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设想与尝试

时间:2022-09-19 07:59:46

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设想与尝试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教学目标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实施对学生的音乐理论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将成为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音乐教学 高效课堂 审美教育 艺术熏陶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17-0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音乐认识和艺术观点。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教学重点。

一、初中音乐的教学现状分析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初中音乐学科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音乐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新的教学模式,为初中音乐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音乐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音乐教学实践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师依然是以交给学生歌唱视听技巧为目标,教学评价也是以学生具备的歌唱能力为标准。新课改的理念和观点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观的形成和提高的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形成了新课改知识理论上的改、口头上的改,实际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改。同时,音乐学科不是中考科目,在一些教师和学生中存在着一种可有可无的观念,严重影响了新课改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二、构建高效初中音乐课堂的策略

所谓高效音乐课堂即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学习能力有了相应的提高,我们就视为课堂教学具有一定效果。具体怎样才能构建一个高效课堂呢?

1.注重学生音乐知识的收集、选择、整理和使用

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艺术观的形成。但是学校是有整体的教学计划及课时计划的,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是否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是否能把应该掌握的知识都能传授学生,是音乐教学效果保证的前提。初中音乐教学,由于受到中考的影响,一直都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况且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一些相关的音乐理论都无法在课堂内得到充分的学习。这时教师可以采用“课内损失课外补”的策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增加学生的知识视野,网络上有许多的音乐网站,在那里,有很多的音乐知识可以成为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资源。教师可以采取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到网络上搜集音乐专业知识,成为学生获得音乐知识和相关网络信息的途径。特别是对于音乐理论的掌握。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未免显得枯燥和乏味,但是如果把学习的方式改成学生自主自愿的网络学习,那么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进行网络搜集完成对乐理知识进行选择、收集、分析、整理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全面的乐理概念,并进行网络层面上的的释解,而且还能够形成不同类型的范例,进一步形成和建构学生的音乐知识,形成完整的图式建构,获取比较全面和深刻的音乐理论和乐理知识。

比如进行歌曲《桑塔路琪亚》的教学,这一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3拍子歌曲的指挥图示。我准备了电视机、DVD、钢琴、音像资料、地球仪等,然后通过学生事先的预习了解了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然后提醒学生,意大利是美声唱法的发源地,在地图仪上找到意大利这个国家,然后简单介绍意大利。最后播放这首歌曲的视频文件,让学生谈自己收听后的感受,了解三拍子歌曲的特点,感受音乐之美。

2.上好音乐欣赏课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人们依靠聆听音乐,获得精神上的享受。音乐的形式和流派是多方面的。乐曲、歌曲、器乐曲都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而且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感受。音乐历史上,有很多的音乐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流传于世。随着音乐作品,很多的关于音乐和音乐家的故事也是不断传颂着。但是初中音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进行全部的讲解,影响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欣赏的能力。所以提高音乐作品欣赏课的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高效性的保证。

音乐是艺术,学习艺术可以提高审美。所以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还应该把审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优美的音乐具有很强的审美意蕴,教师应该将音乐审美教育作为欣赏课的重点。在音乐欣赏中,教师引导学生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意境中,使学生触情生情,实现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便顺利学习音乐知识。

3.高效初中音乐可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水平

音乐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理论水平,就可以提高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音乐是可以愉悦人心灵的世界通用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论水平,对于学生继续深化音乐知识的学习,后期对音乐的创作都具有一定意义。学生掌握音乐理论,可以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感染力,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

音乐是一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一首乐曲,不同的人听到后会产生不同的感想,所以如果教师单凭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而进行讲解,势必要框住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注意到音乐作品的内涵,也要注意到对学生产生的不同的影响。从而收到陶冶学生性情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注意音乐在学生中个体差异和具体感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形成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长江之歌》的教学,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之歌的歌词就是一首气势辉煌的诗歌,这节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可以从抒情音乐的角度开始,体会《长江之歌》采用的典型重复与对比的创作方法。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听觉感受。

音乐学科是构成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学的艺术性、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品味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实践中,要认真思考美术教育的目的,采取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婷.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西部科技.2010(20)

[2]许盛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

上一篇: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自主命题中的主导作用 下一篇:如何实现PLC在职教中的一体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