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19 09:30:07

创造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创造教育开发学生创造性智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其教学内容既遵循现有知识系统,又不囿于已有知识框架,它着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鼓励学生自我学习、发现、发明和创造。旨在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给学生以必要的学习自,让他们在自由的时间、空间内去寻找、发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57-01

创造能力是人才、特别是现代人才的本质特征,这是一种世界共识。国际上各家各派在论及人、人才、现代人、现代人才的时候,几乎没有不专门谈及创新能力的。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使之成为创新人才,是我们当前乃至未来教育的重要任务。因为它不仅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同时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青少年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同步。这些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靠创造教育,要靠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为此,我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也尝试着把创造教育寓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怎样实施创造教育呢?下面是我自己的几点想法:

1 什么是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活动,以开发学生创造性智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其教学内容既遵循现有知识系统,又不囿于已有知识框架,它着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鼓励学生自我学习、发现、发明和创造。旨在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给学生以必要的学习自,让他们在自由的时间、空间内去寻找、发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2 思想政治课从哪些方面进行创造性教育

2.1 培养创造意识。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既有知识性又有浓厚政治性和思想性的一门课程。这使许多人产生误解,认为这门课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马克思主义理论,条条框框,根本谈不上创造。其实根据创造学理论,创造是人类最伟大的、永恒的潜能,创造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才能。许多同学认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才能有创造,认为创造不是凡人能所为之的。为了打破对创造的神秘感,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如学生的某些打破常规的独到见解、从多角度多侧面观察和理解问题的独具匠心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认识这就是自己的"创造","创造"这一神秘面纱被揭开,从而点燃学生创造意识的火花,树立创造的信心和勇气。这一良好的局面一旦被打开,以后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2 培养发现意识。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最大困难不在于回答问题,而在于如何提出问题,不要人云亦云。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使之发现思想政治课的知识非常系统,有规律可循。比如:"是什么"是对概念、原理、含义的理解;"为什么"是对地位、作用、原因的理解;"怎么样、怎么做"是对途径、行为要求的理解。这样学生这些知识的学习就可以通过自己读书、观察、思考来完成,完全可以脱离老师从而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2.3 培养想象能力。通过设想、推想、联想或幻想而建立假设,从而有所发明创造,这在科学发展史上也是常见的。我们在教学中某些问题不能直接提出,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推想,大胆想象,创造问题,从而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2.4 培养记忆能力。记忆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一种新的发现、发明总要以前人的成果和自己以往的研究为前提。有较好的记忆效果才会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在记忆过程中切记死记硬背,否则忘了一句话,下面的就要前功尽弃。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如下两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记忆力: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理解记忆在记忆诸方面中,无论从科学性还是实践性等方面看,都是一种优化的记忆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引导,进一步启迪,采取讨论、交流、正反辩论,老师帮助剖析,找出记忆的切入点,师生切磋,加深理解记忆。②注重培养归纳、对比记忆。有比较才有区别,有区别才有更准确的记忆。通过归纳、对比记忆,弄清易混的问题,避免张冠李戴,提高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如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刑事违法三类违法行为,可从它们的法律依据、执行机关、制裁类别、惩罚程度等不同进行对比分析,使之在对比中培养求同求异思维的能力,在思维中感知问题的实质,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

2.5 培养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创造意识。创造意识的关键和核心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求异思维,其集中表现为一种怀疑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问:"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你是怎样想的?有没有不同意见?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多方位审视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经常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能突破传统定势,跳出固有的圈子,善于提出新的假设,而这恰是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3 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进行创造性教育

3.1 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创造性教育。大家知道,动机是推动个体去从事某一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越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首先要做到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方法生动。多运用形象的事例去讲解抽象的内容。例如,用一则小笑话讲清楚什么是遗赠抚养协议,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激起求知欲。其次要做到及时反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对于进步明显的同学、原先不学而现在有进步的同学要注意表扬,并提醒自己表扬要公正、客观、方法多样,及时了解评价所引起的学生心理上的变化,使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

3.2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发学习兴趣,进行创造性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要认真仔细的推敲外,还必须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真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心智水平,有针对性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真理产生强烈的追求欲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知其然,并知所以然,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求,使之滋长创造欲望,启迪创造思维,训练创造智能,磨砺创造意志。

3.3 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为其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一个创造能力强而且能取得突出创造性成果的人,一定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必须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在人的个性品质中,并不是所有的品质都有利于创造、创新,如畏惧、过分自信、懒惰、自卑等就是阻碍创造、创新的不良的个性品质。对于这些不良的品质,我们要帮助学生。可以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讲一则新闻,做一个介绍,逐步克服。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坚强的意志力,不竭的进取精神等,为培养其具有创造能力准备条件。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激活学生创造思维,发展学生创造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些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责无旁贷。创造教育能促进教学相长,我们必须把它运用到自己学科的教学中。如果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政治课教学定能为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贡献力量。

上一篇:对中职餐饮教学职业情境的一点认识 下一篇:浅谈高职健美操教学的有效方法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