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引导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9 11:31:48

情绪引导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情绪对于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情绪不仅能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升情绪更能够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情绪引导法是解决学生不良情绪,保持学生学习状态的有效方法。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分析了情绪引导法的概念及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 情绪引导法;初中语文;教学

初中生在心理上还不是很成熟,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很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一旦出现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运用情绪引导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一些情绪控制的方法,还能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好自己的情绪,始终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对于他们语文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情绪引导法的概念及应用要求

1、情绪引导法的概念

所谓的情绪引导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掌握的学生情绪变化的情况,一旦学生出现不良情绪,运用说服教育、心理疏导、转移视线等方法,调节学生的情绪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保持其良好的学习状态。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讲,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情绪要求比较高,因为语文课文只有深入到课文当中,才能理解和掌握课文当中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学习状态,一旦出现情绪变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无法集中精力,更难以深入到文章当中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2、情绪引导法的应用要求

(1)掌握学生的情绪状态,掌握学生的情绪状态是情绪引导法的应用的基本要求,学生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情绪上也有明显的不同,在运用情绪引导法的时候,语文教师必须准确的了解各个学生的情绪,对于情绪正常的学生自然不需要引导,但是对于出现较大变化的学生,必须努力让其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多与学生进行沟通。(2)掌握情绪引导的方法,在运用情绪引导法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掌握和熟练的运用各种情绪引导的方法,比如说说服教育法、心理教育法、心理疏导法、树立信心法、抽死剥茧法等等。

二、情绪引导法的应用建议

1、学会做学生的朋友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语文教师总是高高在上,这是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与教师之间难免存在隔阂。而学生的不良情绪多数是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不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很难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而解决心理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找到症结。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真正的成为学生的朋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坦诚的、平等对话,以一个朋友的姿态找到问题的症结。比如说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

2、将情绪引导与初中语文课程结合起来

初中语文的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是对学生进行情绪引导的良好素材。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绪引导的时候,应该讲清晰引导与课文的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利用课文的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情绪。比如说有的学生在学习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消极懈怠的情绪比较明显,语文教师在进行引导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与生命、生活、理想与奋斗的课文进行引导。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这篇文章包含着作者对于生命和人生目标的思考,“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说明了生命的可贵,为了不辜负这可贵的生命,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寻找到人生的目标和真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详细的说明这一点,通过耐心说明阐释,让学生明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再比如说一些学生的出现的逆反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朱自清的《背影》,说明父爱的伟大,进而说明父母的教育是对他们的期待,长大了以后才明白父母的艰辛,不如现在就好好学习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要更多的相信学生

信任是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良好的情绪引导的方法。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情绪调节能力,一些小的情绪问题,通过自我情绪调节就可以解决,教师并不需要进行专门的情绪引导。比如说一些学生的学习出现一些波动,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出现一两次成绩波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旦出现教师一般不必对其进行专门的情绪引导,可以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些信任、鼓励的语言,说明成绩的波动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只要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找到问题的成因,就能够恢复和提高成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寻找成绩波动的主要原因,比如说学习方法不对,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等,针对问题的成因,给出相应的学习建议,让学生自己解决出现的学习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还能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为其语文及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准备好情绪调节条件。

总之,情绪引导法是解决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些不良情绪影响的良好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其概念和应用的基本方法,同时将其与语文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心德.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焦虑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02).

[2]俞国良,董妍.学习不良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学业情绪特点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6(04).

作者简介:马敏凤,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上一篇:突出实践的高校舞蹈鉴赏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下一篇:《哈利·波特》中所体现的后现代教育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