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津市金融企业发展情况的研究

时间:2022-09-19 10:01:55

关于天津市金融企业发展情况的研究

摘 要:金融企业作为现代金融的媒介机构,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金融企业的存在,不仅提高了资金的融通效率,加速了资金集中,而且为社会经济的顺畅运行提供了便利条件,拉动了经济增长。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性将愈发突出,金融企业的设置、变化和整合也将日趋活跃。研究天津市金融企业的构造体系和发展现状,提出适合天津实际情况的发展思路,对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滨海新区经济金融发展,加速对外开放和市场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企业;金融市场;滨海新区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6-0015-03

一、天津市金融企业构造体系

金融企业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中介组织,在我国,金融企业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内涵基本相同。金融企业具有经营产品的特殊性、经营活动的营利性、政府监管的严格性、极高的金融资产持有率和较低的权益资本保有率等特征。按职能划分,金融企业可以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局、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证券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等)和保险机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天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架构比较完善的金融企业组织体系。截止2005年年末,天津市共有各类金融企业144家,资产规模达7848亿元。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33家(总、分行),证券机构91家,保险总、分公司20家。随着渤海银行正式营业,设在天津市的全国性金融机构已达5家。

二、天津市金融企业发展状况与发达地区的比较分析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天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企业并存的金融格局,金融总量及市场容量不断扩大,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但与国内、外经济金融发达地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金融企业聚集度不够,金融组织结构不尽合理

从国际上看,经济中心必定是金融机构的集聚地,特别是能够吸引外国金融企业的不断聚集。2005年年末,上海市各类金融机构已达527家,其中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达到123家,2005年年内新增14家。在沪经营的84家外资银行及财务公司已有65家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资产总计达到484.33亿美元。天津市金融机构的聚集度远远不够(见表1:上海市、天津市金融机构聚集程度的比较),在天津市经营的外资金融机构在数量、资产规模、业务种类等方面与上海市有很大差距。同时,作为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天津市的金融企业中银行业占了绝对比重,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够发达,特别是缺少全国性的证券期货交易所、货币经纪公司等市场媒体,总部设在天津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综合实力不够强大,金融聚集效应有待加强。

(二)银行在融资体系中处于垄断地位,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天津市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发展不协调,银行在融资体系中处于垄断地位。2005年,天津市融资结构比例为0.04,比2004年下降了0.022,全年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股票筹资额为零,债券筹资只有泰达控股一家获准发行15亿长期企业债,国债筹资数额很小,短期融资券筹资为零,即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获取的资金微乎其微。同年,上海市通过资本市场融资299.77亿元,融资结构比例为0.09,是天津市的2.25倍。银行在融资体系中处于垄断地位,资本要素市场发展缓慢(见表2),致使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不仅增加了银行风险,而且由于银行承担了大部分本应由资本市场承担的向企业提供资本金的重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本市场内金融企业的发展,不利于金融企业组织体系的稳定。

(三)商业银行仍集中于传统业务,盈利结构单一

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仍是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品种少,在银行业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很低。2005年,天津市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3.3%。从国际上看,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许多商业银行都已经调整经营战略,逐渐向中间业务转移,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提供的数据,美国商业银行在2005年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3%。银行业金融机构单纯依靠传统业务盈利,不仅存在风险大、收益不稳定的问题,而且不利于自身竞争能力的提高、不利于与国际银行业接轨。

(四)在运作模式上遵循“分业经营”,致使金融企业利润最大化难以充分实现

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结构单一、使用效率不高、利润最大化难以实现;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不能进入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严重缺位;投融资渠道狭小,使得保险业、信托业的发展受到限制。虽然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交叉性金融业务,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也已经显现,但金融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三、加快天津金融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

(一)金融企业的发展将逐步放大金融业对地区GDP的贡献率

金融企业的发展,可以提高融资效率,增强资金的流动性,优化资源配置,为市场参与主体提供庞大的资本金和运营资金支持,同时可以为金融宏观调控提供更广阔的运作空间,推动金融深化改革并促进经济增长。(见表3 北京、上海、天津金融业对地区GDP的贡献率)

(二)一个地区金融企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经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衡量一个地区金融企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在于该地区内金融企业的组织结构、资产规模、市场参与度、业务品种以及对外国金融机构吸引力等,而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往往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规范的交易市场、完善的制度体系、较少的行政干预等优势吸引外国金融机构和本国金融机构在当地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而这些机构往往会在改善区域金融企业组织结构、扩大资产规模、创新业务品种等方面发挥作用。因此,金融企业的发展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经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三)只有加大融资结构调整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化解金融企业风险

天津市融资结构中贷款融资比重过高的状况极不利于合理融资格局的形成,同时将应由市场主体承担的风险过度集中到银行,不利于未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不良贷款的减少,对金融稳定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从根本上化解金融企业风险,必须加大融资结构调整的力度,将经济增长单纯依靠银行业金融机构间接融资转变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并重。

(四)金融企业是资本市场融资活动顺利进行和完成的关键

在资本市场中,直接融资的双方一般并不直接见面接触,双方资金的调剂要依靠金融企业作为中介机构完成。通过金融企业参与市场交易、提供融资服务、创新金融交易工具,资本市场的融资运作才得以顺利进行和完成。此外,金融企业的效率还会影响资本市场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效率。

(五)滨海新区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将为天津市金融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十一五”期间,国家加大对滨海新区的支持力度,滨海新区将成为全国资金聚集、人才汇聚、经济活跃的地区,为金融企业发挥功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提供了良好机遇。金融企业方面的重大改革,国务院原则上安排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为天津金融企业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滨海新区要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将吸引更多的外国金融机构落户天津;滨海新区现代化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建设,需要天津尽快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开展创业投资基金试点,为企业提供资本金和研发资金支持;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发展,需要金融企业积极改善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种类,提供资金支持。

四、天津金融企业的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

主要目标:建立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金融企业组织体系,升级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拓宽融资方式,充分发挥金融企业融通资金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功能,支持滨海新区和天津市经济建设。具体措施为:

(一)金融企业应探索性开展综合经营模式

综合经营是指金融企业可以经营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在内的多种金融业务。通过改革创新,探索金融企业综合经营的具体模式,促进现有金融企业业务的延伸,推动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等行业间深度合作与融合。同时,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交叉业务发展情况的监测,稳妥推进综合经营,防范跨行业、跨市场系统性风险。

(二)增强金融企业聚集度,优化金融企业组织体系

加强对外宣传,提高滨海新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发挥其“增长极”的集聚和吸附能力。一是吸引国际著名的跨国金融机构来滨海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建立中外合资银行和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努力增加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和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设立。二是选择符合条件的信托投资公司与国际知名货币经纪公司合作,组建服务于北方地区的货币经纪公司,为金融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外汇交易等经济服务。三是适当增加非银行金融企业的设立和资产规模。适当增设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推进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组建农业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积极促进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增加资本金,着力培育经营规范的大型证券公司。

(三)扩大直接融资,发展投资基金

借鉴国内外基金运作的先进经验,搞好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创新基金品种,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推动社保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和保险投资基金资产业务多元化;完善基金管理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基金经营的效率和资产安全。设立股权交易市场,形成投资基金退出机制。鼓励民营的高技术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融资。推动企业发行债券和可转换债券。

(四)强化金融创新理念,开展业务创新,丰富服务品种

金融企业要树立以利润为核心、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加强成本效益观念。加大业务创新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广泛的机构网点、资金、信息和客户基础等优势,积极拓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中间业务,不断加强与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合作。证券机构要不断丰富证券品种。保险机构要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形成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体系。

主 持 人:海

课题组成员:杨秀生 李 红

冀志芳

上一篇:对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结构优化指标体系的探...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