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

时间:2022-09-19 03:24:16

如何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

摘要:体育课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学会基本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最终在体育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是全面提高学生体育能力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良好方法。

关键词: 学生 速度素质 发展

体育课是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养成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最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运动成绩,速度练习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能提高学生多项成绩,而体育课的速度训练,内容以发展有氧代谢为主,除了加强专项练习外,多采用有目的的游戏性训练手段。随着教学和训练的时间日增,逐渐加大难度及强度,以提高成绩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特点、技术特点、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

一、注意发展耐力基础的全面身体训练。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有氧代谢(耐力练习)。二是无氧代谢(速度耐力的练习)。耐力性的全面身体训练,就是要通过长时间用力不大的有氧活动来加强最大吸氧的能力,为今后提高无氧代谢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在教学训练时,除了安排专项技术及其它柔韧性练习外,还安排800--1000米耐力跑练习, 每次跑完脉博开始为150--170次/分左右,强度不能过大,根据学生训练水平提高而提高运动量的强度,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

1、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2、保证了健康,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品质;

3、巩固跑的技术,从小培养放松跑的习惯;

4、促进新陈代谢,较快消除肌肉乳酸(运动后肌肉感觉酸痛的生化物质),为改善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时造成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发展速度、力量、弹跳 力、灵敏性等素质的游戏性练习。如障碍跑、跨栏跑、追捕、接力、单足或双足跳等。每次练习的时间不拖得太长,当学生适应了此时期的诱导性教学训练后,在以后的教学中适应穿插 一些强度较大的项目。如高抬腿跑、后蹬跑等。以便把全面身体训练的素质逐步转移到与改进技术有关的素质训练上去。

二、注意重视和抓好发展速度的转移。这个问题是短跑教学的重要课题。速度是短跑项目的最重要因素。也是难以发展和提

高的素质。少年时期神经系统的灵 活性较高,活泼好动,是发展速度的好时期。如果把耐力的全面身体训练时间安排太长,也会造成学生对短跑产生速度障碍。

为此,根据课堂教学训练的次数、时间、学生训练的情况来决定耐力训练时间和长短,把发展耐力和发展严谨的训练目的作主次的安排。发展速度我主要采用如下的主要手段:

1、? 重复跑60M、100M、200M;

2、? 加速跑60M、80M、100M;

3、? 行进间跑20M、30M、50M;

4、? 线间跑10M;

5、? 接力跑50M×4;

6、? 听各种讯号做的起动练习10M--20M左右;

7、? 支撑或不支撑的原地快速高抬腿练习。

三、注意发展速度的同时,严格要求技术的规范化。

1、狠抓跑的基本功练习。

优秀运动员的技术都要经过艰苦地磨练而获得。好的技术,不仅是在形态上,更重要是在力学结构上较合理。改正一个错误动作要比学一个新的动作难得多。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抓好基本功--跑的专项技术练习,经常采用小步跑、后蹬跑、跨步跑和以上专项技术的综合练习,在练习中从严要求反复进行。

2、抓好途中跑。途中跑是短跑中最重要组成部分,这段时间长,速度最快,又要跑得轻松自如。在加快步频的基础上应充分加大上、下肢摆幅度。归纳起来在技术上注意四点:

1>跑得稳。重心起伏不要太大,如果用力方向是向上的,是蹬地角度过大的原因。

2>频率高。跑的过程爬地、后摆、腿等连续动作都要快,不能消极等待。如何快不来呢?主要是小腿和踝关节力量差。这方面我注意加强辅活动。如跳绳、向上小步跑、蹬跳,弹性跑等来发展下肢力量。另外加强大腿后肌群收缩力量。

3>步幅大。跑的步子不仅是快,还要把两腿迈开,这样必 须加强腿部力量训练,多做各种跳跃运动的练习。如立定五级 跳、立定十级跳、蛙跳、40M--60M跨步跳、跳台阶等,另外加 强抬腿压腿练习。

4>摆臂正确。跑的过程中要摆幅大,有力、向前后摆动,摆动方向和下肢配合协调,才能有效地提高短跑成绩。摆动的两臂正确有力,可增加后蹬力量和速度。这方面我注意采用各种负重与不负重的摆臂练习方法。如俯卧撑、哑铃扩胸、哑铃侧平举,原地站立自然摆臂等练习方法,培养正确的摆臂动作。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

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

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致于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偏重于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同时,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的许多意志品质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如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专项练习、耐力练习、速度练习如果简单的采用分组跑的方式,往往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从而逐渐失去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把握好初中学生喜欢相互竞争,乐于接受游戏的方式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把练习的方式进行改变,多采取小组竞赛,游戏,以及情景设置,激励,奖励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也感觉体育课的时间过的很快,长久以来就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优良的意志品质,同时,教学质量也得到的保证。

分析现在初中体育考试的项目设置,还是以检测学生基本身体素质为主,我曾经作过一个对比,开学时测试学生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实心球的成绩,不进行技术指导,单纯的进行两个月体育课的速度练习之后,重新测试学生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实心球的成绩,提高幅度达到10%以上,学生重新找回了信心,老师也找到了自信,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上一篇: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下一篇: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