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作业加点“味”

时间:2022-09-19 06:29:54

给作业加点“味”

在当前课堂转型的要求下的教师,如何改变当前学生被动做作业,马虎做作业乃至不做作业的局面成为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设计作业时,力争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语文作业,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学习心理体验。

一、作业自选超市设计原则,应遵循“一基两类三层”要求

所谓“一基两类三层”原则,指的就是作业自选超市设计要在结合学困生习惯较差、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懒惰成性、遇难不究等缺点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要因生制宜,不能盲目拔高。“两类”指的是设计的作业都要有必做题目和选做题目两类。“三层”指的是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困生“愿做”、“能做”的原则,因势利导,实行三个层次的作业,控制好题目的数量和难度,做到难易适度,避免随意性。第一层为: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困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为读写迁移题或简单综合题,针对学困生中B层学生水平为而定。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针对学困生中A层学生而设。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既可以学困生中的C层学生节省时间集中练习第一层作业,又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提升的平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作业自选超市设计模式,应从单一性走向双向性,层次性,乃至多元性

设计自选超市作业还要改变作业形式的单一性。模式上,既要有书面作业,还要有实践作业。类型上,既要有“写”,更要有听、说、读、写全面开花,与唱、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吸引力。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心情愉快地选择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内容上,不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对学科内容适当扩展和延伸,鼓励学生贴近生活实际,走入“作业自选超市”这一自主创造空间。

三、作业自选超市建立,体现师生能动性,自主性与实效性

现今作业材料缺少针对性,趣味性。现在正在使用的人教版《语文同步课时特训》、作业本,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题目选材广、难度大、题量多、开放性试题较多等特点。学困生,仅仅是在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其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方面其实很多是主动性,能动性很强的。设计作业自选超市,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他们的优势,利用课后时间,乃至回家时间,以3到4人为一组的小组形成,按A、B、C三个层次设计第二天的作业。在课堂预习反馈之时进行上交。教师和语文课代表及学习委员组成的“作业超市管委组” 把各小组内设计好的作业进行收集,归类,筛选,结合教师预设的作业进行对比,最终确定为当天的三类作业。当天其他的好的作业,可以作为自选作业的更多项。如没用到的为综合性作业,则可以作为第二天,乃至以后的作业来做。

四、选做“可口”作业,激发学困生学习趣味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形式多样的作业面前,结合学困生习惯较差、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懒惰成性、遇难不究等缺点。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每个学生选做适合自己“口味”的作业,尽可能多的布置一些他们会做的或者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题目,保证他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做对。激发他们的作业兴趣和体现成功的感受。作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的语文学科,应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并通过实践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五、作业的评价方法多样化,建立综合性、开放性,多元性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的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学生作业评价的意义在于为实现“更好”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最好”、“最差”只是相对的标志、暂时的现象,而不断地争取更好才是评价的永恒追求。为此,作业的批改要仔细,要有准确的标识。作业的批改要以激励为主。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量着巨大的情结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激励性的表扬和友善的批评都是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是一针催化剂。教师作业批改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发展。建立多元多向综合评价体系。作业评价体系要科学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多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

上一篇:云南合法种植“大麻”13年 下一篇:小学班级管理应追求民主注重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