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课文补白,打造品质课堂

时间:2022-09-19 12:08:07

活用课文补白,打造品质课堂

课文补白是对教学文本的再次加工,它缩小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搭建了学生的思维与课文思想感情的桥梁,放飞了学生思维,升华了情感体验,加深了课文理解,营造了学生各抒己见的氛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补白的切入点,挖掘教材,把握文本,把课文补白用在情感共鸣处,用在主题升华时,切实提高学生们的认识,打造品质课堂

课前背景补白,营造氛围

每一篇文章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写作背景,其思想、情感等势必要烙上其时代环境的印痕,而了解写作背景就是学生们解读课文、体会情感的最佳方式,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翻阅相关书籍等方式了解课文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相关资料,进行交流探讨,初步感知文章的主题思想,营造学习氛围。

如在教学《半截蜡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搜寻关于“半截蜡烛”这个故事所产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们了解战争,了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61个国家和地区被卷入其中,大约有9000万士兵和平民伤亡,3000万人流离失所,在法国,德国短短三个星期就占领了其大部分领土,人们更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管斗争多么残酷,人们都不曾放弃,连柔弱的妇女和儿童也投入到了情报的传递过程中。让学生们充分地理解到这半截蜡烛不仅仅是普通的照明之物,它是藏匿情报的地方,它维系着三个人的生命,维系着情报站的安危,更维系着无数军人和许多国家的生死存亡。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才更加显示出了伯诺德一家的临危不惧、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

紧扣词语补白,加深理解

课文中有很多重点词语是文本概括和文本情感的关键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紧扣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咀嚼文本,放飞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经验储备以及情感体验对词语进行拓展补充说明。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们的理解,还发展了学生们的语言思维能力,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海伦・凯勒》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如饥似渴”的意思,教师对其设计了词语的补白:“谁来运用课文实例来详细说明一下海伦是如何的如饥似渴?”学生们说:“海伦吸收起知识来,不分白天和黑夜,真是如饥似渴。”“海伦学习了很多的知识,为了让自己学习更多的内容,她把手指都弄破了,真是如饥似渴啊。”这样对词语的补白让学生们深刻的理解了“如饥似渴”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急切、渴望,进而感受到海伦虽然身残但对生活还是无比热爱的精神。

增加情节补白,感悟真情

课文中有许多情节写的比较简单或者跳跃性比较大,也就给学生们留下了“空白”空间,在阅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个空白部分以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情感去填充、去诠释,以实现课文情节内容的更加丰满,让学生们在与课文的对话中心灵碰撞,感悟真情。

在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在废墟中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36个小时等,这段时间父亲的心情,父亲的挖掘状况,课文中都没有进行描写,教师让学生针对这一段进行补白,学生们说:“父亲在36个小时里不停的挖,饿了,也顾不上啃一口馒头,渴了,也顾不上喝一口水,手破了也不去包扎,就这样一直挖一直挖,就像铁人一样一直挖下去,不挖到儿子誓不罢休。”“8个小时的时候,父亲想儿子是最坚强的,肯定会坚持下去的。12个小时的时候,父亲想儿子一定不要忘记约定,一定要等着自己来救啊!24个小时的时候,父亲想自己一定要再加把劲啊,儿子还在等着自己呢!36个小时的时候,父亲想不管结果如何,自己是一定要把儿子挖出来的。”学生们这种对情节的补白,使父亲对儿子的真情显得更加真实,更加高大,感悟也变得更加深刻。

结尾延伸补白,深化认知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在结尾会出现“文已终而意未尽”的情况,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学生们在教学中抓住文中的未尽之意,联系课文内容对结尾部分加以巧妙延伸,则会使课文的内涵更加丰富,使课堂更有生机和活力。

如在《爱之链》一文中,主人公乔依对一个老妇人实施了帮助,但是当那个老人想要给乔依报酬时,乔依没有接受,他让老妇人以后再遇到需要帮忙的人也对其进行帮助,随后,老妇人在吃饭时又帮助了需要帮助的女店主,在结尾处,女店主进入小屋中,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乔依……”结尾。让学生们在深受震撼之时,也让学生们产生了无数的猜想。教师可在此时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一下“如果乔依醒来听说后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学生们说:“自己只是举手之劳,不想却这么快就得到了回报,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乔依会想互相帮助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他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真诚的帮助别人。”通过这些补白,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在生活中,大家要互相帮助,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爱之链”。深化了学生们的认识。

在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补白空间,教师要善于挖掘,善于引导,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潜能对语文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再创造,培养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开发学生们的思维能力,焕发语文品质课堂的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饮泉小学)

上一篇:工程机械设备健康管理研究 下一篇:全日制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