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紊乱型依恋的双向发展心理疗法

时间:2022-09-19 05:28:06

治疗紊乱型依恋的双向发展心理疗法

【摘 要】紊乱型依恋又称矛盾型依恋,是由心理学家Crittenden继 Bowlby提出回避型和抵抗型依恋后又一不安全依恋类型。双向发展心理疗法以儿童过去经历和主观经验为主要线索,帮助儿童和父母形成联结,旨在矫正儿童的情绪体验,与照顾者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

【关键词】紊乱型依恋;双向发展心理疗法;依恋关系

一、涵义

双向发展心理疗法又称二元发展心理疗法,它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实、儿童与其主要照顾者能够接受治疗师的介入,主要治疗儿童的依恋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反应性依恋障碍等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非强制性治疗方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aniel Hughes依据John Bowlby的依恋理论提出,最初进行的是关于儿童早期与其熟悉看护人分离而引起情绪困扰的干预研究。其中的“双向”必须是亲子,首选是儿童的主要照顾者,但也不是绝对。

双向发展心理治疗主张创建一个“有趣、可接受、好奇和具有同理心”的环境(简称PACE),治疗师与孩子的“主观经验”相通,以一种自述的形式将儿童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语音语调、共同调节的情绪以及共同创建的环境表述出来。所以,双向发展心理治疗实际上是一种认知行为策略。

双向发展心理治疗基于一个理论,那就是紊乱型儿童不仅经常杂乱无章的依附他人,而且会强迫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类儿童将其主要照顾者视为恐惧的来源,从而干扰了依恋模式,可能导致儿童反复的侵入性记忆继而在儿童外部行为上加以表现,使儿童很难参与治疗。这一理论得到Lyons-Ruth 和 Jacobvitz研究支持。因此Daniel Hughes提出“情感协调”的概念,即建立儿童与其照顾者非语言性的交流、觉醒表达以及照顾者对孩子内部经验认识的通信模式。通过这一过程,儿童与其照顾者共同建构主观经验和共同调节情感反应,以修复儿童早期的情感创伤、纠正其扭曲的发展轨迹,以发展儿童的自治能力。

双向发展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安全、自我调节、自我反省、修复创伤经验、关系的参与和处理、增强积极影响。

双向发展心理治疗的阶段:

1、 发现阶段:提供信息和经验。

2、 矛盾阶段:回避谈论某些经验、记忆和情感,谈话内容减少,感到孤独、困惑和羞耻而引起恐惧、脆弱、依赖和空虚。

3、 信任阶段:儿童和主要照顾者、治疗师开始改进,共同调节情绪,共同创造有意义的陈述,建立安全感并创建一个连贯的叙述。

4、 过程延伸:治疗对象开始进行治疗之外的相似的对话。

二、方法

首先治疗师、主要照顾者与儿童的情感处于协调状态。然后治疗师要探索与儿童同时保持协调的“主题”(治疗师要试图帮助孩子表达一个关于他们积极意识经验的连贯叙述)。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要治疗师帮助孩子管理和调节孩子的情感状态,以开发新的情绪。Daniel Hughes 主张“治疗师允许孩子的主观经验影响自己”。治疗师可以真正的进入孩子的经验并从治疗师那里表达他\她自己的主观经验。治疗师的“主观经验”应该是孩子的经历、作为孩子的感官,对孩子的情感加以整合,重新经历事件并促进问题的解决。治疗师和孩子的目标是开发一种新的共同意义的痛苦经历,让孩子学会体验新的经历,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被理解,并验证孩子潜意识的经验水平。

“双向”是治疗最重要的部分。通过主要照顾者与儿童频繁的互动,使儿童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愉快的经验被放大而压力经验减小,主要照顾者与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于彼此。Daniel Hughes将这一过程称为“非言语点化”。“非言语点化”主要维护和重建孩子的行为和认知方式,阻止孩子进入一种消极情感体验的情绪状态而导致孩子的感情变得失控。治疗师将对“双向”的行为和态度保持好奇的状态,以鼓励他们去探索和更好的了解生活更深层次的含义,并逐步制定更连贯的生命故事。

主要照顾者在儿童的心理治疗中主要作用是帮助儿童找到安全感;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创建一个可以疗伤的氛围;帮助儿童调节消极情绪,例如恐惧、羞耻等;证实创伤和耻辱事件对儿童的价值;安慰儿童不管发生什么你们的关系依然不变;帮助儿童有条理的、全面的寻找生活的意义;帮助儿童明白你会就他\她发表自己的看法。

Daniel Hughes 在后期的研究中预期效果被频繁中断,原因是由于孩子痛苦和羞辱的经历。所以双向发展治疗要求治疗者首先要接受和处理这些经历,然后“修复”孩子的主观经验。

双向发展心理治疗方法的运行特点:

1、 在主要照顾者及儿童接受的前提下,有趣的互动、专注于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治疗最基本的部分。

2、 探索消极事件时总会感到耻辱,所以要求双方换位思考,有思考才有质疑,这样才能进行干预。

3、 结合反思对话和非言语点化,以情感交流为中心的治疗活动是关系修复的必要条件。

4、 支持羞耻感的减少和内疚感的增加。

5、 在“PACE”的环境中遇到阻力,而不是来自批评或处罚。

6、 治疗师以指令和“双向”对象为中心,若指令被频繁地修改,延迟或反应搁置,则说明儿童和主要照顾者在“PACE”环境中遇到阻力。

三、目的

Daniel Hughes 主张建立一个“有趣、可接受、好奇和具有同理心”的环境,同时要求治疗师致力于保持情绪、积极参与并反馈给孩子。这是一个积极的,在情感上多种多样的,二元性的交织体验和反思的互动。但所有的规则都是非强制性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感觉自己被理解从而更好的认识自己。

双向发展治疗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构造一个新的和连贯的自传,让孩子与自己的内心情感相联系,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作为治疗师,应充分表达孩子的主观叙述,并不断地整合孩子的非言语反应,和孩子一起用孩子表达的方式自发地修改它。要认识到情绪调节的重要性:即是一种忍受痛苦影响的相对能力,又称为影响耐受性,它影响着自我调节机制,使孩子建立减少内部痛苦的防御机制。治疗师要定期用孩子的第一人称和孩子对话,这会对孩子有更多的情感意义。

四、关于照顾者

对于照顾者,Daniel Hughes 指出双向发展治疗方法的前提是治疗师和家长能够持续的参与到儿童中,照顾者和儿童的依恋模式才会被双向相互作用的力量和治疗主题激活,治疗师必须探讨照顾者有关的过去经验来确定他们是否有能力照顾现在的孩子:处于危险的情感中,行为能力和认知失调。如果主要照顾者是过去的施虐者,那么他们要承担主要的责任,治疗师要确定照顾者是否已经接受事实,否则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参与更容易使孩子在心理治疗中那些转化的经历进入到日常生活中)就不能适当地进行移情。

五、结论

双向发展心理疗法一直以来被批评为缺乏一份全面的、完整的可以提供详细流程的案例研究,尽管非言语沟通,经历修复,好玩的互动,依恋关系和蹒跚学步的孩子都有据可查,但Hughes 和 Becker-Weidman 为纠正较大孩子的情绪状态故意假设相同的事件可以重现,这也暗示疗法似乎是用年龄回归技术带来这种重演。

Becker-Weidman 于2006年做了两项研究,其中一项是一个四年的随访,在这项研究中,?Becker-Weidman得出结论:经过双向发展心理治疗的儿童有明显的临床改善,后通过《儿童行为量表》的测量,统计学有显著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Becker-Weidman, A., & Hughes, D., (2008) "Dyadic Developmental Psychotherapy: An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complex trauma and disorders of attachment," ?[J]Child & Adolescent Social Work, 13, pg.329-337

[2] Becker-Weidman, A., Dyadic Developmental Psychotherapy: Essential Practices & Methods, Lanham, ?[J] MD: Jason Aronson, 2010

[3] Becker-Weidman, A., The Dyadic Developmental Psychotherapy Casebook, Lanham, ?[ J]MD: Jason Aronson, 2011

[4] Hughes, D. (2003).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the spectrum of attachment disorders and intrafamilial trauma. Attachment & Human Development?[M], 5, 271C279

[6] 戴妍.儿童依恋障碍:诱因、预防与矫治[J].幼儿教育,2009.5.

作者简介:井潇潇(1989.4―)女,山东泰安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2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性发展与辅导。

上一篇:浅析歌唱呼吸与气息的运用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整合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