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2-09-19 01:29:26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工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我国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一定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因而需要采取相对的应对措施降低其破坏力。基于此,本文就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来说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目前我国水能资源开发率仅为百分之十几,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因此,我国在利用水利资源方面,在保证日常使用的前提下,还需要建设更多的水利工程,以使能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但是水利工程通常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除了会对水文环境产生影响外,还会占用土地资源而影响土地利用。水利工程建设不仅会在施工过程中占用土地资源产生废渣,而且临时性的水利工程建设也会占用土地资源,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开掘和堆砌土地是水利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土壤堆放的不合理会影响周围植被的生长,还可能出现堵塞河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会影响水文环境和土地利用,还会破坏生态平衡,进而污染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建设会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引起一些稀有水生物种的灭绝,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对水生生物的食物链产生影响,甚至能够引起瘟疫灾害。

(三)对民生的影响

在我国历史上,很多水库建成之后,对民生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如我国的丹江口水库建成之后,由于当地的水气变得充分,原有的干燥气候变得湿润起来,有利于蚊虫孳生,最终形成了小范围的疾病传染。细菌性痢疾、霍乱、血吸虫病等都有可能因此而产生。也正是有这样的情况会发生,在新建一所水库时,设计方案中就会首先考虑到这类民生问题。

另外,由于兴建水库,也有可能会导致移民现象发生。原有居民的生活条件、土地使用情况、生活水平等都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居民在迁到新的地址后,能否迅速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也应是考虑的内容。

(四)水利工程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成后,会对周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水库蓄存了主要降雨期的洪水,防止了对下游河流两域的水灾,对两岸居水来说是好事;如果下游地区在干旱季节水库也可适当地放水,有效解决部分旱情;但是,它也会形成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在非汛期,它截断了上游的河水,导致下游河流或湖泊等因失去水源而干涸;也因此会使下游地区的水位下降,下游河流因水流减少,也会导致自然净化能力减退,进而影响到水质的变化。

(五)对文物等的影响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文物古迹。如果在某个地方计划兴建水利工程,也要考虑可能对文物和景观带来影响。这一问题不但要认真考虑,还要高度引起重视。因为一旦工程被设计出来,如果地点在国家保护的文物所在地的话,即使工程已经开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最终也会被迫停下来。既浪费了大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影响损失。如果是在自然保护区附近,各种需要保护的的动物、植物,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更应认真分析,仔细对待。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策

由于我国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人口基数大,水资源需求量高,因此才更需要大力发展好水利工程建设。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水利工程发展得还不是十分理想,水利工程建设还没有很好地做到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而这些问题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及公民生活质量,所以迫切地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水利问题。

(一)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规范水利建设行为,将水利施工建设方案科学合理设计,本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施工,并按照严格法律法规的规定程序进行施工。对环境破坏严重、影响当地居民健康安全的施工建设进行依法调整优化,若其存在问题严重,可考虑工程暂停,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制订河流流域可持续性发展规划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河流的流域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就需要重新对河流进行规划评估,进而制定出一套更加合理的河流流域规划。而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河流发展规划更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样才能使得制定出的新的流域发展规划更加科学。

(三)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是现阶段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更需要特别重视。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要特别注意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部分更加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加强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另外,还要加强全民的节水环保意识,从根本上防止水土流失。

(四)实现水利运行管理机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要想保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制订出一套更完整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不断地深化改革。另外,行政管理部门也要更加严格地规范市民的取水、用水环节,结合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加强对水资源配备的统一管理。

(五)加强生态设计的应用

通过生态设计的应用,提高水利工程的环保性、生态性,提高水利工程效率、质量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正确处理好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工程建设中,不仅考虑施工方面的问题,更多考虑施工管理、安全生产、生态保护方面的问题;不仅考虑经济效益最大化,更多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组合,寻求二者结合的最优方案。

三、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方案

(一)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遵循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原则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通过深入分析工程、自然、人类三者之间关系,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研究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在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共赢。

(二)综合运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资源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循环和综合利用水利施工资源不仅能够节约成本、保护环境,还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在水利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水利资源循环再生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及时处理施工垃圾,变废为宝,实现工程经济收益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把废渣用于沟地填充,不仅不会了生态环境,而且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与生态环境保护优势互补、平衡协调发展。例如,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利用土地资源,而施工时不免会在土地中挖掘出废渣,如果不能加以利用而随地丢弃会浪费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施工时还需要占用土地资源来开展施工项目建设工作,也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因此,如果对上述情况置之不理就会产生土地资源的浪费,如果综合考虑上述情况就能对土地资源进行共生利用,既能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降低施工成本,又能收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四)充分利用工程施工现场的主体空间

充分利用主体空间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区域空间在整体上进行创造性组织和布置。要想实现施工现场空间的合理利用,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的土地资源,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控制水流速度,全面规划施工现场设施;最后,科学制定施工方案,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促进的作用,而生态建设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能否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并影响着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发展。因此,生态建设刻不容缓,尤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更应该注重生态因素,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寻求经济发达、社会进步、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的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阳大兵.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钱新月,单桂芳.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J].科技视界,2012,13:202+221.

[3]杨志义.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9:253.

[4]左婕.三峡工程建设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黄文春,云南省临沧市人,出生于1981年12月28日,工程师,工作单位:临沧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上一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控制措施 下一篇:水利施工新技术发展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