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畜牧业圆山区百姓增收梦

时间:2022-09-19 04:59:13

现代畜牧业圆山区百姓增收梦

南江县位于四川北缘米仓山南麓,生态植被良好,拥有丰富的宜牧林地和草山草坡。南江县紧紧抓住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创建的历史性机遇,紧密结合山区自身特点和优势,不断探索山区现代畜牧业带动农民依靠发展畜牧业持续稳定增收的新路子。

贫瘠土地上的“淘金者”

近日,记者走访了南江县傅家乡德江农场,这是一家“以种植经济林木,配套巴山土鸡林下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家庭农场,场长刘德江是一名回乡创业的“80”后大学生。

刘德江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合资企业从事管理工作,薪水可观。2012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水、电、路等设施得到优化升级,为农村发展夯实了基础,于是就萌发了回乡创业的梦想。”

说干就干,顾不得父母及朋友的不理解和劝阻,被当地群众称为“冒险王”的刘德江租赁了本村的500多亩荒山,2012年2月开始了他的拓荒工程,投资86万元,建鸡舍,修生产管理用房,种植核桃5000余株,桂花树1000株,购置相关设备。正确的理想在行动实践里变为成功,农场当年出栏巴山土鸡5200只,鸡苗11500只,实现销售收入67万元。

刘德江淘到了山区农业的第一桶金,创业故事也传为一段佳话。其实,南江县有很多这样的淘金者。从县畜牧局了解到,随着各级部门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以及农村环境的改善,近两年,全县建成300多个以现代种植养殖为主的家庭农场,畜牧业占了农民增收的很大比例。

南江黄羊、生猪规模养殖分别达到63%、58%,规模养殖比重正逐年提高。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南江黄羊肉羊场、开泰生猪扩繁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德健生猪养殖场、槐树蛋鸡养殖场);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四川北牧南江黄羊集团2012年实现产值7500万元。先后有北牧集团、三洋牧业、鑫源牧业等10余家畜禽养殖企业取得国家无公害畜产品及产地认证,南江黄羊已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

山区农民的“扶贫羊”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南江县畜牧科技工作者针对本地山羊品种个体小、生产性能差的实际状况,引进产肉性能较好的四川铜羊、金堂黑羊以及奴比羊等杂交公羊品种,与本地山羊杂交改良,经过对杂交群体近10年的选择培育和横交选育,基本形成了被毛黄色、体型外貌一致、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的育种羊群。1973年,原达县地区畜牧主管部门明确提出南江黄羊为全地区唯一推广山羊品种;1995年,南江黄羊被农业部正式命名为“国内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次年,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南江黄羊新品系选育研究》、《南江黄羊肉食品精深加工》课题相继列入国家“863”计划。

南江县将黄羊养殖作为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在流坝乡、兴马乡、关坝乡等偏远山区为贫困户送3-5只种羊,传授相关技术,经过1年的发展,就扩大为10多只的羊群,据了解,“扶贫羊”为该县2.8万户、7.4万人摆脱了贫困。

“南江黄羊”走得越远,山区百姓赚得越多

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山区的实际矛盾,黄羊产业面临新的问题与机遇。一是比较效益较低,养殖农户减少。由于受草场资源、劳动力等因素制约,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大多可年收入5—10万元。从事养羊生产的散养户则年收入在2.5万元左右,较之外出务工比较效益低,致使散养户逐年减少;二是经费投入不足,科研队伍不稳,企业自身在选育保种、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注入资金有限,一线科研放牧职工长期定居深山老林,职工队伍极不稳定;三是龙头实力不足,发展后劲不强;四是加工要素缺乏,加工规模较小。自动化水平低,加工设备落后,由于企业抵押物不足,银行贷款难度大、金额小,社会融资成本高,难以做大做强加工企业,对农户带动作用不大。

农业部,四川省委省政府,省级各部门和市、县各级领导都十分关注南江黄羊产业发展,在产业项目配套、科研人才培训、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2013年,国家加大对商品肉牛、肉羊发展的扶持力度以及羊肉市场价格持续给力。再次激发了养羊农户的积极性。

元潭乡下坝村人高玉凯,在西安打拼19年后,找到4个合伙人投资2000万元在元顶子牧场、仁和、平岗、下两等地建10个年出栏5000只黄羊的家庭牧场,家庭牧场给南江黄羊创建了新的发展环境。

南江县畜牧局局长陈晓初说:“要坚持以创建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为契机,明确思路,创新机制,走好路子,把南江黄羊文化和南江黄羊产品营销到世界各地,为全县农民找到更多的财富。”

南江县为建成“全国南江黄羊种羊供应基地、西部地区肉羊加工基地、秦巴山区肉羊集散基地”的目标,按照“做好科研选育、夯实种源品质基础,做大养殖规模、夯实群众增收基础,做精产品研发、夯实产业终端基础,做响产品品牌、夯实龙头企业基础”的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为重点,以基地建设为主体,以科技成果转换为动力,优化南江黄羊产业布局,推进南江黄羊产业化进程。

陈晓初介绍,为破解南江黄羊产业发展瓶颈,积极探索“五方共保”机制,即畜牧部门保技术服务,根据养殖企业实际,按照“适度规模、标准养殖、协会管理”的思路,实行每场签订一份服务合同、安排一名技术人员、落实一个扶持项目、制定一项免疫程序、完善一套管理制度的“五个一”服务;金融部门保资金投入,由协会负责协调,金融部门实地考察,对需求较小的养殖户进行授信,根据授信额度给予贷款,对资金需求较大的规模场,由担保公司担保,业主承贷;相关企业保物资配送,四川北牧物资配送公司严格按畜产品投入品管理办法,对适度规模养殖场实行饲料、兽药统一供应,确保投入品安全;加工龙头保产品销售,由正通食品、隆兴食品与规模场、养殖大户签订收购合同,确保销售;党委政府保政策兑现,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领导挂联到位、部门服务到位、优惠政策到位、配套基础设施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的“五到位”措施。

走加强科研选育、做响黄羊品牌的路子,巩固科研成果、科研羊队、核心羊群。力争恢复建设羊队达到28个,数量规模较2012年新增25%以上。走加强基地建设、做大黄羊产业的路子,以北牧集团为龙头,全力打造杨坝、北极、上两年出栏5万只的南江黄羊养殖基地;引进业主新建年出栏2000只以上优质肉羊规模养殖场1—2个。推行南江黄羊产品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依托物流做大产业。走加强策划营销、做强黄羊文化的路子。在杨坝镇罐坝村,建设南江黄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在巴山新居工程规划中,配套建设“羊公馆”、羊文化展示区、体验区。围绕光雾山旅游开发,把南江黄羊文化和南江黄羊产品营销到世界各地,拓展南江黄羊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上一篇:三元朱村引领绘制设施蔬菜新蓝图 下一篇:“青蛙漫画”:我从田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