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科学实验活动能力培养

时间:2022-09-19 12:40:46

谈小学科学实验活动能力培养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课程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育人作用。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小学生学习科学家进行探究的方式,也是对小学生启蒙教育的学科。小学科学课同时也是中学物理、生物、化学等课程的重要基础。因而小学的科学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学习科学课,要从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入手,通过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形成规律与概念,然后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验能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培养小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研究欲望。怎样才能有效地上好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我认为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落到实处。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真正落实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前提

实验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首先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真正落实,要让学生实际参与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化,科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越来越得到重视。大力开展实验教学成为搞好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要途径、重要方法和重要手段。尽管如此,但我们不能否认,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在黑板上或书本上“做实验”的现象还较为严重,时常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末了,让学生牢记实验现象,死背实验结论。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违背了教学原则,剥夺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权利,是很难培养和发展实验能力的。为了实现科学教学的目的,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教师应把实验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予以足够的重视,树立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直正让学生动手实验。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眼看百遍,不如手过一遍”,的确,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他们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逻辑思维加工之中自行获得实验的结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通过实验探究科学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能力才能真正形成。

二、确立明确的目标是培养实验能力的重点

凡事都得有的放矢,且明确具体。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要依据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求,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一)基础目标———认识常用仪器与实验器材,并能正确使用。这一目标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目的。例如,放大镜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常用的光学器材,在“放大镜”一课中,我们就让学生通过看、通过玩,从感性上认识了放大镜的构造,从而进一步能过实验了解了放大镜的放大和聚光作用,这就为以后经常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认识凸透镜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二)重点目标———根据教学课题特点,确定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不同的教学课题体现了各自不同的培养重点,目的明确,才能增强培养的针对性,才能提高培养的实效。例如,“小水轮”、“轮子”等课要以培养学生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为目的,“搭纸桥”一课要以向学生渗透模拟实验的方法为目的……(三)提高目标———设计简单实验,作出实验报告。会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能写简单的实验报告,是中、高年级实验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目标。例如,让学生寻找、选择实验材料,设计种子萌发的需要的条件的对比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让学生运用地球仪和光源,设计地球昼夜更替的实验并作出描述……

三、正确地讲解,科学地示范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关键

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过程中,言传身教是科学教师必备的风范,发挥教师的样板作用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关键所在。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可以避免学生盲目尝试的过程,提高实验的效果。尤其那些难度较大、操作规程较严的实验,就更离不开教师详细的讲解和示范。例如,进行“过滤实验”,从滤纸的折叠到清水润湿再到玻璃棒的拿法、水的倾倒等都要求教师率先垂范,学生才能把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再如,“氧气”一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较为复杂,教师切不可大大咧咧、随随便便,从药品的取用、仪器的组装到氧气的收集,最后停止加热这一系列过程,其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较为严密,因此,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获得关于实验操作的清晰表象,有了模仿的样板,再亲自动手实验,就能够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四、加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记录、分析、整理、归纳与交流是培养小学生科学课实验能力的必要补充

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不但要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科学实验态度,做到实事求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们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真实的作好实验记录,并对实验的数据加以分析、整理、归纳,得出自己的实验结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记录、分析、整理和归纳的能力就会循序渐进的不断提高。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因而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生生之间、组组之间、师生之间的实验交流,让学生把他们实验中的困惑与经验,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总之,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能同时促进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措施,我们广大科学教师必须真抓实干,切不可纸上谈兵,误人子弟。

作者:高洪霞 单位:磐石市红旗岭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下一篇:学生深度参与小学科学实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