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语文”

时间:2022-09-19 09:38:01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语文”

2013年5月9日上午,在实验小学,我聆听了山西省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名师崔云宏老师的一堂生动、发人深省的讲座――《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着力提高语文教学的品质》……三个小时的讲座没有深奥的教育理论,没有生硬、机械地说教,可是那一个个生动案例、故事的讲述却启迪着听者的智慧,让人心灵震撼。

他带着众教师在笑声中进行了一番思考交流,从一个个熟知又引人深思的故事中、一个个生动的课例中去思考教育的真谛、教育的智慧、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方法……台下的一个个语文教师彻彻底底、清清楚楚地厘清了语文教学的真谛,明确了各年段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语文”要踏实做好的几件事情。

崔老师不愧是一名教研员。许多一线教师日常有所感却不得言的东西,他仅用几句话就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出来。如开篇说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仅仅三句话“教的内容不确定,教什么说不清楚;教的过程方法不确定,怎么教说不清楚;教的结果重感悟而轻应用,得意而忘言”,一语中的。他说的不正是多年来小学语文课堂的一贯状况吗?不正是小语高耗低效的症结所在吗?崔老师又是一位名医,他诊断清楚了小语的毛病,从而提出了许多医治诟病的良方。《桑代克谜箱》案例的呈现,让台下的教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明白了学习的动机,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益,一定要遵循准备率、效果率和练习率。阐明了“教语文”的主要特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目标;以语文知识获得、语文方法掌握、语文技能形成为主要任务;得意得言”……

崔老师又不愧是扎根在一线的名师,一个个课例,一篇篇课文信手拈来。例如讲低年级一篇小文章《田芳笑了》的处理,先说了多数教师一连串的发问的教学法,台下的教师一定在笑声中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呀,问得越多学生越傻、教师越傻。然后崔老师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自己的处理方法:仿写说话。语言文字的训练就是这样搞,语文课就是这样上。高段课文《詹天佑》,他通过投影出示了三个问题,又一次向台下的语文教师诠释了“教语文”的方法和理念。

我虽是一名语文老师,但对“语文要教会学生什么?”这个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却很迷茫。今天听了崔云宏老师的讲座,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语文课要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让学生更多地触摸亲近语言”“讲得浅一点,问得少一点,读得多一点,方法巧一点”。这一句句简单而朴实的话语,恰恰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感慨于崔老师对小语教学的深厚造诣时,我更明确了自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使命,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我将不再迷茫,我将谨记教诲,我将躬身实践“教语文”,着力提高语文教学的品质。

上一篇:破译苏麻离青之谜(下) 下一篇:多向互动,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