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工作做法及综合防治对策

时间:2022-09-19 03:27:52

会泽县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工作做法及综合防治对策

摘要 马铃薯晚疫病是会泽县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从2000年以来,会泽县植保植检站把马铃薯晚疫病列入重点课题重点工作来抓,主要开展马铃薯晚疫病品种抗病性试验、流行规律监测、各种不同种植方法试验、进行不同药剂的防治试验等,最终筛选出防效好的防治药剂、最佳施药时期、喷雾次数等,并总结出了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工作做法综合防治对策;云南会泽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52-02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菜作物,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1]。云南省海拔2 000 m以上的山区是马铃薯大春季栽培区和主要产区,常年种植面积31.69万 hm2,平均产量16 930 kg/hm2,总产量536.51万t,无论面积、单产和总产量都进入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前列。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北纬25°45′~27°3′,东经103°3′~103°54′,总面积5 854 km2,海拔695~4 017 m,年降水量700~1 400 mm,年均温1.5~20.7 ℃,立体农业、立体气候突出。旱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8%[2]。马铃薯是会泽县山区的主要种植作物和粮食,在会泽县海拔1 800~3 000 m范围内均有分布,常年种植4.47万hm2以上,以优良的品种、较好的品质,赢得了较高的商业信誉,先后被列为“云南省种薯基地县”、“云南省种苗快繁基地县”、“云南省加工薯生产基地县”。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泽县马铃薯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其中大春4.33万hm2,小春6 666.67 hm2,推广抗病品种4万hm2,占种植面积的80%以上。

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属、致病疫霉侵染所致[3-4]。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上比较典型的流行性、毁灭性病害,也是会泽县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会泽县每年发生近2万hm2,损失鲜薯15%~40%,严重地块绝收,常年损失鲜薯24万~30万t。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发生在马铃薯的叶、茎和薯块上,如环境条件适宜,经过几次重复侵染,便能造成植株枯死。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5]。马铃薯块茎感染块茎后,发生严重的即腐烂死亡,发生轻的不易被察觉,成为病原菌的携带者,连年如此,使晚疫病的发生危害蔓延均有加重的趋势[6]。因此,为了实现政府提出的“薯类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从2000年以来,会泽县植保站把马铃薯晚疫病列入重点课题重点工作来抓,主要开展马铃薯晚疫病品种抗病性试验,流行规律监测,各种不同种植方法的试验,进行不同药剂的防治试验。最终筛选出防效好的防治药剂、最佳施药时期、喷雾次数等,来完善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这些工作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来的工作经验介绍如下。

1 主要做法

1.1 开展马铃薯晚疫病测报工作和品种抗病性调查工作

结合会泽县政府提出的马铃薯主导产业战略的方针,从2001年开始,植保站把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列入主要工作日程,在各乡镇设立测报点,监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不同品种抗病性调查工作。经过2年的调查观测,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出现中心病株,随着气候条件的适宜逐步流行扩散,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如果前期干旱,马铃薯出苗晚,中后期阴雨连绵,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情发展迅速,严重时7~10 d病情可由2级就上升至6级以上;来不及防治马铃薯就全部死亡。会泽县马铃薯品种资源丰富,根据调查记载,抗病品种主要有合作88、会-2、会126、会159、会薯003、滇薯6号等,抗晚疫病弱的品种有米粒、马尔科、大西洋、七彩马铃薯等。

1.2 改进马铃薯栽培技术

由于会泽县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大多是山区,水源缺乏,无条件进行药剂防治,为了解决马铃薯晚疫病在生产中的问题,结合当地的种植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的栽培措施。如用秋马铃薯作种薯、播种时直接起垄、播种出苗后起垄、马铃薯生长中期培土1次和2次、播种时盖膜、马铃薯玉米套种等措施,2009—2012年,用感病品种米拉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秋马铃薯作种薯比常规马铃薯作种薯抗晚疫病,平均病级降低1~2级,可推迟10 d左右死亡,产量增5%~8%;播种时直接起垄,马铃薯生长中期培土1次,马铃薯晚疫病较常规种植发病轻,平均病级降低1.5级,产量增3%~5%,马铃薯薄膜覆盖较常规种植,晚疫病病级无明显区别,但生育期缩短,产量增5%左右,适宜小春马铃薯种植推广;马铃薯玉米套种较常规种植,晚疫病病级下降2级左右,产量无较大差异。

1.3 开展化学农药防治试验

一是种薯处理。利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防效好的药剂在播种前拌种;保证种薯不带菌,有效从种源上降低病菌的侵染源,是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的关键一步,也是马铃薯增产的有效途径。二是药剂防治。2005—2012年,在会泽县金钟镇、火红乡、大桥乡、大海乡等乡镇开展化学农药药剂防治试验。根据每年的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选择不同的施药适期,确定最佳防治时间。近年来试验结果表明:会泽县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适宜期是6月上旬,即现蕾期(中心病株出现前7 d)。结合马铃薯晚疫病统防统治示范工作,开展不同药剂、不同浓度、不同防治次数的药剂拌种、药剂防治试验,并进行防效对比,筛选出高效、低毒药剂,用于控制病害的发生流行。近7~8年来,通过对比试验,防效较好的药剂有银发利、安泰生、克露、富民1号+富民2号、诺凡,防效都比甲霜灵锰锌高,一般都在75%以上,防治次数以2~3次为最好,防治过的马铃薯较对照生育期可推迟15 d以上,产量增30%~50%,商品率提高10%以上。

2 综合防治对策

马铃薯晚疫病之所以在会泽县部分地区发生流行,是由于长期连作,存在大量致病力强的菌源,加上适宜发病的温、湿度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发展马铃薯晚疫病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源头抓起,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

2.1 农业防治

通过栽培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比较有利的环境条件,有效减轻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一是选择种植合作88、滇薯6号、会-2号等抗、耐病品种,尽量用秋马铃薯作种。二是采用合理成熟的栽培方法。大春马铃薯采取播种时直接起垄或马铃薯玉米套种,结合中耕除草培土1次(高垄双行),合理密植,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采取科学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小春马铃薯种植根据市场需求采用地膜覆盖种植,可适当调整播期。三是马铃薯成熟收获时,先割去地上茎叶,带出地块集中处理,然后再进行采收,以减少翌年田内病菌数量。

2.2 化学防治

一是种薯处理。在播种前,用68.7%银发利悬浮剂600倍液,每100 kg种薯用4~5 kg药液,用手动喷雾器喷湿薯块,自然晾干后种植;或用多肽保按22.5 kg/hm2的量拌种,拌种时采用面糊和药剂拌匀后再与种薯拌匀。二是消灭中心病株,抓住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有水源的地块,尽可能地进行药剂防治,要根据预测预报情况,结合天气预报等,在马铃薯现蕾7 d前,可第1次施用保护性杀菌剂,如安泰生300倍液或银发利600倍液;一旦发现中心病株,一定要拔除,深埋消灭,并进行2次药剂防治,特别是中心病株周围30~50 m内喷药要仔细,不要漏喷,施药时遇雨后应及时进行补喷。喷雾可以采用富民1号750 kg/hm2+富民2号225 kg/hm2、克露可湿性粉剂1.5 kg/hm2、诺凡1 500倍液等,各类药剂应交替施用,以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6]。

3 参考文献

[1] 曹静,客绍英.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学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马铃薯,2005,19(1):33-35.

[2] 孙平立,李金龙,王敏华.阿荣旗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2):83.

[3] 田素志.小麦-玉米-马铃薯三种三收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4,18(1):53-55.

[4] 王利亚,孙茂林,杨艳丽,等.云南马铃薯晚疫病区域性流行学的研究[J].西南农业报,2005,2(18):157-162.

[5] 李性勤,马淮勤.脱毒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3):30.

[6] 贾普选,常高正.马铃薯小拱棚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1):37.

上一篇:冷凉山区魔芋软腐病的传染途径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龙山县百合病虫草害流行成灾的因素及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