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品读细思

时间:2022-09-19 08:48:18

先请看一段教学实录:

师:很多同学在文章中留下了智慧的波浪线和真诚的话语。我看有的同学画了一处,有的画了多处。谁想先说?

生:“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这句话是说林海音学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我想到了这时候的林海音是傻傻的,她做出来的样子龇牙咧嘴的。

师:你不仅想到了她的样子,还想到了她那傻傻的神情。其他举手的同学是不是也画下了这个句子?请齐读这段。

生齐读“学咀嚼”的段落。

师:这段文字仅读一遍是不够的。大家再次默读,你发现有哪些词语值得我们注意,用笔圈出来。

生:……

师:你圈划了什么词?

生:咀嚼 那样 交错 磨来磨去 冒 沾 呆……

师:大家再轻声读一读这段话,注意体会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骆驼咀嚼的样子。

师:作者观察投入、细致,表达生动,引人入胜。

生:作者看得入神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了。

师: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生:……

师:看的时间久了,太入神了,觉得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呆了。看着看着,她好象就忘记了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什么?

生齐答:骆驼。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假如你就是林海音,现在就站在骆驼面前。(老师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你的牙齿动起来了吗?你们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一头傻乎乎的骆驼向我走来,它正在吃草,它有长长的嘴巴,上牙和下牙交互地磨来磨去,很好玩,很有趣的!

……

师:谁想在这里读给大家听听?

生:……(配乐)

师:是啊,孩子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着迷。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看一样东西看得 “发呆”?

生:我看蚂蚁拖苍蝇,一看就是好几个钟头。

生:有一次我看一条毛毛虫爬树,爬上去掉下来,又爬,又掉下来,又爬……我看了很久很久。

……

师:林海音小时候痴痴地看骆驼咀嚼时的感觉能体会到吗?带着这种感情再认真来读一读,能背诵试着背诵,好吗?

生:……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人教版五年下册第二组“永远的童年”中的一篇课文。读了这段教学实录,教师“亲近文字,品味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咬文嚼字,细细品味

语文教学不能“得意忘形”,这“意”即语文的内容与思想,这“形”即语言文字本身。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亲近文字、咬文嚼字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亲近文字,就要关注重点词句,就要围绕教学目标对这些词句进行品析。教师在学生朗读了“学咀嚼”段落后,指导学生圈画出“咀嚼、交错、磨来磨去、冒”等重点词语,从这些词出发,感悟理解,体会情感,这种语文学习是姓“语”名“文”的,是有效的。

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语言文字的品味,要“咬”要“嚼”,要细细地咀嚼,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二、朗读感悟,感受意境

品味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朗读感悟。朗读是理解的过程,是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营造的艺术境界中,进而感受到它的情境、意境,体味作品的音乐美、绘画美的过程,更是发展语感、内化语言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先是引导学生读出感受深的语段,接着指导学生默读,然后再轻声体会着读、读出体会、配乐朗读、想象等。这个读的过程不仅是读的量的展示,更是一个“读出感受、品味语言”的过程。学生经历了思想启迪、心灵陶冶的同时,也在“朗读感悟”中发展着语言。

三、拓展生活,引导体验

品味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既立足于文本,又联系实际生活,使“假懂”变成真懂,对语言有感性的认识。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看一样感兴趣的东西看呆了的经历,其目的就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使得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更形象。

当然品味语言的方法不止以上几种,还有诸如“语境品味法”“比较品味法”等等。好的文章的确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它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我们读书应该养成细心揣摩品味的习惯。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摒弃用繁冗地讲析和大量的训练来取代学生的品读、细思、揣摩、体悟,应让静态的理性的语言活化为动态的感性的形象,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如果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能重视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我们相信,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会感觉到困难。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编/张 鹤

上一篇:对如何积淀数学活动经验的理性追问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在自然与文化遗产发展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