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视野下体育课学习兴趣培养探究

时间:2022-09-19 02:44:41

成才视野下体育课学习兴趣培养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体育课通常在室外上,周边环境可能比较嘈杂,容易受到干扰,无法拥有室内课堂教学的安静。因此,教师若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组织教学中就要排除干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起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否则,如果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锻炼和学习没有兴趣,就无法集中注意力,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身体得不到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无从谈起,影响学生的成才。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

一、树立教师形象,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在教学中主动去关心和帮助学生,在教学中融入自己对学生的爱,使得自己的言行举止能被学生所接受和喜爱。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体育教师经常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体育教师更应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注重用自己的言行、品格、修养来影响学生、教导学生。具体来说,就是体育教师除了要具备健美的体魄,能用优美的示范来教会学生运动项目,还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渊博的知识储备,来影响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喜欢自己,激发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师做到了良好影响、正面引导,学生就会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并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和锻炼,这一切都源于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艺术中的难点,也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的晴雨表。教师要凭借自己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探索,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尽量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练,让学生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根据年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很重要,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将学生的心理、情绪调到最佳状态。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善于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根据体育课的教学特点,在导入课堂时,我会结合场地环境、条件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创设出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主要包括:活动场地的布置规划、学生的队形、活动内容及组织手段等方面。热身活动很重要,旨在调动起学生的运动热情,为运动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有时,我会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性播放一些或激情或舒缓的音乐伴奏曲,与学生一起随着节奏,或者模仿各种动物跳跃的动作,或者自编自舞,或者做听音乐做动作的唱游游戏;有时,我会让学生自由运动、自由练习、小组结伴练习……这种热身,不仅诱发了学生的运动激情,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授课内容的正式展开做了良好的铺垫。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特征,为他们制定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会,学有所进。

开始、准备、基本、结束,这四个部分构成了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这四部分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生情绪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做好上课准备;上课开始时,教师要特别重视此时的组织教学,通过一些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稳定他们兴奋的情绪;基本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做到语言生动,精讲多练,注意调整练习方法,适当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竞争性游戏,采用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束部分,是学生情绪极易松懈的阶段,教师更应重视此时的组织教学,可以通过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帮助学生顺利结束练习,并做好课堂的小结。

三、培养小体育组织者,让学生“玩”出兴趣

为了培养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上课时,我会事先观察他们,先从中挑选一名学生,有意将他培养成一名体育活动的小组织者,即小体育教师,由他代替我来进行授课。渐渐,我会将小组织者培养、发展成五个,最后,渐渐使全班同学都有能力成为小体育教师。这样做,使整个体育课堂变得生机盎然,学生不但增强了对体育课的兴趣,还调动起学生认真上课、积极争当小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在课上,“小教师”要检查同学们的穿戴是否符合要求,站队是否整齐,报数是否响亮,精神面貌是否良好。如果有达不到要求的同学,小教师就要给予提醒。在这个检查和执行的过程中,在要求别人遵守规定的同时,小教师就会不知不觉地对照自己,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无形中,小教师的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长此以往,这种在学生中培养小教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学生在“玩”中提升了自己对体育课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通常是把体育活动看成是一种游戏,一种玩的形式。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让他们模仿兔子、青蛙等各种动物做跳跃动作,让他们体会动物们是如何跳跃的,学生们会兴致盎然、乐此不疲。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身体。

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生新课时,对学生而言也是新的知识,教师就要积极探索如何将新知识精准、巧妙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轻松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在教学中,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要改变班级只是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的现象。因此,上课之初,教师不要开场就讲解新知识的要领,而是要为学生尽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比如:组织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学生在接触新知识之初,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能积极地讨论和分析问题。教师则参与讨论的整个过程中,根据学生讨论分析出来的内容进行整理、删改,并及时讲解、示范。最后,新知识的难点问题自然而然就得以解决,自然而然就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在这整个学生积极参与探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掌握了新知识,并且记忆深刻。同时,教师为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扎实,可以结合新知识,将近问与远问找到契合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很好地融会贯通。

对学习内容进行重复练习,才能形成技能,所以练习也很重要。作为教师,应该重视优化练习设计,只有练习设计优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调、枯燥、乏味地不断重复练习,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长此以往,更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优化练习设计,使练习充满乐趣和吸引力。比如,在练习前滚翻时,我会安排多种方法让学生交替练习: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并且让他们相互比赛,相互评比打分,这就增加了练习的乐趣。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知识。这期间,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的主要方法是: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并要根据孩子不同的身体条件,对他们分层要求,使得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提高。

五、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重复反复性地练习,难免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应注意变换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让学生的兴趣具有持续性,推迟学生疲劳现象的发生。根据学生喜欢娱乐性体育活动,喜欢竞赛的心理,我设计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游戏,比如追逐、接力、传递、运球、换物游戏等。我还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踢毽、跳绳、打篮球、打乒乓球、趣味游戏等项目上,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给了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学生就会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感,激发起运动热情。启发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小组练,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高组织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应为学生随时创造一个能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做简单分析、对教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活动环境。这种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一个巩固知识、剖析自己、相互交流、公平竞争的平台,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后进生而言,更是一种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的阶梯。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才能真正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这也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体育活动,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健身的热情,调动学生热爱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且,这对学生今后的身体素质、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既提高了身体素质,又提高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拼搏精神等综合素质。

总之,体育教师应该运用丰富多彩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比如,选择一些学生成立校运动队,使他们成为学生中的运动骨干;举办运动会,给学生锻炼、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外,在家中,也要鼓励学生多锻炼,可以让学生自备器材,选择适当的场所加以练习。同时,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年龄、身体素质的差异,因人而异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培养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爱上体育课,爱上运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使其早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浅析《东京家族》的独创性及其社会意义 下一篇:阿奇霉素的药物不良反应68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