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范文

时间:2023-11-16 07:43:44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篇1

日前,《中国信息化》杂志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相关话题专访了曹冲研究员。

《中国信息化》:请您介绍一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国家、行业乃至民生的战略意义。

曹冲: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将成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最强大的核心推动力。卫星导航的关键作用是提供时间/空间基准和所有与位置相关的实时动态信息,业已成为国家重大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也成为体现现代化大国地位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是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国土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大技术支撑系统和战略威慑基础资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人民大众、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由于其广泛的产业相关联度和与通信产业的融合度,能有效地渗透到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高技术产业高成长的助推器,成为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全球第三个发展得最快的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新增长点。

《中国信息化》:北斗作为后来者如何与其它三大系统比肩?又如何获得世界的认可?毕竟,无论系统建设还是应用推广我们都落后别人许多年。

曹冲:北斗系统与GPS、格洛纳斯和伽利略系统,在整体上没有明显的差别,都是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而且最终均是实现全球服务。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北斗与其他三大系统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北斗是个具有不同离地高度的多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由赤道同步轨道卫星(GEO)、倾斜同步轨道卫星(IGSO)和中高轨道卫星(MEO)组成的,同时将全球星座和区域增强系统实现有效组合;二是北斗在其区域覆盖范围内,可以提供双向短信息服务。这些特点大多是从北斗一号继承过来的,但是它们很可能成为未来导航系统的一种发展趋势。

卫星导航系统,对于哪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需要20到30年的努力,我们才能在系统级上达到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比的程度。但是在应用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只有数年的差距,完全可以通过艰苦卓绝的拼搏奋斗,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或者某些方面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是完全有可能的。何况我国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优势,应该在应用与服务领域有所作为。

《中国信息化》:北斗要想成功产业化,哪些条件是必须具备的?

曹冲:北斗产业化一定要充分利用我国已经通过应用GPS开拓出来的市场基础,用北斗与GPS兼容接收机,逐步替换单GPS的应用终端,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开发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新领域。从应用领域而言,北斗将用于军事、商业、公益、科研,推广至行业专用市场,大众消费市场和生命安全市场,尤其是大众化消费应用市场,是所有市场中占有比例最大,几乎达到90%以上。其最大的两个应用方面,就是车辆信息系统,或者说是车联网系统,以及移动定位电话系统,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卫星导航功能一定会成为所有汽车和其它机动车辆的标准配置,同时也必然成为所有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与这两个方面密切相关的当然是位置服务产业,这是今后若干年内最有发展前途的服务行业。

当然,目前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重点突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和低水平重复的矛盾,集中力量办好几件大事:实现要素最佳支持和资源优化配置,保障产业整体上水平、上台阶;我们必须快速突破终端智能化、小型化、多用化的瓶颈,实现高性能和低价位的统一,促进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我们必须大力突破室内外无缝定位的技术难题,实现卫星导航与无线通信和其它技术的集成融合,实现真正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泛在导航定位服务;我们必须精心突破产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集约、不可持续的壁垒,实现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全面促进产业的“技术国际化、产品国产化、应用大众化、服务产业化、市场全球化”进程。

《中国信息化》:您觉得目前北斗最成功的应用是在哪些方面或者哪些领域?

曹冲:目前,北斗二代一期工程正式服务尚未开始,所以现在说的北斗成功应用,实际上都是指北斗一号。北斗一号的应用,主要还是其短信功能的使用,至今用户数量为10万户左右,其最为成功的应用非海洋渔业莫属,用户达到近4万户。关键是海洋渔业创造了一种新的广受渔民及其家属欢迎的商业服务模式。当然,还有在近些年来的几次重大自然灾害期间的应急联动、指挥调度、抢险救灾中发挥巨大效能。北斗二号投入正式工作后,其效能发挥将是普及性、专业化、多模式、全方位的,我们应该从更广、更深、更高、更远的层次上,充分发挥北斗系统的核心带动力、基础支撑力、融合穿透力,从而提升国家优势力和国际竞争力,争取早日真正成为全世界卫星导航的大国和强国。

《中国信息化》:您写过一本书叫《北斗伴咱走天下》,创作的初衷是什么?

曹冲:这是一部专门关于“北斗”的科普读物,创作这本书,其目的非常明确,由于北斗是个新生事物,又由于它是个军民两用系统,所以宣传的很少,对于北斗真正了解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迫切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动员群众,认识北斗,关心北斗,应用北斗,形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只有千千万万人知道北斗,应用北斗,北斗事业才能成就产业,成为服务大众的高科技产业,成为人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强大工具。

《中国信息化》:为什么称北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伟大杰作”?

曹冲:所有的导航卫星系统,都是在前人大量的科技研发获得的重大成果基础上,进行高度整合和集成的产物,实现更高层次创新的结晶,北斗也不例外。卫星导航系统是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制高点,是多个学科前沿、多种技术创新支撑起来的“科技巨人”,北斗的建设者,是来自各条战线上的精兵强将,是举国体制和国家使命将“北斗人”聚集到一起,共同为一个时代目标知难而上,顽强拼搏,百折不挠,呕心沥血,打掉一只只拦路虎,攻克一道道难题,重点突破高精度空间原子钟,建设并运营长寿命卫星和星座组成,探索完善空前精密的多种轨道定轨技术和方法,创新研发使用先进的信号编码技术,造就叹为观止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

《中国信息化》:您理想中的北斗未来是怎样一番景象?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篇2

作为一个鲁迅的忠实崇拜者,看到鲁迅雕像受此轻亵,我颇愤慨,大声劝阻,那些游客才稍有收敛。回到宾馆后,我还一直心绪难平,有人居然敢站在鲁迅肩膀上,真不像话!想着想着,我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说有人站在鲁迅雕像的肩膀上,是对鲁迅的大不敬,需要谴责的话;而我们在思想、精神、学识方面站在鲁迅的肩膀上,则是对鲁迅的最好继承和纪念。那么,我们敢不敢站在鲁迅肩膀上呢?

牛顿有一句名言,他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历代前贤的研究成果,像伽利略、哥白尼、开普勒、笛卡儿等等,为牛顿的万有引力等划时代的三大科学定律发现,奠定了雄厚基础。而我们要想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建树上超过鲁迅,比鲁迅走得更远,同样也应该大胆地站在鲁迅的肩膀上,继承他的思想遗产,发扬他的批判精神,学习他的胆识风骨,光大他的未竟事业。

站在鲁迅的肩膀上,首先是行不行?要在过去肯定不行,那时鲁迅是头顶光环的上天神祗,是凛然难侵的文化旗手,是至高无上的思想主将,我们只有仰视的份,只能顶礼膜拜。现在这已不成问题,经历了近30年思想解放的洗礼,我们的思想早已“冲破牢笼”,把鲁迅从神还原成了人,对鲁迅可以议论,可以批评,可以商榷,甚至可以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如果说杭州鲁迅雕像前还有“禁止攀爬”的提示招牌,而作为思想和精神意义上的鲁迅,今天,已没有任何“禁止攀爬”的清规戒律来阻止我们站在鲁迅的肩膀上。

站在鲁迅的肩膀上,其次是敢不敢?这需要的是勇气和胆识。敢于超越前人,一代胜似一代,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因而,不能因为鲁迅是文化巨人,我们就唯唯诺诺,只能跟在他的后边亦步亦趋;不能因为鲁迅是权威泰斗,一言九鼎,我们就言听计从,不敢表示任何不同意见。鲁迅是文化巨人,但是是有历史局限性的文化巨人;鲁迅是思想大家,但是有瑕疵的思想家,并未穷尽真理,也非至善至美。我们要鼓足勇气,破除迷信,无所畏惧,敢于站在鲁迅的肩膀上,继承他的伟大精神,也纠正他的偏颇之处;接过他的投枪、匕首,争取投得更准、更狠;继承他的思想,并赋予更科学更具时代性的内容。

站在鲁迅的肩膀上,关键是能不能?鲁迅心胸开阔,“俯首甘为孺子牛”,肩膀也很宽,欢迎大家来站,但想站稳却没那么容易,这得靠本事,不是谁想站就能站得上、站得稳、站得住的。鲁迅学贯中西,博大精深,思想深邃,洞察秋毫,许多人跟着学尚且学不了,又谈何超越?有的人连鲁迅的文章都读不大通,不学无术,胸无点墨,还想站在鲁迅的肩膀上,岂不是天大笑话。鲁迅骨头最硬,没有一点媚骨,从不趋炎附势,那些软骨病,墙头草,马屁精们,恐怕也难取得与鲁迅对话的资格,更遑论站在肩膀上。鲁迅爱国情深,“我以我血荐轩辕”,那些不以国家民族为念者,无论名头再响,“本事”再大,也不会受鲁迅先生欢迎。鲁迅先生普爱众生,满腔热情,《一件小事》让他感慨万千,闰土、祥林嫂让他牵挂再三,对阿Q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时下某些脱离群众、冷对弱者的“冷血动物”,也与鲁迅格格不入,想站在鲁迅的肩膀上自然更是不可思议。

鲁迅是一座丰碑,我们瞻仰他,除了尊敬和爱戴,还想比他走得更远;鲁迅是一面旗帜,我们跟随他,除了虔诚和信任,也不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雄心壮志。因而,读懂鲁迅,认识鲁迅,跟上鲁迅,然后站在鲁迅肩膀上,进而超越鲁迅,在思想文化方面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应该成为当今一切有志文化人的崇高目标。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篇3

艾伦・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一书,是一部从哲学角度反思现代大学危机的重要著作,曾引发过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的学术界论争。他在书中将美国社会视为封闭的现代洞穴,居于其中之人被民主理念主导下的权威意见所支配,安心于此,美国的“开放”,实质上是另一种封闭。而西方古典思想,尤其是古希腊哲学经典,因其执着于对永恒问题的沉思,被布鲁姆视为洞穴之上的阳光,能够牵引少数具有超越愿望和能力的精英,离开洞穴,拥有更为广阔、真实的视域。因此,艾伦・布鲁姆便将经典阅读作为指引人们走出“现代洞穴”的有效途径。

一、为何强调经典阅读:现代洞穴对大众思想的蒙蔽

阅读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各个时代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布鲁姆之所以强调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益严重的“现代性危机”不无关系。在布鲁姆的老师――列维・施特劳斯看来,西方现代性实际上是对西方古典的反叛。自此,现代人开始用“进步与倒退”的区别代替了“好与坏”的分野,似乎只要是“新”的,便一定是“好”的。“历史观念”的绝对化和扭曲化,同样影响到了人们对于阅读的认识,那些产生于过去的典籍,现在看来不过是囿于时代背景、充满局限的认识。而在流变的社会中,似乎也再无经典和永恒,一切事物都变得转瞬即逝,没有人再去关心典籍中包含或曾经包含的真理。典籍与流俗,或者说习见之间的界限坍塌了,它们不过都只是文化的一种,而且因为习见是当前人们的看法,反而比古代先哲的思想更加令人信服。

基于这一认识,布鲁姆又进一步指出了美国精神的封闭性,也许在大众看来美国一直都是“开放”的象征,但依照布鲁姆的分析,在美国精神表面的开放性之下隐藏的正是与之俱来的封闭性。美国的开放除了让美国人了解到还有不同于他们自身的思想观念,价值是相对的以外再无其他。美国人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创造自己的生活,他们只是承认了其他意见的存在罢了。另外美国社会所强调的人人平等的民主观念,致使一种观念成为准则的决定因素不是其价值而是支持者的数量。概言之,开放和民主实质上导致了美国社会的大封闭,塑造了美国社会的现代洞穴,美国人早已被当时的流俗和权威所束缚和塑造着,却仍不自知。对此,布鲁姆在与同事探讨教育问题时,指出打破偏见并不困难,关键要看拿什么取代偏见,填充人的心灵。这就如同熄灭火把就能使投射在墙上的影像消失,若无新的光明,人们就只能生存于无尽的黑暗中,在学生没有产生任何信念之前,就让其学会怀疑一切的做法是十分危险的,而那取代偏见的光辉无疑来源于经典著作中的古代哲人之思。因此,提倡经典阅读,用经典取代流俗,引导人们走出现代洞穴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二、何为经典:对于永恒问题的哲人式思考

“经典”是一个我们时常挂在嘴边,却很少琢磨其准确指称的词语,每个人对于经典都有着不同的认识,而在布鲁姆看来,那些能够引导人们走出洞穴的经典也有着独特的性质。所谓的经典名著必定是那些思索永恒的问题,关切人性,值得反复研读的作品。首先,经典著作是对那些超越特定文化、经济、政治限制的永恒问题的沉思,这些问题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洞穴的更替而有所移异,它永远居于上位,牵引着人们爬出洞穴,或许我们可以大胆地将其称为真理。正像布鲁姆在书中所言,“亚里士多德从未消失,他温和明智的观点影响着世界,指引着存有哲学疑问的人”[1]“任何柏拉图式对话的本质就在于,它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重现”[2]。其次,经典著作探讨的永恒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的关切上。它并不是那些艰深难懂,束之高阁的事物,名著所讨论的内容就在生活之中,与人之存在密切相关。这些经典作品充斥在我们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去领会生活的奥义,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行为。最后,经典著作是那种值得反复研读,且每一次对话都能令人获得不同感受的书籍。可以说名著的历久弥新不仅体现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上,同时也体现在每个个体的生命历程中。

另一方面,从范围上看,经典名著主要是以古希腊思维方式书就的哲人作品。布鲁姆在《美国精神的封闭》一书中指出,“哲学以及同它联系在一起我们所说的科学,是诞生于希腊,而且就我们所知,他们从未出现在其他地方”,而布鲁姆也亲自翻译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他认为“学术问题最好地反映在古典文献的学术研究中。对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研究曾经是最出色的学科,有时它熠熠生辉,照亮世界,有时它闪烁不定,几乎熄灭。……希腊使我们确信过去有些事物比现在好。”[3]布鲁姆对古希腊经典赋予了如此高的地位,正是因为古希腊典籍符合上文提到的经典所应具备的特征,这些文字都是哲人超越“洞穴”后留存的精华,书写的是源自太阳的永恒光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们仍然会像“不死鸟”一般,滋润着求知者的心田。

三、如何接触名著:按照作者希望的方式阅读

布鲁姆认为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说法,实质上是一种自我满足的狂傲态度,不仅无法接触到经典,反而会令经典远离。《巨人与侏儒》封底记录了这样一段话,“我们都是矮子,但是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谦卑的姿态,表达了太多的自我满足。巨人是那么容易让我们爬上去的吗?巨人的功能就是把侏儒扛上他们的肩膀吗?或许他们曾经是亲切和蔼的,但是现在他们却把我们摔在了地下,偷偷走了,只留给我们一个视界更宽一些的幻象。”布鲁姆的这段分析,给了我们那些沾沾自喜的矮子们以巨大的打击。他一方面拆穿了矮子们谦卑的虚伪外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预示着这些矮子在认识的高度上已然超过了巨人,这就是当下人们以巨人具有时代局限性为借口,贬低巨人高度的小伎俩。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站在巨人肩膀上这一想法的天真,巨人们就甘心将侏儒扛在肩膀上吗?侏儒凭什么断定巨人愿意在自己的身上加上无谓的重负,侏儒要想爬上巨人的肩膀,至少是有条件的,是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而且,巨人的存在绝对不是作为侏儒抬高自己的手段,他们随时可以把侏儒丢在脚下,此时的侏儒除了跌落的疼痛外,什么也不剩。由此可见,“站在巨人肩膀”上,不过是侏儒的精神胜利法罢了。

针对上述误区,布鲁姆进一步指出了接触经典的正确之途,即按照作者希望的方式去阅读。首先正确的名著阅读方法,绝不是所谓的“以史为鉴,古为今用”,而是相信著作中蕴涵真理,读者需要关注的只是作品的内容,而非作品所处的历史、经济、心理学背景。这就是说,读者必须按照作者希望的方式那样去阅读,用前辈哲人的眼睛反观自己,而不是带着我们的臆测,或怀着我们可以比作者本人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狂傲态度去阅读。

具体而言,布鲁姆捍卫的是施特劳斯所倡导的朴素的阐释原则,即“从最简单、最普遍乃至最表面的东西出发,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同时力图从伟大作家自己的角度理解他们的作品。”[4]布鲁姆最看重的作品都几乎都是解经家式的“评注”,或字斟句酌的翻译,而他对《理想国》和《爱弥儿》的翻译也是对这一信念的践行,他总是站在巨人背后说话,而不是自以为是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呼号。在布鲁姆看来,只有忠实于作者的文本,才可能生发出对伟大作品的敬畏。此外,一旦我们以现代学术的观点看待古代经典,经典对我们的吸引力也就消失了,就像尼采所言,阅读经典“不是出于内在需要和某种紧迫感,当然也就没有人再让经典著作支配自己了”。[5]但是,对于经典文本的敬畏并不意味着崇拜,布鲁姆明确指出自己实际上也理解和赞同“反对崇拜”经典的意见,认为崇拜只是一种外行的表现,并由此批评读经运动,认为这种将经典奉为圣经的表面崇拜,只会造成一种接近伟大思想的虚假表象罢了。

最后,布鲁姆倡导的经典阅读方式,其实是一种精英式的阅读方式。正如能够超越“洞穴”,看到阳光的只是具有洞见和坚韧的少数人一样,能够如其所是地阅读著作,破解作者为了保护自己而进行的隐微写作的也只能是少数精英分子。这是布鲁姆与启蒙运动在解决现代洞穴问题上的显著不同,启蒙运动是一种将光明带给人类的大胆尝试,他们认为理性之光可以照进“洞穴”,改变“洞穴”,从而让“洞穴”中的每个囚徒都看到光明,而布鲁姆则表明,“苏格拉底从未暗示,即便在哲学家为王并拥有绝对智慧这种不太可能的情况下,洞穴的性质会发生改变……返回洞穴的哲学家只能让少数幸福的人看到他们(幻影)的真实存在。”[6]也就是说,最终可以享受光明的只是少数精英。相应地,阅读名著作为一种哲学性的探索和生活方式,也不是为每个人准备的普及性教育。

总而言之,布鲁姆赋予了经典阅读极高的价值和地位,认为经典名著中所蕴涵的永恒真理构成了大学的灵魂和本质,可以陶冶人的心灵,避免人们陷入民主社会的狭隘和平庸。而要真正触及经典之光,获得向上攀爬的力量,就需要摒弃那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人的孤傲,按照作者希望的方式,如其所是地去追索以古希腊思维书就的哲人作品的深刻内涵,重拾对关切人之存在的永恒问题的沉思,最终实现视域的转换,超越充斥着权威意见的“洞穴”,拥有真正的光明。

[资助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学伦理学研究”(编号:12JJD880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1]艾伦・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战旭英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253页。

[2]同[1],第14页。

[3]同[1],第304页。

[4]阿兰・布鲁姆:《巨人与侏儒》,张辉、秦露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5]同[1],第375页。

[6]同[1],第219页。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篇4

孙中山先生是时代的伟人。只是时代的伟人,往往成长在边缘地区。

即使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的声望如日中天之际,他的言论也似乎并不能被大众接受,即使是文化界知识分子,更推崇的是“康粱”与“章黄”。原因简单而痛心,因为孙先生并没有“功名”。没有“进士出身”,不是翰林;不通“四书五经”,不是鸿儒。在百年前的中国,如此身份,即使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身份,也因其所掌控的军事实力薄弱,不能够掌握话语权,这是无奈的现实。也正是这种无奈的现实,给予了孙先生与香港千丝万缕情缘。孙中山与香港情缘

无奈的现实下,真正给予孙先生帮助的,是香港。孙先生在香港完成了部分的中学学业。又从1887年开始至1892年,在香港大学的前身之一香港雅丽氏医院西医书院,完成了平生唯一的“文凭”。孙先生在香港接受了系统的西方教育,积累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并对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有了萌芽式的了解。后来孙先生曾经表示,在这段时间内其以伦理思考基督教觉有未妥,在阅读大量哲学著作后,更趋心于“进化论”。只可惜的是一番造化弄人,

“刚毕业就失业”的状况,不仅在今天社会有所体现,百余年前,孙先生就是一位率先尝到这份辛苦的人。当时在英国殖民之下,扮演者鸦片者身份的香港,实在容不下一个私立学校出身的毕业生。无奈,孙中山先生只能离港。

边缘之地的香港都不能容身,迫于生计,此后更作何想?此时收容孙先生的,是比香港还要边缘的,澳门。随之的两年内,澳门镜湖医院为孙先生提供了行医的机会。借此孙先生在澳门,接触了来自万木草堂康有为的学生,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启迪。同时孙先生的乡贤与知交,郑观应此时正在澳门著书《盛世危言》,郑观应对时势政局体幽入微,其对孙先生的影响也自不待言。在上书李鸿章未果之后,孙先生结束了这段行医的日子。在1895年1月,他怀着壮志满怀,回到了似乎是他命中注定的“革命摇篮”,香港。

“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这是孙先生的名言金句。以这份坚定不移的决心,在当年2月,孙先生与几位挚友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杨鹤龄等人谋划下,兴中会横空出世,总部就设在中环,与会者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誓。孙先生亲笔的《兴中会章程》中,还有激昂慷慨的誓言,“拯救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兴中会成立1年内,会员就已经达到3000余人,孙先生随即筹划在重阳节乔装扫墓人,炸毁总督府,奇袭广州。

香港的革命气象

广州起义的第一站,即谋划在香港。孙先生还精心设计缝制了青天白日旗,以代替清朝的黄龙旗。无奈再一次天意弄人,就在起义的前一天。叛徒告密。从日本运进的六百只新式手枪,在海关被检查出没收。由香港去广州的后续起义队伍,也因途中受阻无法按时到达。孙先生又是由广州,经顺德,从香山唐家湾,转至澳门,最后返回香港。可是当时的港英政府,为讨好清朝当局,禁止孙先生在香港定居。孙先生只能在香港短暂停留一天,之后开始了他十六年,身在国外的流亡生活。

1900年,孙先生又派陈少白到香港,创办《中国日报》。设立总部,组织起义。1911年震惊中外的“黄花岗起义”,同盟会的统筹部再次设在香港。孙先生与黄兴,还曾亲自在香港李纪堂先生的青山农场进行的准备。起义再次惨遭失败,然而孙先生却看到,“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虽然此役之惨烈,“草木为之合悲,风云因之变色”,但孙先生以为黄花岗起义之后,“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队伍役并寿”。“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终于在“黄花岗起义”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辛亥革命向世界宣布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伟人肩膀的期盼

孙中山先生是开创时代的伟人。时势造英雄。造时势之英雄必是伟人。

孙先生在当时虽然没享有话语权,但在百年辛亥之际,阖棺定论,尤显伟大。二十世纪史学宗师钱穆先生,在其极有影响力的著作《国史大纲》中,即以孙先生之“三民主义”为全书作结。牛顿说,“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孙先生名副其实.是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伟人。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多数人只能在巨人的身影下仰望,被耀眼的光环迷茫了双眼,又或者因为气量的狭小,只顾着和巨人攀比身高。难以“精益求精”,向巨人的肩膀上迈进。孙先生的深刻主张,高超见解,多是站在中西数位巨人的肩膀之上。实在是难能可贵。

中华大地之于香港,多数人愿意“母亲”为喻,用来比拟内地地区对香港的支持与援助。然而香港有何尝不是站在华夏、英伦等数位巨人的肩膀之上。香港的文化经济腾飞,是时势所造。香港的开放气息,民众的勤劳刻苦,使得孙先生存此获得人生起步最重要的支持;然而英国殖民时期,直白直面的利益关系,也使得孙先生举步维艰,难以发挥更大影响。只是孙先生就是孙先生,物资贫乏,照样可以做出惊人伟业;环境简陋,依然成就大思想、大文章。在时势既定的现状下,能自身率先走出一步,进而引领一批人都走出这一步,就是开创时代的伟人。

“我有如游子归家,因为香港与香港大学乃我知识之诞生地”,孙先生如是说。1978年,孙先生随母亲,平生第一次来到香港的时候,只有12岁。当时他感到的只是,“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恭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此时他可能未曾想到,日后他真的在此进行西学的学习,而他肯能更加想象不到。日后的香港,会成为其6次起义的策划基地。而一转眼,孙先生远去至今,已然八十余年。但是香港人对他的思念,依然如新。

2009年底上映的电影《十月围城》,就是以孙先生在香港筹划反清起义的故事为背景。时隔百年,一段历史重现人们眼前,再次打开了尘封的记忆。思慕孙先生的伟大。如果说伟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话,那么伟人思想的神光。伟人精神的高度,就会孕育一批又一批的巨人。这批巨人介乎于“时势所造”与“开创时代”之间,虽难比孙先生“拯救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心量,但是有益与一时一地,自不待言。

一批巨人的开创

翻看百年香港历史,多少位文化名人,多少位商业巨子在此诞生;多少位文化大师,多少位英雄豪杰,在此展开辉煌事业。他们和孙先生一样的地方,在于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是辉煌无比光鲜亮丽的顺境,是暗淡抑郁悲愤沉积的逆境,他们都不甘于此,自己都想要多走出一步,纵使改变不了环境,依然拥有达观人生。这一批巨人都迈开步伐,向前一步一步迈进的时候,香港,也自然随之而动,领先其所在时代。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这是孙先生流传下来唯一的一首完整的诗作。斟酌诗句,品味诗人,怀想这位并无“功名”的孙先生,体会这首是怀念萍浏醴起义烈士的诗文。颇觉孙先生诗心真挚,文童锦绣,方知孙先生以“革命”为天下知,然天下又何能知孙先生之万一?孙先生曾说: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篇5

肩膀是我们遇挫折时的支柱,肩膀是我们遮风避雨的遮风港,肩膀是我们可以依靠的地方。肩膀,我们温暖的港湾。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二作文肩膀8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二作文肩膀800字1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目送》。妈妈,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想告诉你,在你落寞地转过身去时,不必忧伤,因为,我的肩膀就等待在你身后。

小时候,还记得我一定要你背着我哄我睡觉。我依稀记得你那柔软的肩膀和那垂在胸前飘香的飘逸的长发。那时候,你的肩膀就是我最温暖的港湾。这或许是我对妈妈的肩膀最幸福的印象了。

随着爸爸夜不归宿的次数越来越多,家里的气氛越来越僵硬。妈妈,你或许不知道吧,有好几次放学回家时,你在厨房里做饭,我总会悄悄地躲在厨房门外,因为我听到了你啜泣的声音。我只想这样默默地陪着你,让你知道,你不必担心会像看爸爸那样看着我的背影渐行渐远,我的肩膀,随时让你依靠。

你第一次抱着我的肩膀放声痛哭是在爸爸终于开口说离婚然后摔门而去的那晚,你似乎用尽了毕生的力气抱着我稚嫩的肩膀,歇斯底里。我当时在想,如果我的肩膀能代替爸爸给你依靠,我愿意把我的肩膀变成一座座高大的岿然不动的山,生生世世紧紧围绕着你,让你不再受伤。那晚,你似乎流干了毕生的眼泪,哭得累了,挨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了,我轻轻地搂着你,安心睡吧,我不会丢下你一个人。

我已经多久没有依偎在爸爸的肩膀上了?自从你退出我们这个家庭,我记忆中只剩下小时候坐在你肩膀上骑马的模糊印象了。如今,你已经是另一个小女孩的爸爸了,轮到另一个小女孩在你的肩膀上玩骑马游戏了。而我已经长大了,我的肩膀变得宽厚结实,它将要代替你继续履行对一个女人的承诺。

每个人的肩膀或许都是为别人准备的吧?冥冥中,命运总会把两个人安排在一起,一个需要依靠,一个给予依靠。妈妈,就算我将来要去外地读书或工作,你也不必看着我逐渐淹没在人群中的背影黯然神伤,我的肩膀一直都在,因为这是我对你的承诺。

初二作文肩膀800字2两年前的那个背影至今我记忆犹新,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是他逆转了我的命运,使我在数学领域上有了重大的收获。他就是——陈老师。

记得那是五年级下册,我刚从外地转到村上的一个小学读书的时候。那时村上用的教材与我在外地用的教科书差异太大,导致我的第一次数学考试成绩出乎了我的意料——68分。

“什么?”我内心自问着。不知从何而来的泪水浸满了我的眼眶,正如雨天的雨水打在树叶上一样快速流了下来。

陈老师见了,前来亲切地安慰:“男子汉要坚强,不要因为一次的失利而摧毁了你的意志。我相信你适应了环境后,定能取个好成绩。”虽然陈老师寥寥数语,但却打动了我的心。“加油!我能行!”我心里默默地念着。陈老师见我冷静下来恢复了自信,微微一笑便走了。我目送他远去的背影,沉思了很久很久……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上课认真听讲,不断汲取知识,扎实基本功;下课努力钻研。当我遇到难解的数学题时,就会去请教陈老师,他会耐心的给我指导和讲解。有一次,陈老师讲了多次,我还一脸茫然。这时陈老师站起来离开了办公室,我的脸“刷——”地染上了“番茄酱”,望着老师消失的背影,我羞愧了,让老师失望了,我怎么这么笨呢?就在我胡思乱想之际,一罐旺仔牛奶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给你,补充一下营养,继续学习……”陈老师幽默地弹了一下我的额头。啊,老师,您没有放弃我……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陈老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在第二次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错,再接再厉。”陈老师温柔地拍着我的肩膀。顿时,我心里感到甜滋滋的。望着老师渐行渐远的背影,我暗自下定决心:要谨记陈老师的话,努力拼搏奋斗,在学习上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堂。

啊!老师,我要由衷的感谢您,是您让我再失败中树立了信心,有了如今的学业。虽然现在我已升入初中,离开了您,但您的背影我永记心中……

初二作文肩膀800字3肩膀,担起理想。肩膀,扛起责任。肩膀,担起的是一生。

学生稚嫩的肩膀,担起的是理想。理想是成功的阶梯,没有了理想,就等于鸟儿失去了双翼,无法在蓝天飞翔。我们肩上担着的是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正因为担起了理想,我们才去努力、奋斗。

父母结实的肩膀,扛起的是责任,肩膀上的伤痕,正诉说着它的沧桑、经历。父母为了我们,肩上担起过多少重担,被压弯的肩膀说明了一切。在人生这条路上,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比我们付出的还多,这些都是责任,都是对我们的期盼。现在我们在怎么对待这双肩膀,无视,颓废还是勤奋、刻苦,长大后,我们怎么对待这双肩膀,为我们承载了许多责任的肩膀冷漠,视而不见,还是关心,用爱体贴,父母的肩膀扛起的责任,他们无怨,不计回报,真心真意。

老师学生的肩头担起的是学生的一生,圣堂生,对社会的责任。老师肩膀是下垂的,不知道曾有多少苦难,重任在肩,时光飞逝,被压过的地方仍凹凸不平。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甘露滋润着我们。老师是明灯,在黑暗中,为我们指的道路;老师是路牌,为我们指引前方的道路;老师是阳光,赋予我们新的动力。

造物主,你在创造人的时候,不忘给他们加上一双肩膀,你加上去,肯定有你的意义,是为了让人担起责任,担起理想,担起一生,让人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在他们面对困难时不忘自己的肩膀。

肩膀,多美的一件艺术品,它承载起了一切。

初二作文肩膀800字4她是我的班主任,教我们语文,她不算高,也不算漂亮,但却总给人带来一种婉约的气息,如她所教的学科一样,有种温馨与芬芳。

她走路的时候步伐很轻快,可又有谁看到,她双肩上的千斤重担?她背负的是一个沉重的名词——责任。是对我们全班50多个同学的责任。念至此,她的形象在我的脑海变得高大起来。

记得每次布置完家庭作业,我们回到家后,总会收到她给家长的短信,对作业的要求或学校班级的工作安排,尽管我们已经发了通知单,但她却又不厌其烦地再叮嘱一番,每每收到这样的短信,家长都会夸这个老师尽心。这几乎一天一条的短信背后包含了老师多少的良苦用心!此时,我也感到一股暖流没入心田……

她是一位慈师亦是一位严师,绝不会纵容我们的错误。不过她不会对我们大吼大叫,严肃的告诫足以令同学们警醒。有一次,有一位同学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没收了。她将那位同学叫到办公室,给予严厉的批评。在班上,那位同学念读了自己的保证书,这时我看到她默默地站在一旁,眼睛专注地看着那位同学,那眼神流露出来的不是对一个犯错学生的厌恶、厌烦,而是对那位同学发自内心改过的赞扬与期望,就仿佛是一位鹰妈妈对鹰宝宝能翱翔天空的期盼!又像是一抹春风,徐徐地向我抚来,让我们略有些疲惫的心神得到又一次洗礼……

这便是她,一个慈爱而又严厉的她。

她的肩上总是背着一个大包,里面装着全班的通讯录、记事本和学生作业上交情况的名单等等。当然,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这电脑里记录着我们高中生活的点点滴、记录着她与高一(11)班共同走过的轨迹。

记得有一次我的作文写得还不错,她要我将文章发到她的博客里面去,平时不爱上网的我第一次进入了老师的博客,看到博客里的内容,我不由地心头一热,里面有同学们参加各项班级活动照片和视频、有每期黑板报和教室布置的照片、还有写作指导和学生习作。那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着我们班级而设置的,都是那么的陌生而又熟悉,这又怎不叫人为之动容?

她每天用她瘦弱的肩膀背着那个大包辛勤地工作,校园里、教室内到处是她忙碌的身影……

她的肩膀并不宽厚,却肩负着57份责任,57个梦想!这又是怎样的一种艰辛!

我相信,在三年的风雨兼程中,这肩膀必将撑起我们光辉而又灿烂的未来。

初二作文肩膀800字5肩膀,肩旁便是膀。人人皆有肩膀,可那肩膀又能承受多大的重量?而他们却抵着巨大的压力,在那三寸讲台上培育出一批批花儿!

我依旧清晰地记得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孔。他与我的第一次见面便让我深刻地记住了。他总是爱笑,都说爱笑的人不会差,果真如此。他虽不帅,但特别招引我们班的女生,他辛勤劳动突显于那因他迷茫时习惯性摸秃了的头。他习惯陪我们唠着家常。他似乎什么都懂一点的样子,总是给我们讲故事,他讲的故事很有趣,总能逗笑我们,这时他又会害羞地摸摸他那小脑瓜子。我们称其为夜明珠,说一到晚上便特别耀眼,他也不恼,说:“夜明珠贵着呢!”众人又哈哈大笑起来。

他又是一个负责认真的老师。每每走近他,便能看见他那满眼的血丝,再看他那本书,早已被他翻烂,上面充斥着各色的笔记,密密麻麻如同书上撒上糖而招引了彩色的蚂蚁般色彩斑斓。他对我们从不吝啬,在那大屏幕上放映的幻灯片,都是他翻了一晚,选取最适合我们的那种,花钱买下来又经过自己加工来为我们讲学。我喜欢将作业交给他改,即便每回作业都由白纸黑去而变为密集红字而归,但我依旧很开心。他会将我作业所有错误圈出,语法错误也在一旁旁注,对我的评价刚柔并济。我十分感激他对我的教诲,我并不是那个学习最好的学生,也不是个乖孩子,总给他惹麻烦,他依旧不温不火地悉心我和我们这群熊孩子。

毕业考那天晚上,他从家赶赴我们宿舍楼下。我们便又粘住了他,让他陪我们聊天。他带着我们走到亭中,叮嘱明天的语文考试,表情很是严肃,但又怕我们太过于紧张,又一直安慰着我们,抚平我们那浮躁的心,似乎有他的地方一切均好。探讨过学习后,他便特别嫌弃地看着我们,说:“看看你们一个个瘦的,以后多吃点知道吗?太瘦不好,像我一样壮点好!”我们看着那虚胖的小身姿,乐呼呼地笑了。畅聊到了八点半,他便赶着我们赶紧休息了。他总是对我们很好,教着我们养生之道。愿他身体一直健康,再见了您,我敬爱的老师!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篇6

―― 本报记者姜洪军

近日,有消息称,亚马逊计划于今年10月前推出一款9英寸的Android平板电脑。

分析师和投资者数月前就开始期待亚马逊的平板电脑,也许不止数月,应该超过一年了,源头可以追溯至2010年1月初苹果iPad一代的。

当时乔布斯在会上,手握iPad,不客气地调侃亚马逊。他说:“亚马逊已经在这方面成为先锋,但我们今天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

当时市场上主流厂商因为基于微软平板电脑的痛苦回忆,无人看好该市场,就是说乔布斯当时拿出了一款没有对手的产品。《福布斯》杂志曾这样说:“苹果面前永远站着一个具有超人力量的恶巫。”这些恶巫就是苹果公司不同时期选择的对手,IBM、微软、戴尔都曾经被赋予这样的角色。

乔布斯坚信:“iPad的使用体验将深刻影响每个人。”那这样“伟大”的作品怎么能没有对手呢?于是当时销售势头不错的电纸书就权且成为苹果iPad的竞争对手替代品。亚马逊进入了乔布斯的射程范围。

美国《新闻周刊》当时曾这样褒中带贬地评论:“乔布斯有一种非凡的能力,他总能炮制出让我们离不开的东西,但在这种东西出现之前,我们却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这种需求。” 《今日美国》点评道:“iPad赢了!它能作为亚马逊Kindle在电子阅读器市场上的强劲对手,同时也将会在便携式游戏机领域对任天堂和索尼造成威胁。”

过了一年半,iPad对便携式游戏机的影响尚未体现出来,而它对电纸书的影响可以用“创痛深剧”来形容。电纸书在开花期就遭遇了iPad“辣手摧花”。

现在,iPad已不缺对手了,一批IT巨头都被调动起来,全力以赴地加入平板电脑争先赛中。亚马逊则似乎被人遗忘了,但亚马逊自己却不会忘掉这个市场。诚如美国投资公司R.W. Baird分析师科林・塞巴斯蒂安(Colin Sebastian)所说的那样:“与其他产品的用户相比,平板电脑用户倾向于购买更多的数字产品,所以亚马逊希望扩大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

这就点到了问题的核心。亚马逊可以忍受iPad站在电纸书的肩膀上,甚至踏在电纸书的未老先衰的躯体上,但不能忍受其看重的电子商务流被截流。别的厂商是通过制售平板电脑赚取一些利润,亚马逊的真正目的是保护其核心业务。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篇7

在黄河壶口的惊涛里 我们听到一种经久不息的激情

在珠穆朗玛峰的雪海中 我们凝视一种千年未变的真纯

在秦兵马佣的坑道里 我们感悟一种雄浑与深沉

啊,祖国

你就是脚下这片土地

曾经是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山河曾经是秦汉雄风大唐屹立的巨人

曾经是八国洗劫岗楼林立的疮痍曾经是赤地千里吃糠咽菜的土地

你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热土啊你是生我养我的母亲

透过历史的眼眸

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 在南湖荡漾的波光中我们看到一个巨人的诞生

一把镰刀呼啸着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一把铁锤呐喊着要砸出一个新中国的黎明

看,井冈山上满山的红杜鹃啊是一个令楚辞离骚惊叹的篇章

听,南昌上空清脆的枪声 是一种令青铜秦佣凝望的神韵

长江,给予我力量,让我长大黄河,给予我智慧,让我成熟

长城泰山,给予我伟岸的身躯给予我无限的力量

让我把黑暗的世界一扫光

在祖国母亲那温暖的怀抱里 我学会了如何面对艰苦和困难

是祖国母亲那坚实的臂膀 将我托起就像腾飞的蛟龙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啊,祖国

你就是这样伟大

你用乳汁养育了千千万万英雄的儿女你用汗水浇灌了这富饶的土地

你用勤劳培养了我们坚定的信念你用呐喊宣布了旧时代的灭亡

你是我们生命永不停息的动力你是儿女们远航归来的避风港

透过历史的眼眸,

我们站在未来的彼岸回望

在妈祖庙袅袅的香火里 我们听到了《七子之歌》在吟唱

在淡水湾湛蓝的海水中 我们闻到了紫荆花的芬芳

在世纪坛巍峨的造型里 我们感受到了新世纪的脚步正铿锵

春天,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它让乡村披上绿的盛装

山绿了,水也绿了 空气中都有一丝丝的春意在飘荡

它让城市披上了绿的盛装 树木葱翠,遍地花香

就连我们的歌声中 也有许多的青春旋律在回响

祖国的春天 正在把民族复兴的大门打开

祖国的春天 正在把唤醒酣睡的号角吹响

祖国的春天 让乡村披绿,让城市喧闹

祖国的春天啊 你正敞开胸襟接纳着儿女们驿动的青春和坚定的信念

这是一个承前起后的时代 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知识创新,与时俱进

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我们肩负沉甸甸的嘱托]

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 祖国在花海中前行

我们吹起号角敲响锣鼓 祖国在春风中前行

我们把祝福写在脸上 把期盼写在心里

祖国在新世纪的大道上前行 我们用歌声串成一颗颗星星

穿过时空的隧道 将它挂在天空愿您每时每刻都能听到儿女们的心声,

祖国啊,我们伟大的母亲 您向新世纪走来

又大踏步地走向属于您的明天

祝福你啊,祖国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篇8

肩关节疼痛僵硬是否就是患了肩周炎?

在日常门诊中,许多中老年人有一样的主诉和症状,经常在活动时肩关节疼痛僵硬,当肩关节活动到某一角度时感到疼痛或无力,胳膊抬不起来,夜间睡觉时常常会被痛醒,也不能侧睡。这些病人的疼痛往往是持续在1年以上,他们都曾被当做“肩周炎”来治疗,曾做过推拿、按摩理疗、针灸、局部封闭、中药外用、膏药等,总是不见好转。

有的病人也遵照医嘱坚持做爬墙、绳操、棍棒操、拉吊环等,但运动后反而疼痛加重,情况越来越糟,痛得吃不消时就只好靠吃止痛片睡觉。其实这些中老年人得了同一种疾病――肩袖损伤。

肩关节疼痛是否一定是肩袖损伤?

引起肩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包括肩袖损伤、冻结肩、肩峰撞击症、肌腱病、颈椎病、SLAP损伤、bankart损伤、肩关节不稳、肩锁关节骨关节炎、Hill-Sach损伤等。这些症状非常相似,需要有专门训练的专科医生和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医生才能鉴别诊断。

肩袖损伤的发病率是否比肩周炎高?

肩袖损伤是以肩关节疼痛、无力和活动受限为主,60岁以上肩膀疼痛来看门诊的常见,患病率可高达70%,远远高于肩周炎。过去,由于对此类疾病认识的局限性,大多数病人被误诊为肩周炎,从而造成治疗的失误和病人的痛苦。

为何会引起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原因可分为急性撕裂伤和慢性劳损伤两种。急性撕裂伤常见于猛烈地提拿重物、跌倒时肩膀支撑或肘部支撑或外来暴力牵拉等。如公共汽车上手扶拉杆站立的乘客,突然遭遇急刹车时身体失去平衡就有可能导致肩袖损伤。慢性劳损伤常见于曾经跌伤、上肢撑地或用力提拿重物、长期一侧卧位引起。常常参加体育运动,曾经拉伤过肩关节;长期从事网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等需要上肢举过头顶的运动人群中也较多见。

肩袖损伤是否可以通过功能锻炼来康复?

肩袖损伤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外展上举时疼痛,损伤严重的可表现为肩关节上举无力,需要对侧手帮助才能完成上举动作,有时会有程度不同的关节活动受限存在。功能锻炼无助于肩袖撕裂伤的止痛。如果误认为肩周炎而让肩袖撕裂的病人继续进行爬墙、棍棒操等运动锻炼,或人为地手法松解肩关节,可导致已撕裂的肩袖口继续扩大,最后形成巨大的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加重伤情,这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应引起重视。

对肩关节疼痛患者的建议

上一篇:剪窗花范文 下一篇:黛玉葬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