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地方广播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2-09-19 04:36:59

打造地方广播核心竞争力

[摘要]一系列关注民生类热线节目的出现,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受众新的需求,而从这些热线节目所延伸出来的服务活动,更是拓展了传统广播媒体的功能,更多地体现了现代广播媒体的服务百姓生活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办好热线服务节目,打造民生电台,无疑是地方广播媒体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赢得本土受众的忠诚信赖的一条值得探索的经验。

[关键词]热线节目 地方 广播 竞争力

作为广播媒体,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热线节目的形式,给受众提供互动平台。解决话语权缺失,与受众互动,也许是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影响力,赢得受众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搭建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平台,凸显媒体温情性

从广义上说,热线是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平台,一切能体现媒体与受众之间互动的形式都可称为热线,如书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及手机短信等;从狭义上说,热线只指热线电话这一种形式。广播热线节目就是利用热线电话和受众互动的一种节目形态。由于广播媒体的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伴随性很强,一直以来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和关注。对于广大普通受众――市民来说,自己生活空间经常会遇到许多鸡毛蒜皮小事,却不知道要找谁提供服务和帮助,而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解决却又无能为力。于是,为广大市民提供倾诉和服务的广播热线节目就有了自己广阔的生存空间。在这些热线节目中,一根电话线将受众与直播室以及直播室外的广阔世界联系在一起。

打造各类倾听市民反映社情民意、表达自己看法和观点的热线平台,已经成为了国内地方电台的一种时尚。比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的《人生热线》、湖北广电总台交通体育广播的《事事关心》、荆州电台的《市民热线》、《劳动热线》节目等。

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在于这类热线节目的广泛性、经常性和实效性。群众反映问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必看别人的脸色说话或受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群众通过与主持人的交流和互动,反映了自己的不平和所遇到困难。也得到了媒体的热心帮助。这样,节目办活,群众满意,两全其美。

媒体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以人为本,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样的道理,这类热线节目之所以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就在于生活中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蕴含着今日百姓亟待解决的种种生活难题,也正是它们凸现出媒体的温暖服务所在。

二、打造群众与政府职能部门交流的平台,凸显媒体亲民性

关注民生、提供服务是如今各个新闻媒体的共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肯定与支持下,近两年来,作为群众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全国越来越多的省、市纠风办和当地广播电台共同开办了名称各异的“政风行风热线”。

各类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发挥广播媒体的传播优势,拓宽了民主渠道,使政府权力的运行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让人民监督政府”,赋予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政风行风热线》的开通,使人民群众有了说话的地方,政府部门的领导通过接听热线电话,倾听群众的呼声,对上不当行为进行认真调查核实,按照政策、法律的有关规定做出处理,就能够进一步明辨是非,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同时,政府部门的领导还可以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认真整改,使所在部门的决策和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意愿。这样,就可以增进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真诚了解与相互沟通,政府的诚意会因此而得到认可,政府的威信会因此而得到提高,群众与政府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便会更加牢固,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也会由此而建立。这类节目自然会受到广大市民的拍手欢迎和积极参与,成为当地广播媒体的一个拳头节目。

对于广播媒体而言,各类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的开办,扩大了广播媒体的社会影响,有效地促进了舆论监督。政风行风热线为群众说话提供了讲坛,变新闻监督为群众监督,变新闻批评为群众批评,极大地丰富了舆论监督的内涵,避免了批评不到位或批评过重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广播的主体与客体相融合,加大了舆论监督力度,而且使广播宣传干预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功能大大增强。总而言之,各类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之所以在全国很多地方办得火热,就在于它的内涵已经大大超过了广播电台这一新闻媒体本身。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平台,使政府部门和窗口行业负责人通过政风行风热线直接为群众服务,接受他们的投诉、解决他们的难题。节目充分发挥了亲民性、广泛性、针对性、贴近性、直接性、交流性、公开性和移动性等广播媒体的独特优势,从而形成了大家办广播、办大广播的局面,节目的影响力自然会越来越大。

三、热线节目延伸成为群众身边的服务活动,凸显媒体便民性

毋庸置疑,各类新闻热线节目的开设,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给受众提供互动平台。《市民热线》、《政风行风热线》、《劳动热线》等新闻热线节目,通过媒体与市民互动、市民与政府职能部门互动的形式,为群众提供了服务和方便,赢得了受众的认可,也极大地提升了广播媒体的自身影响力。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靠热线电话为市民服务的手段很有限。除了给受众提供互动平台之外,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做好百姓连线,邀请普通受众参与节目,走进社区、高校、军营、乡村进行现场服务活动。让更多的受众参与节目与节目延伸出来的活动,也是广播媒体适应市场竞争、赢得受众的必然要求。

比如,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完善以及老百姓法制意识的觉醒、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这一新的群众需求,近年来,国内许多地方电台都开办了各类律师(法律)热线节目,节目或以案说法、或邀请法律专家、律师通过热线电话的形式,为群众提供法律方面的服务。但是,由于受到形式和条件的限制,很多时候这种专业服务是被动的、肤浅的,离广大群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和期望值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媒体的服务由直播室走向群众身边,由幕后走向台前。比如,最近新疆人民广播电台929城市广播就在策划将《法治周末大讲堂》的热线节目由直播室搬到出租车司机这一特定群体身边。以这档热线节目为平台,组织由公安民警、交警、律师共同组成的咨询团,为出租车司机现场答疑解惑,把服务和方便送到受众身边。无疑,这是一个将广播媒体服务由直播室走向群众身边,由幕后走向台前的有益尝试。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电台还把《百姓热线》之类的热线节目延伸成为服务活动,送到学校、街头、社区和群众身边。比如荆州电台就积极筹划了每月一次的“《市民热线》走进社区”活动,邀请供水、供电、供气等窗口行业单位的技术人员进社区为居民直接服务,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有医生、商家等与《市民热线》全体工作人员一起,热情地为社区居民解答各种生活难题;并与社区一起策划和举行文艺表演、游艺与社区服务活动,通过活动的形式把服务与欢乐送到群众和听众的身边。同时,也对栏目自身起到了极好的宣传作用。

从各类热线节目变成现场的服务活动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热线节目从直播室走向社区、走到受众身边,广播媒体的服务性也随之从幕后走向了台前。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在人们传统印象中,媒体只是传播资讯的单一服务功能,原来,现代广播媒体是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群众生活,为市民排忧解难、传播先进文化的。

当今媒体立足于市场讲的是核心竞争力的比拼。相对电视和报纸而言,广播在媒体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而新闻广播的处境更加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实践告诉我们:今天的大众不愿充当单纯接受信息的被动受众,而是希望媒体能提供自己所需要的资讯与服务,或是参与媒体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传递自己的声音。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媒体功能的需求点也不断发生变化,今天的媒体如果仍沿袭旧有的老路,其结果必将是丧失媒体竞争的最后一块领地。

上一篇:新闻采写心理调适刍议 下一篇:省级卫视晚间剧场播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