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语义构词规则分析的《现代汉语词典》三音合成词释义研究

时间:2022-09-19 09:06:18

浅析基于语义构词规则分析的《现代汉语词典》三音合成词释义研究

作者简介:李明晓(1989-),女,汉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山东省烟台市鲁东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计算语言学。

摘 要:本文是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基础,将大量的三音合成词按照语义构词规则分为九类,并以举例分析的方式研究归纳每一类型中的三音合成词。在分类描写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在释义内容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语义构词规则;现代汉语词典;三音合成词;释义

第一章 研究综述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形成语义解释的科学体系,相继出现了许多词典学著作,在这些著作中都论述了释义问题。其中对释义的论述大都从整体着眼,谈论的问题涉及一个或几个方面,有宏观的指导意义,而单篇的论文则从微观角度出发,从一个问题或者问题的一个方面入手,对释义的研究更加具体、深入。

1.某一释义方式或释义理论的探讨,代表性的成果有:陈伟(2006)《“多维释义”理论学理探析》,文章从“多维释义”理论的理论基础、认识论本质、发生论本质、释义本体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多维释义”理论立足于各种意义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跳脱了传统词典释义的方法论窠臼,构建出现代词典释义的新范式。

2.释义的原则或要求。如曹聪孙(1997)《词典释义的规范化进程》中,论述了释义的科学性、准确性、完备性等。王宏硕(2000)《词语释义要合法》,指出词典释义要合乎国家的法制建设,要跟上法制建设的步伐。

3.释义中的义项问题。如符淮青(1981)《义项的性质与分合》,文章通过对比几部现代词典中实词义项的处理,探讨了义项的性质与分合中的一些问题。章宜华(2005)《多义性形成的认知机制与词典义项的处理――兼谈多义词的语义理据及词典义项的解读》,文章从原型范畴、隐喻和转喻几个方面探讨了多义性形成的认知机制与词典义项划分的语义理据。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可见,词典释义的研究趋向多元化,从宏观到微观,从形式到内容,词典释义的研究涉及到方方面面。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对词典释义的研究是多角度的、多方向、多目的的。在这些研究中,他们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词典释义的理论与方法,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我们也能看到,有关三音节释义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前人对三音合成词并无深入研究。而从语义构词角度入手,找出《现代汉语词典》中部分三音合成词释义所存在的问题的有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第二章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围绕《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但针对《现代汉语词典》三音合成词释义的大规模专门研究尚未出现,而三音合成词在词典中地位重要,应予以充分的重视。我们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三音合成词的部分考察情况,来探讨《现代汉语词典》中三音合成词的释义。一方面能丰富《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理论研究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为语文词典的编纂或修订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释义是词典的生命线。词典释义要求科学性、准确性,达到规范化的要求。”[1]好的词典是在修订中日臻完善的,改善词典释义是提高词典质量的中心环节。

词典中的释义是我们理解词义的关键。精确的词语释义,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错误的或不当的词语释义,则会导致人们对词语理解的偏差。三音合成词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我们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三音合成词释义的研究,能够提高三音合成词释义的质量,进而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方法

从语义构词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部分三音合成词释义的考察,以举例说明的方式研究归纳《现代汉语词典》中三音合成词释义的相关问题。

3.2研究对象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三音合成词为基础,从语义构词的角度,将其大致分为九类(公式中的一个字母代表一个语素,括号代表词语),分别为:第一类A+B+C=(A+B)+C、第二类A+B+C=A+(B+C)、第三类A+B+C=D、第四类A+B+C=A+B+C、第五类A+B+C=(A+C)+(B+C)、第六类(A+B)+C=(A+B)+D、第七类(A+B)+C=D+C、第八类A+(B+C)=D+(B+C)、第九类A+(B+C)=A+D。并以此为框架,列举说明《现代汉语词典》中三音合成词释义的相关问题。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词典》中三音合成词释义方式的研究

4.1释义及释义方式

“释义是指对词目含义的注释或解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离不开‘释义’。”[1]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释义的理解会有所不同。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词典中的释义。“在词典学中,词典中的词条就是一个陈述句,该句子所陈述的主语或主题就是词目,谓语部分就是释义。”(Dubois,J.et Dubois,C1.,1971)[2]“词的释义既是以语言解释语言,就要利用语言中语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关系,使释义词语和被解释的词所代表的意义等值或近值。”[3]

关于释义方式,各家都有自己的观点,并在相关著作中做了明确而具体的分类,有代表性的如:胡明扬等的《词典学概论》中,将释义分为对释式和定义式。其中对释式又分为同义词对释,词语交叉释义,反义词对释,限制性同义对释。定义式又分为逻辑定义释义和说明性定义释义。

4.2基于语义规则分析的三音合成词释义

三音节词的释义方式应该由其语义构词规则决定,而不应受到来自词语的语法方面的过多束缚。原因在于,三音合成词多实词,少虚词。其释义就可以理解为是对词目含义的注释或解释。因而,从语义规则分析的角度研究三音节词与的释义是实际而可行的。下面来具体分析每一类的三音合成词的释义问题。

第一类:A+B+C=(A+B)+C代表的是前两个语素可组成词,后一个语素单独成词的三音合成词。而A+B+C=(A+B)+C的释义即为词语(A+B)和C释义的相加。

如:

(1)对立面:名,出于矛盾统一体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a对立:动①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斗争。②互相抵触:敌对。

b面:部位或方面。

(2)友谊赛:名,为了增进友谊、交流经验、提高技术而举行的体育比赛。

a友谊:名,朋友间的交情。b赛:动,比赛。

(3)民俗学:名,民间的风俗习惯、传说、口头文学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a民俗:名,民间的风俗习惯。b学:指学科。

(4)服务业:名,国民经济中在流通、国产生活、科学文化教育、社会公共需要等领域提供各种劳务的部门和行业。其中银行、保险、会计、律师等现代服务行业越来越重要。

a服务:动,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

b业:行业。

第一类词语在三音合成词中占据了很大比重。例(1)是典型的A+B+C=(A+B)+C的释义。而(2)、(3)、(4)则在解释三音节时,将(A+B)的意义加以扩充。扩充的方式多是举例说明。

第二类:A+B+C=A+(B+C)代表的是第一个语素单独成词,后两个语素可组成词的三音合成词。而A+B+C=A+(B+C)的释义即为词语A和(B+C)释义的相加。

如:

(5)活火山:名,正在喷发的和人类历史上经常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a活:动,生存;有生命(跟“死”相对)。

b火山:名,因地球表层压力减低,地球深处的岩浆等高温物质从裂缝中喷出地面而形成的锥形山,火山顶部漏斗状的洼地叫做火山口。

(6)见世面:名,在外经历各种事情,熟悉各种情况。

a见:接触:遇到

b世面:名,社会上各方面的情况。

(7)核威慑:动,拥有核武器的大国以核军备、核战争进行威胁,作为处理国家事务及推行全球战略的理论和策略。

a核:指原子核、核能、核武器等。

b威慑:动,用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

例(5)和例(6)属于典型的第二类三音合成词。而例(7)中为了更加详尽的表达该词的意义,在词语后有添加了该词的所属范畴。本文认为,添加公式外的释义,容易造成词语的冗余,影响查阅者的判断,故应去掉。

第三类:A+B+C=D代表的是组成三音合成词的三个语素的意义,与这个三音合成词的意义不同。此处的D≠A≠B≠C。

如:

(8)二百五:名,①讥称有些傻气,做事鲁莽的人。②半瓶醋。

a二:数,一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b百:①数十个十。②表示很多。

c五:数四加一后所得的书目。

(9)耳边风:名,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多指劝告、嘱咐)。也说耳旁风。

a耳:名,耳朵

b边:靠近物体的地方。

c风:名,跟地面大致平行的空气流动的现象,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

(10)一根筋:形,比喻死板、固执。

a一:数,最小的正整数。

b根:量,用于细长的东西。

c筋:名,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

(8)、(9)、(10)都是属于A+B+C=D。组成三音合成词的语素与整个三音合成词的释义不存在紧密的联系。

第四类:A+B+C=A+B+C代表的是组成三音合成词的三个语素各自意义的加和即为该三音合成词的释义。

如:

(11)老大难:形,属性词。形容问题错综复杂,难以解决。

a老:副,很;极。

b大:副,程度深

c难:形,不容易;做起来费事。

(12)防空壕:名,为了防备敌人空袭而挖掘的供人躲避的壕沟。

a防:动,防备。

b空:天空。

c壕:壕沟。

(13)仿生学:名,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亚纽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用来改进工程技术系统。如模拟人脑结构和功能原理,改善计算机的性能。

a仿:动,仿效:效仿。

b生:生命。

c学:指学科。

例子中,(11)和(12)为典型的第四类三音合成词。例(13)中,对于“仿”字的解释放在了举例说明部分。着重解释了仿生学的范畴及其作用。本文认为,这样的释义会让查阅者不能直接通过释义的主体部分理解概念,而要借助举例说明部分来理解。这会给查阅者,尤其是汉语初学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第五类:A+B+C=(A+C)+(B+C)的意思是语素C分别与语素A和B组成词语,两个词语相加的释义就是三音合成词的释义。

如:

(14)教职员:名,学校里的教员和职员的合称。

a教员:名,教师。

b职员:名,机关、企业、学校、团体担任行政或业务工作的人员。

(15)明后天:名,时间词。明天或者后天。

a明天:名,时间词 今天的下一天。

b后天:名,时间词 明天的明天。

(16)影剧院:名,供放映电影、演出戏剧、歌舞、曲艺等的场所。

a影院:名,电影院

b剧院:名,①剧场;②用作较大的剧团名称。

第六类:(A+B)+C=(A+B)+D代表的意思是语素A和B组成一个词语,而语素C的意义在三音合成词中变为其引申义或比喻义。

如:

(17)二婚头:名,指再嫁的妇女(含轻视意)。也叫二婚儿。

a二婚:动,再婚(旧时多指妇女再嫁)

b头: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18)糊涂虫:名,指不明事理的人。

a糊涂:形,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

b虫:比喻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

(19)交际花:名,在社交场中活跃而有名的女子。

a交际:动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社交。

b花:比喻年轻漂亮的女子。

其中例(17)中的“头”是引申义。引申为妇女。例(18)和(19)中的“虫”、“花”为比喻义。

第七类(A+B)+C=D+C代表的意思是语素A和B组成的词语在三音节词语中的意思为其引申义或比喻义。语素C仍为其本身的意思。

如:

(20)发烧友:名,对某项事业或活动非常迷恋专注的人;狂热的爱好者。

a发烧:动,发热。

b友:朋友

(21)门面话:名,应酬的或冠冕堂皇而不解决问题的话。

a门面:名,商店房屋沿街的部分,比喻外表。

b话:名,说出来的能够表达思想的声音,或者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

(22)蜂窝煤:名,煤末掺适量石灰或黏土加水和匀,用模型压制成的短圆柱形燃料,有许多上下贯通的孔。

a蜂窝:像蜂窝似的多孔形状。

b煤:名,一种可以燃烧的黑色物体。

例(20)、(21)中的“发烧”、“门面”在三音合成词中都是其比喻义。而例(22)中没有把“蜂窝”解释成其比喻义,而是以描写的方式将蜂窝煤的形态展现出来。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蜂窝煤的查阅者来说,会形成认知上的困难。

第八类A+(B+C)=D+(B+C)意思是语素A在三音合成词中的意义为其比喻义或引申义。而由语素B和C所构成的词语的意义不变。

如:

(23)伤脑筋:形容事情难办,费心思。

a伤:动,伤害;损害。

b脑筋:指意识。

(24)灰空间:名,建筑学上指功能上不定性,具有双重或多重意义的空间。如某些传统建筑的檐下外廊,介于室内和庭院之间,是有多种功能的中间性空间,就是灰空间。也叫模糊空间。

a灰:形,像草木灰的颜色,介于黑色和灰色之间。

b空间:名,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展性的表现。

(25)下意识:名,潜意识

a下:名,方位词。位置在地处的。

b意识:名,人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

上述例子中的“伤”“灰”“下”都是引申义。分别引申为“耗费”“中间状态”“潜在的”。

第九类:A+(B+C)=A+D代表的是语素A的释义不变,语素B和C所组成的词语在三音合成词中的释义为其引申义或比喻义。

如:

(26)电老虎:名,①比喻凭借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刁难用户的电力单位或人员。②比喻耗电量大的设备。

a电:名,有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的现象。电是一种很重要的能源,广泛用在生产和生活各方面,如发光、发热、产生动力等。

b老虎:①比喻大量耗费能源或原材料的设备。②比喻有大量贪污、盗窃或偷漏税行为的人。

(27)怀鬼胎:比喻心里藏着不可告人的事或念头。

a怀:动,心里存有。

b鬼胎:名,比喻不可告人的念头。

例(26)、(27)中的“老虎”、“鬼胎”都是比喻义。

第五章 结语

本文从语义构词规则的角度总结了三音合成词的九大类型,分别是第一类A+B+C=(A+B)+C、第二类A+B+C=A+(B+C)、第三类A+B+C=D、第四类A+B+C=A+B+C、第五类A+B+C=(A+C)+(B+C)、第六类(A+B)+C=(A+B)+D、第七类(A+B)+C=D+C、第八类A+(B+C)=D+(B+C)、第九类A+(B+C)=A+D。在进行了大的分类之后,我们对这九类三音合成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且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在释义每类三音合成词时存在的若干问题。

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仅选择了三音合成词中的一小部分进行研究,这对于类型的归纳与分析都是一种限制。而且在文章中,描写的内容占据了较大比重,理论性的阐释相对较弱。囿于学识和眼界,对于已有的词典释义理论吸收尚不全面,尤其是外文资料的占有量较少,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对国外词典释义的理论借鉴较少,而国外的词典释义理论中往往蕴含着宝贵的可借鉴之处。同时,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三音合成词的释义所作的研究,仍属于抽样的而不是全量的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增加所选词条的数量、拓宽词条所涉及的领域,从而增强研究的科学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黄建华.词典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2] 转引自章宜华.语义学与词典释义[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第58页。

[3] 符淮青.语文词典中词的释义方式辞书编纂经验荟萃[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上一篇:浅谈“例文”类选文教学 下一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中部分语法问题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