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探索

时间:2022-09-19 05:01:08

民办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应用文写作在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创业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入分析了在民办高校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方法,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74-02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更多趋向于培养技能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近几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自身的品牌宣传与建设。为此,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企业在招聘时除考查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外,通常也将基本的语言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纳入了考核人才的重要标准。作为承载着"能说"和"会写"两项基本技能训练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来说,必须与专业课程实现良好的融合,主动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建模块教学内容

从知识构建特点来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内容是非常繁复,多样又似乎各个文体之间关联不那么密切的。据统计,应用文共有两千余种,常用的有近二百种,目前这些文种主要编排在事务文书、行政公文、经济文书、求职礼仪文书、宣传文书中,每一个大范围的文书背后又包含若干个具体细致的文种写作,其中每一个文种又可以划分出更细小的类型,由此可见应用文教学内容是非常多且庞杂的。对于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而言,如果这些知识内容不加以整合,很难使他们建立起系统化、立体化的知识构建,学生被动的接受灌输,到真正动笔时依然会无从下手,而打破这种僵局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必需"和"够用"两个原则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创建服务于就业需求和符合专业特色的项目模块。

模块的创建应突出普适性和兼顾性,既要有适合各专业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通用文种,又要兼顾各专业的特色与岗位需求,创建若干个专业文种群,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避免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所引起的学无所用的现象。另外,在组建模块内容时无论是模块与模块的关系,还是模块内部各文种的关系都应考虑到民办院校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尽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个人文书的处理再到公务文书的写作,呈现进阶式学习,使教学内容的改革体现人文性与职业性相融合、体验性与实践性一体的教学宗旨。

2.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整合后,教师的授课方式若不加以改变,仍无法跳出以教材为"讲本",以文体为"纲"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硬性的拔苗助长的引领学生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忽略学生初级层面的感性认识,其结果就是学生一看教材理论知识似乎全部都懂,套作、模拟尚可,但自主写作能力薄弱,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新型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基于教材内容模块化的基础上,开展项目任务驱动。通过项目驱动,完成教材中某个理论知识的内化或者写作任务为目标创设情境化体验并实施一系列探讨、交流、协作等教学活动。

项目任务驱动具体可以包含项目任务设计、教师布置项目,学生研究探讨、学生写作实践、学生活动实践、学生反馈和教师指导评价等环节。每个任务都包含理论学习和实践写作,并结合校园活动,情境体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目标。

项目任务设计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旨在希望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同时结合学生活动和未来的职业领域设计出合理有效的项目任务。项目任务应该与具体的应用文文体种类和应用文文体知识一一对应,在为学生指引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在项目任务设计基础上,依据项目任务给每一个学生布置具体任务,使大家都处在一个"应激"模式中。学生依据各自任务先是"各自为战",自主奋发主动学习,然后会"团队协作"大家进行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了应用文写作结构和写作方法,更会在情景体验中进行角色扮演,代入感极强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以审慎的眼光、饱满的热情,反思写作主体,在教师及时的指导评价当中真正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例如通用基础写作知识模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次"筹备迎新晚会"任务模块。"筹备迎新晚会"从教学内容角度可以让学生掌握工作所需的日常条据和专用书信,学生必须进行调查活动、策划组织活动、宣传总结活动及模拟写作活动,学习主体同时又是活动角色,以多种身份与各部门进行交流沟通,涉及到财物的分配,人员的安排,需要调动全部精力和智慧去参与,在这样一种仿真的情境下学生自然会发挥积极的学习热情,这不仅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更是语言交际与书面写作能力的充分展现。

3.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

目前多数学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师都是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他们大多都是毕业后直接步入高校工作,几乎没有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工作的实践,所以当前教师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不足是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应用文写作教材即使采用模块化编纂,由于教材的更换频率较慢,也会存在教材内容不能时时更新的弊端。教材内容往往与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国家有关最新执行标准不相一致,一些范文的选择不能够完全贴近当下学生的特点或生活,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模块、往往也是集中在课堂上进行开展,而慕课、微课的出现很好的利用课堂外资源,通过视频网络,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本校教师之外的各种学习资源,互联网时代具有时时更新、资源互享的特点使得学生能够从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导师中学到最好的课程,这样内外结合,双管齐下,不仅拓宽了师生之间的学习面,同时也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鲁永进.以"翻转课堂"理念优化应用文教学模式[J].职教通讯,2015(33):70-72

[2]黄丽清.《应用文写作》七环节项目教学法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3(2):120-121

[3]王静飞.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研究[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38-40

作者简介:

王莫楠(1984-),黑龙江哈尔滨市,本科,哈尔滨广厦学院,讲师

陶雨(1989-),黑龙江哈尔滨市,研究生,哈尔滨广厦学院,助教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下一篇: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