教学科研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及校外优秀的兼职教师中遴选导师,实行青年教师与导师双向选择。二是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涵盖师德教育、教学技能、专业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三是加强对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先选择他们参加省与国家的骨干教师培训,优先选派他们深入企业顶岗实践,赴示范职业院校和基地研修、培训。通过上述措施,使得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以上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师们可以各得其所,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培训效果

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职业道德素养是师德建设的基础,理想信念教育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学校应坚持将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师德建设的全过程,每年为全体教师举办职业素质辅导讲座,开展师德大讨论,广泛宣传师德规范,引导和激励教师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培养和影响学生。

学校为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不仅要制定师德方面的学习方案,而且应尽力对师德评定方案进行量化考核。量化考核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属于教师的自报科目。这个科目分得很细很杂,包括德、能、勤、绩等方面,分别有年初计划、学期工作绩效记录、年末自我考评。按照这个要求,每年的年初,每位教师都需要列出自己的年度计划;每个月的月末,需要对本月自己所做的工作进行详细记录。对自己取得了哪些成绩,以及哪些工作没有完成,或者完成情况不够理想等,进行详细评估。根据工作完成情况,自己给自己打分。这个科目的所有内容,考核部门均提供标准报表,所有人只需要按照要求在电脑上填写,然后提交。如果考核部门发现某人填报的是虚假信息,那就要扣除填报者的信用分。

第二部分,学生根据教师上课的表现、作业批改情况、对待学生的情况等在学校的评师网上进行打分。

第三部分,同事打分。同事打分,一年共有两次,分别是年中和年末。这种打分是通过网络提交的,属于匿名方式。但是,只要给6分以下或者9分以上,均需要说明理由。理由不充分或者没有说明理由的,这个评分就作废票处理。这就避免了有人暗箱操作或者幕后操纵。

第四部分,组织评级。这个评级和同事打分不同,更加详细,而且是实名的,每个人需要有三位领导评级,一是部门领导,二是考核小组的领导,三是主管校级领导。这个评级不是走形式,而是严格设计了表格,并且需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并不是你想给人家评个什么级,就可以评。

学校根据每年师德的评选结果,推出学校的师德模范,通过校园网等途径进行宣传,带动全校教师不断提高师德,最终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要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要根据国家政策和学校发展的情况及时改进并加强各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梅红.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的问题及其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黄思光.创新师资培养模式提高师资队伍质量[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3).

[3]丁金昌.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2,(7).

[4]卢卓.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2).

责编:晓 月

上一篇:重庆高校对外汉语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及分析 下一篇:血型、身高及体重在大学生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