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哈达似的白云》演唱分析

时间:2022-09-19 07:02:07

歌曲《哈达似的白云》演唱分析

摘要:文章以歌曲《哈达似的白云》为例,通过背景资料的了解,歌词大意及作品结构分析,分别从声、字、情三方面进行了演唱艺术处理,为准确细致诠释该作品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哈达 白色崇拜 自然纯净 十三辙 情感表现

歌曲《哈达似的白云》是一首优秀的藏族风格声乐作品。该作品旋律优美流畅,表达了对这块土地的热爱和无限眷恋的情感。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歌浩如烟海。该作品创作中借鉴了藏族极为有特色的民歌素材,使得该作品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情。故此为更准确的把握作品风格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作品相关背景资料

(一) 藏民族生活的地理概况

藏族人口约有460万,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喜玛雅山高耸入云,香格里拉浪漫神奇,长江黄河发源于此,谰沧江、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湖泊星罗棋布,草原苍翠, 森林茂密。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在这繁衍生。歌中演唱到的牦牛,是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 素有“高原之舟”之称 。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

(二)藏族的文化和语言

歌曲中反复唱到的哈达,是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的丝织品。 藏族人民历来认为哈达是真诚纯净、善意、洁白无瑕的象征。它早已成为藏民族文化心态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藏文约有1300余年的历史,宗教文化的繁荣及其藏民族极具音乐才能,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为丰富我国民族音乐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养料。

(三)藏族的传统民歌风格

藏族民歌总体上比较高亢自由,旋律悠扬流畅,且在演唱时常常是载歌载舞。藏族有种叫巴谐的歌舞,演唱时必须用当地的汉人叫旋子的胡琴伴奏。其曲调婉转,旋律抒情。

二、歌曲音乐结构分析

根据歌词的大意及旋律的调性风格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是规整的ABA带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歌曲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是叙述性抒情的旋律部分。其节拍为规整的四二拍。第一部分给人们展示的是一幅美丽高原的远景,歌词中有白云、雪山、还有牦牛、少女、亦静亦动美不胜收。旋律上行多为一个八度大跳后的级进,与歌词的情景异常吻合。

歌曲的第二部分为一段衬词的歌唱,调性仍然在a小调,是模仿藏族旋子的演奏。其节奏自由多变,曲调有起有伏,行腔异常灵活有极强的即兴性和感染力。尤其是最后一句到c3的高音将全曲推向高潮。

歌曲第三部分基本上与一部分的相同。但其调性,转到了上方纯四度的d小调。是第一部分的升华和发展,感觉在遥远的天尽头,白云与蓝天连绵处传来高亢,纯净的声音,久久漂浮于天际,此刻人的心境也就回归到心灵的边际,悠扬嘹亮。

三、歌曲演唱艺术处理

(一)声,歌唱是声音和语言的艺术。歌喉是人体的乐器。如何让我们的乐器发出最漂亮的声音,是演唱不同作品该思考的问题。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前段已了解到藏族歌曲特点是高亢悠扬,旋律欢快载歌载舞。藏民生活环境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上,民族的白色崇拜心理等。故此,演唱时必须运用良好的呼吸控制,保持高位置的纯净飘渺、自然高亢嘹亮的音色才符合作品的意境和风格。

全曲的音乐情绪、声音音色的设计恰到好处,再就歌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简单的分析。

例如:歌曲的第一句:“一条哈达似的白云”,在演唱时语气和音色的控制都应该轻柔,且线条柔美。口腔和喉咙的开度不宜过大,一旦过大就会觉得过于粗笨不流动,不符合藏民族的审美情趣。歌曲中旋律上行八度大跳音程较多,如:“ 一条哈达似的白云”,“一位放牦牛的少女”,“好象神女那样迷人”等。 因此演唱时可采用高音低唱的方法。在唱第一个低音就要保持横膈膜不能松懈,抬小舌,高音在低音状态和位置上演唱。八度大跳是歌曲演唱中的重点难点技巧,掌握好该技巧声音即可饱满连贯。

第二部分是难点部分,该段节奏自由松散,大多带有即兴色彩。从歌词上看,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衬词。依靠演唱者艺术修养及对藏族风格的把握将该段几个相同的旋律,从强弱对比和音色处理上进行调整。音色做到明亮不刺耳,饱满不发直。谱例1

这个乐句对气息的要求更高,要象拉空弦的感觉犹如涓涓细水连绵不断,但最后一个高音sol一定要甩出来。唱响传远……

(二)字,是生活语言的艺术化夸张。歌唱艺术具有独特魅力是由于它是语言和音乐的完美结合,是表达人思想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演唱者的歌声是否具有感染力取决于其咬字吐字的清晰。不同类型的歌曲在演唱时咬字吐字的特点不竟相同。快节奏的歌曲吐字要轻巧明快敏捷,口腔动作小而快。慢节奏的歌曲要保持咬字的线条和连贯。强调字腹部分收音较慢。该作品咬字注意字音的清晰,线条的连贯和流畅。本歌曲不用藏语演唱,在咬字时仍依据汉语语音来分析发音特点。

我国清明朝声乐文献中已有关于吐字的声乐论著。民族声乐发展到现在,目前学术界认为出声-归韵-收声是解决字音清楚的有效方法。就歌曲中几个长音来探讨咬字吐字的规律。

例:哈达似的白云的“云”,属“人群”辙。单韵母后跟一个辅音n作为韵尾,是前鼻音韵。声母为y,u为韵腹,n为韵尾。按照元音发音的要求,先发“u”音,并延长韵腹,然后将舌间抵住上背齿,小舌头下垂,使气息半穿鼻腔流出发出“n”收声。歌曲中“人群辙”韵脚:云、群、人、心。都可按“云”吐字方法完成出声――归韵----收声的过程。

飘在雪山之顶的“顶”,属“东风”辙。后鼻音韵。注意横字竖咬。d为声母,ing主要元音为 i发音时延长“i”音,然后舌根抵住软腭,发“ng” 收声。此类辙歌曲中韵脚还有“情”。

哈达的“哈”。属“发花”辙。单元音韵母。开口呼。唱a 时下巴自然张开舌尖轻轻抵住下颚舌面自然放下。口腔空间较大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振动。但口形一直保持不动。

演唱歌曲前将所唱歌词在字音上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咬字吐字的清晰和准确。

(三)情,是歌唱的灵魂所在。柯依达指出:“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因此,以情传声,声情并茂是每个演唱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该作品总的情绪是饱满深情的。字字句句都是满怀着对土地的热爱和向往。将自己置身于优美的画面用心去品味和演唱。

见谱例2这句旋律的处理。

“一位放牦牛的少女”, 文章前段提到牦牛是高原之舟,在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演唱“ 牦牛”二字时语气应该是亲切的,“少”字必须是情感发自内心表达,音色自然纯净。切忌去找所谓腔体共鸣的声音。“她那吉祥如意的歌声”这句应注意整个句子的语感重音分别在“吉”和“多”上,音量的控制较弱。 后面的“啊”字,音量渐强。在音量和情绪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迷住了过客的心”,“客”字为弱处理,但声断气不断,有利于情绪的酝量。“的心”的声和情完全叹下来,整个情绪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一个简单的乐句如此通过娴熟的演唱技法处理,完成了歌唱的二度艺术创作。

四、结语

一首作品的演唱不仅是演唱方法的表现,更是艺术思想的体现。演唱任何民族声乐作品,都应对作品的背景源流及歌词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声、字、情的高度统一,在演唱中以情带声,声中有情,以情带字才能获得动人心弦的美妙声音!

参考文献:

[1]付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2]管林.论声乐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3]邓子玲.歌唱语音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4]程宁敏.声以情发 情依声传――论“以情带声”[J].北京:中国音乐,2003,(01).

上一篇: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大学生面试技巧 下一篇:古筝与西方器乐演奏的融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