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中的“约定”

时间:2022-09-19 11:35:08

小组合作中的“约定”

【案例呈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太阳》教学片段

(学生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进行小组汇报)

生:我代表我们组先发言。我们组认为写出太阳的大和热都用了列数字的方法。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130万、6000摄氏度、2500倍都是列数字。(其他学生都用手势表示赞同)接下来请叶伟泽发言。

生:我们组还认为“太阳的温度很高……也会变成汽”这个句子是举例子。(其他学生用手势表示赞同)

生:我们组汇报完毕。其他组还有没有补充?

生:我们组找到了新方法,请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的“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一句。我们组是从泡泡里的话知道还用了比较的方法。汇报完毕。(很多学生用手势表示赞同)

师:你们组很会学习,找到了其他组没发现的地方。把130万个地球和一个太阳比较,在说明文中叫“作比较”,请把这几个字写在这句话的旁边。

师:还有没有其他用比较的方法写出太阳特点的?

生:听了刚才××同学的发言,我认为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把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作比较,这也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太阳的热的。(做同意手势的同学居多,教师表示肯定)

生:我同意你的意见,我来给你补充,第二自然段中“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也是作比较的方法。

(有的学生用手势表示同意,有的学生反对,有的学生举棋不定)

生:我对你的发言有不同看法。我觉得看上去只有盘子那么大,这是比喻,把太阳比作盘子。

(有的学生做同意手势,有的学生做反对手势)

生:我同意××的意见。这是比喻。前面130万个地球和一个太阳比,一个是另一个的2500倍,这是作比较,而这里不能说一个太阳和一个盘子比,应该是把太阳比作盘子更好。

……

师:老师很高兴,你们会发表不同的意见,这里是比喻。就像前面几个同学说的,把太阳比作一个盘子。

生:我们组来给他们补充,还有一个比喻的句子:“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里把太阳比作大火球。

(学生用赞成的手势表示)

师:是的。在说明文里比喻也叫打比方。请在这两个句子边上写上“打比方”。

生:我们组还找到一种说明方法,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这里是估计的方法。

师:这里不是估计的方法。这里的估计是为了表达更科学、准确。不过你们组很不错,非常仔细。

……

【教学反思】

小组汇报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一环。组际之间的交互就显得尤为重要。上述案例中,教师创设了良好的交互平台,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落落大方,或赞同,或反驳,或补充,或用手势……使小组之间的交互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感受相互沟通的快乐。在课堂上,看到了师生之间十足的默契,我们班的一些“约定”让笔者体会到了其中的魅力。

1.语言约定

师生组际之间的交互能有效地进行,和每位学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人会发言是最基础的目标,但小组内总有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发言,于是在开始练习之初,教师要给学生多一些指导,做一些常规约定,让学生知道如何发言,掌握一些基本的发言技能,让每个学生“有据可依”。

在这次汇报中,学生会用“我们组认为……”“其他组还有没有补充”“我来给我们组补充”“我不赞同你们组的意见,我们组认为……”这些约定的语言进行表达,条理清晰,把小组的意见有机地进行整合,同时也能注意倾听其他组的意见,或补充,或反驳……及时作出反馈,课堂上才能呈现出良好的互动场景。

2.动作约定

除了语言约定,动作的约定如站位、手势等,也是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次汇报中,学生在倾听时有的看着发言的同学,有的看书上的句子,有的不时地在书上写点什么,这些都是倾听的表现。学生听了其他学生的发言,用了两种手势――同意:打开拇指和食指,做打“√”的样子,表示赞同发言人的观点;不同意:中指叠到食指上面,交叉大致呈“8”字形,表示我有意见、补充、反驳等。这样动作的约定,一则保证了学生倾听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手势随时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知道有多少学生听明白,有多少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二则学生可以把握自主发言的机会,也是生生之间、组际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一个很好的凭借,达到了高效的目的。

3.顺序约定

顺序约定不仅运用在组内合作时,也包括在组际交互时。学生的表现欲很强,都希望自己的组能得到回报的发言,有的就会静不下心来倾听,有的就只管着自己的组如何发言,对其他组的意见置之不理。如果“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那么小组汇报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于是,就有了顺序的约定。每组的发言人汇报时,倾听的学生都要等发言人说完才可以做手势,要先对刚才的发言人做出反馈再接着说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组加分,像“我同意你的意见,我来给你补充……”等等。另外,用“不同意”手势的优先发言,已经发言过的学生把机会让给其他没发言的学生。这样可以在一节课里保证更多的学生得到发言的机会。有了这样的约定,课堂上秩序井然,学生也能静下心来听,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浙江省义乌市福田小学 322000)

上一篇:幼儿基本体操教学中支持性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跟作家学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