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大圩三水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时间:2022-09-19 02:23:11

广西贵港市大圩三水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摘 要:本文对大圩地区三水型铝土地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控矿规律作出分析,总结了该类型铝土矿的找矿标志,可供同类地区铝土矿找矿借鉴。

关键词:广西贵港市三水铝土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一、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大瑶山凸起南部龙山鼻状背斜南东翼的贵港向斜中,出露地层包括泥盆系、石炭系、第四系,铝土矿含于第四系中的红土层。

⒈地层

泥盆系上统融县组、泥盆系中统东岗岭组、石炭系下统岩关阶、石炭系下统大塘阶:主要岩性为碳酸盐岩,局部夹硅质岩。

第四系:按岩性自上而下可分为:

冲坡积层:由褐黑色、褐黄色亚粘土夹岩石碎块组成。局部残留有泥炭质粘土层。

红土层:上部为三水铝土矿层,下部为网纹状粘土层。

⒉含矿红土风化壳

含矿红土风化壳剖面,在垂直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自上而下一般为:

①表层红土层:为暗红色疏松状粘土夹少量细粒矿石,含矿量6~24kg/m3,原矿样品平均品位A12O334.21%,Fe2O316.76%,SiO226.86%。厚度0.1~1.90m。

②铝土矿层:由暗红、褐黄色疏松状粘土及大小不等的矿砾组成,矿石块度一般为0.5~3cm,个别为130×120cm,大部分直接露出地表。矿体厚度为1.74~3.67m,含矿量350~814kg/m3,净矿石品位:A12O321.14~27.53%,Fe2O331.31~48.11%,SiO210.43~20.22%,灼失量13.12~17.82%,A/S1.18~1.84。本层与上覆表土层有明显的分界线。

③网纹状粘土层:由浅红、棕黄、灰白等杂色粘土夹少量矿石组成,局部粘土呈暗红、灰白色网纹状、斑状。粘土粘性及湿度比上层大,近静水位附近普遍受锰质渲染,含矿量6~63kg/m3,平均品位:A12O334.10%,Fe2O317.78%,SiO225.48%,灼失量15.50%。本层与上部铝土矿层分界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含矿量变少,且呈渐变过渡关系。已揭穿厚度6.70m。

④半风化基岩:由浅黄、灰白色粘土夹半风化岩石碎块组成,向下逐渐过渡到新鲜基岩。

二、矿床(体)特征

本区三水铝土矿主要分布在泥盆系、石炭系上的岩溶准平原内,赋存于碳酸盐岩红土风化的低丘矮岭和台地中(第四系钙红土层、残坡积层),严格受层位、岩性、地形地貌等因素的控制。分布于台地上的矿体,连续性较好,规模大;分布在低丘矮岭的矿体,连续性较差,规模较小。矿体埋藏浅,绝大部分矿石直接地表。

①矿体特征

本区矿体在平面上呈面型状、港湾状分布,在剖面上呈层状、似层状,产状与地形产状一致,倾角一般为2°~8°。矿区初步圈定含矿红土分布范围34 km2。初步查明矿体7个,单个矿体长1200~4000m,宽100~1900m,面积0.70~4.56km2,7个矿体总面积15.15km2,包括其它零星矿体,面积共16.34km2。(②号矿体分布面积4.56km2),矿体厚度一般为1.74m~3.67m,最大厚度9m,品位:A12O321.14~27.53%,Fe2O331.31~48.11%,SiO210.43~20.22%,灼失量13.12~17.82%,A/S 1.18~1.84,含矿量350~792kg/m3;平均厚度2.33 m,平均品位:A12O323.85%,Fe2O340.21%,SiO214.47%,灼失量15.94%,A/S 1.65,含矿量673kg/m3。矿体出露高程为44~73m,大部分出露在44-58m(静止水位高程41m)。各矿体特征见下表。

广西贵港市大圩铝土矿区矿体特征表

②矿体厚度、含矿量及粒度变化情况

据初步统计,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58.44%,含矿量变化系数为35.11%,粒度≥5cm的矿石占总含矿量的6.77~8.86%,5~3cm的占3.95~4.80%,3~1cm的占27.82~34.10%,1~0.1cm的占52.24~62.06%。

③矿石特征

矿石表面呈褐黄、褐红、褐黑等色,多呈凹凸不平疙瘩状,断口呈褐红、浅褐色、灰白、褐黑等杂色,矿石有三水铝矿、高铁三水铝矿、含锰铁铝矿等矿石等。

④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以半自形-它形微晶结构,显微磷片泥质结构为主,次为充填交代结构,骸晶结构。

矿石构造:结核状、复结核状、豆状、鲕石状、蠕虫状、不规则状。

⑤矿石化学成分

根据净矿石基本分析结果统计,矿石的主要组份A12O3、Fe2O3、SiO2、烧失量共四项占总量的90~97%。其中,18%≤A12O3<20%占5%,20%≤A12O3<25%占70.00%,A12O3≥25%占25.00%,最高品位为27.53%,品位变化系数为6.74%;Fe2O3<35%占13.33%,35%≤Fe2O3<40%占35.00%,40%≤Fe2O3<45%占45.00%,Fe2O3≥45%占6.67%;SiO2含量均大于10%,其中10%<SiO2<12%占23.33%,12%≤SiO2<14%占35.00%,14%≤SiO2<16%占21.67%,SiO2≥16%占20.00%。

⑥矿物组份及变化特征

根据净矿石样品(>1cm的净矿石,基本分析为A12O3含量23.66~31.20%,平均25.81%)的物相分析结果,其中三水铝石含A12O313.23~22.64%,平均16.22%,即有效三水铝占总A12O355.94~72.56%,平均62.07%;高岭石含A12O36.97~9.82%,平均8.60%,占33.32%;一水铝石含A12O30.59~1.59%,平均0.94%,占3.6%。即本区铝矿物主要为三水铝石,次为高岭石,极少量一水铝石。铁矿物占30~50%,主要矿物为针铁矿,赤铁矿;硅矿物主要有高岭石、绿泥石、石英等。

三、矿床成因及控矿规律

⒈矿床成因

大圩铝土矿区地处亚热带炎热多雨气候区域,区内的岩溶洼地广泛分布红土物质,堆积铝土矿则赋存于红土碎屑中。因此,红土化作用是促成含矿母岩形成堆积型铝土矿的主要成因。

现代红土研究表明,三水铝石是红土风化壳或红土型铝土矿中最主要的含铝矿物,在红土化过程中,受亚热带多雨季风气候影响,含矿母岩遭受强烈化学风化,大部分元素的化合物都被淋失,母岩中的铝硅酸盐岩类矿物在酸性条件(H2CO3)下分解,生成粘土矿物(高岭土),粘土进一步脱硅(SiO2),形成A12O3即三水铝石,而A12O3一般稳定,仅在较强酸(Ph8)的环境下以络合离子(A13+或A12-)存在,故造成Al元素的残留和富集。

⒉控矿规律

矿区三水铝土矿分布范围、厚度,严格受层位、岩性、地形地貌制约。

•地层及岩性控矿

矿层位于泥盆系、石炭系碳酸盐岩上的第四系更新统中上部;矿层下部基岩必须是灰岩或白云岩,有硅质岩或硅质岩碎块分布的地方则没有矿体出露;

•地形地貌控矿

控矿地貌为广阔的红土化溶蚀平原或准平原低矮丘陵区。矮丘为连成一片的圆顶或较开阔的土坡,土坡坡角较缓3°~10°,地形高程一般在90~120m,高差一般小于20m,很少超过40m。而溶蚀残峰前20米内(个别地方达100米)一般没有矿体出露,水田、水库边(或底)等低洼地带则见矿厚度较小多在0~1.2米之间。

四、找矿标志

⒈直接找矿标志

出露地表的堆积型三水铝土矿是本区的直接找矿标志。

⒉间接找矿标志

①地层找矿标志

本区的堆积型三水铝土矿床赋存于第四系更新统松散沉积物中,其下伏基岩均为泥盆系或石炭系的碳酸盐岩。这些地层是本区堆积型三水铝土矿床的间接找矿标志之一。

②地形地貌找矿标志

含矿层位分布的岩溶盆地是形成堆积型铝土矿的优良场所,原生岩层经风化剥蚀脱离母岩后形成了富铝红土,堆积就位于缓坡、坡脚、岩溶准平原,在地表水和基底碳酸盐岩地层排泄水的反复作用下,杂质遭到淋滤,形成厚度较大,品位较高的三水铝土矿。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提高油田堵水效果的初步认识 下一篇:高炉炼铁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