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石油金融体系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09-19 12:41:21

构建我国石油金融体系的路径选择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石油与金融的结合越来越紧。近年来,石油越来越敏感于全球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越来越遭到数以万亿计的投机资金的追逐,石油的稀缺性反倒成为这些投机基金进行大肆炒作的“尚方宝剑”,石油价格已经不再仅仅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石油安全问题已由“供给安全”向“价格安全”转变,石油已经化身为金融市场里的一个交易标的物。石油期货、石油掉期互换、石油基差期权等衍生工具的迅猛发展,石油期货交易市场、石油现货交易市场、石油衍生品市场、石油美元市场的互动,已经使石油经济系统变成了一个高度复杂、精密的金融市场。当前,经济全球化下的竞争已经是实物市场与虚拟市场联动的全方位竞争,石油和金融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石油市场正发展成一个带有金融化特点的多元市场。

近年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赖度分别为51.3%、53.8%和56.5%。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无疑会给我国石油安全带来很大压力。要保证石油安全,则有必要建立起我国的石油战略,而石油金融战略是石油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我国应建立和发展本国的石油金融市场,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根据我国的现实利益需要,利用手中的监管权和规则制定权对市场运行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国际油价的形成过程能反映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以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乃至能源安全。为适应国际石油市场的金融特性和石油企业发展所需要金融支持,亟需通过构建全面的石油金融体系支持我国石油市场发展,保障国内石油供给安全和应对价格巨幅波动不断趋高的风险规避需求。

一、多层次构建石油交易市场体系,搭建石油金融战略的依托平台

世界石油市场的格局决定了石油的定价机制。目前,全球主要的石油现货市场有西北欧市场、地中海市场、加勒比海市场、新加坡市场和美国市场;全球主要的石油期货市场有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而国际市场原油贸易大多以各主要地区的基准油为定价参考,以基准油在交货或提单日前后某一段时间的现货交易或期货交易价格加上升贴水作为原油贸易的最终结算价格。因此,期货市场价格在国际石油定价中扮演了主要角色。石油消费大国的地位,决定了石油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必须建立相应的市场平台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现代石油市场是由现货市场、远期市场、期货市场等组成的多层次交易体系,其中,期货市场居于核心地位。作为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平台,发展期货市场不仅是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必需,还有助于获取全球战略资源配置的主动权,有助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对保障我国石油战略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石油消费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在世界石油价格体系中的定价权亟待提高。一方面,现有的国际石油定价体系并不能充分反映东亚的石油供需格局,导致我国进口石油的价格偏高;另一方面,波动剧烈的石油价格也使国内企业迫切需要更为便捷的国内价格避险渠道,发展石油期货迫在眉睫。我国虽然有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以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四大期货交易所,但是和石油金融直接相关的期货品种还尚未推出,间接相关品种也仅仅是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燃料油期货而已。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应将建立我国石油期货市场作为实施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和建立石油金融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并尽快付诸实施。具体而言,第一步是现货市场、中远期市场的建立。从市场主体角度来看,我国石油市场的主体资格逐渐放开,市场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石油产业的大规模重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石油零售、批发经营的放开,带动了我国石油现货交易市场的活跃和交易量的扩大。目前,我国已有定位于现货中远期交易的上海石油交易所、大连石油交易所及北京石油交易所。但是,目前由于石油两巨头控制油品进口、炼制和市场供给,使现货市场上供需交易双方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在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我国现货、期货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二者都没有很好发挥功能,现货期货市场间出现了巨大缝隙。我国上述四大期货交易所如果能在成品油及石化产品中远期交易方面推出更多石油品种,能够弥补我国石油市场的不足,将推动现货集中市场的发展。

第二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石油期货市场。期货交易原本是现货交易基础上的一种衍生产品,但在国内期市发育缓慢的背景下,现有期货交易产品没有很好发挥其应有的提升、指导、规范现货市场的功能。对我国这样的石油需求大国来说,参与以石油期货市场为主的国际风险市场的竞争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选择。因此,当前应该把建立我国石油期货市场作为国家石油安全战略核心。而石油期货市场是建立在开放、竞争的石油市场基础之上的。一个健康运行的期货市场,需要在无垄断的情况下,供需完全靠市场来调节。目前,我国还不具备推出真正意义上的石油期货的条件。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国内的石油产业和市场很独特,管制太多,垄断也太多,基本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和国家发改委来主导。石油市场中石油、石化寡头垄断的格局十分明显,市场缺乏主体多样性和利益多元化。在这种市场格局下,别的石油企业很难真正进入到石油市场中来,推出石油期货交易便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要把市场组织起来,最基本就是比较少的行政干预;要打破石油市场的垄断,培育市场主体;尽快丰富现有几大交易所的上市交易品种,扩大交易量,形成几家交易所有效竞争的格局;尽快创造条件推出石油期货产品,逐步形成自己的报价系统,积极融入全球石油定价体系,争取在10—20年的时间里,改变伦敦、纽约等交易所垄断国际油价的格局,逐步增大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争取更多的国际定价发言权,达到规避风险、跟踪供求、调控市场的目的,正确快速引导石油生产、经营和消费。

第三步逐步推出石油衍生品场外交易(Over-the-Counter,OTC)。石油OTC交易多以现金交割,信用资质的建设是个关键。国内石油交易商必须要有较强的信用评级,才能推动此类交易的开展和扩大。而且交易主体中大型金融机构如银行、基金的参与必不可少,目前只有部分国内银行获准开展金融互换交易,制度上还未放开金融机构参与商品衍生品交易,内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难以参与石油互换、期权等更复杂的衍生品交易。随着石油市场交易的开放,监管部门要鼓励金融集团投资石油衍生品市场,这将成为国内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如果我国的石油市场能够提供足够的标准化金融产品,我国企业就不必或者减少到境外市场,特别是境外的场外交易市场上开展交易,其交易风险也将因此大大降低。总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规范、高效的多层次石油交易市场将是我国石油金融战略的依托平台。

二、多渠道营造石油银行系统,加大石油市场的金融支持力度

石油银行是当今国际油价日益成为举世瞩目焦点的市场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概念。目前,全世界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石油银行。所谓石油银行,是指具有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特征,按照银行业制度进行管理和运营的金融机构。同时,石油银行的市场操作会对石油货币的汇率产生影响,而且部分石油银行将以营利为目的,因此,石油银行兼有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本文提到的石油银行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某些专业银行或综合银行创新业务服务,像英国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一样向我国石油相关企业推销风险管理方案,设计石油场外衍生品给终端用户、炼油商。二是大型商业银行为石油石化企业海外发展的贷款担保政策。在油价行情出现波动,引起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出现大型项目融资及生产资金问题时,国家能源领导部门应协调大型金融机构对石油石化的贷款担保项目,向国内石油天然气企业增加贷款,解决资金问题。在融资方面,在适当放宽对大的国家石油公司境外融资、外汇担保的限制外,可考虑由国内一流银行,主要是政策性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或交通银行,为项目的境外融资(特别是其中的出口信贷)提供担保或转贷;如果项目带动国内石油设备、物资出口,则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为项目提供出口卖方信贷。三是在某个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或中国进出口银行,建立专门从事境外投资保险业务的机构,并责令该行借鉴国际惯例制定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保险办法。国家应明确规定:凡海外石油投资项目,其国内母公司应根据出资情况和投资所在国或地区的风险情况向该机构申办保险。四是建立专门支持石油投资和石油储备的储备银行。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前,我国石油领域的投资需要2.3万亿美元。因此,仅靠一般的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或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很难从根本上满足资金的需求,必须建立专门支持石油产业的投资和能源储备银行。政府可以协调外汇储备机构、石油企业、银行、投资基金等,设计一系列约束与激励制度,鼓励和支持石油企业或金融机构出资建立石油战略储备银行,并允许它们在石油战略储备基础上发行证券,这些证券可以作为资本金,也可以作为质押贷款的标的物,甚至可以在市场上交易。这一机制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不经国家批准不得动用石油战略储备的现货,政府有权在特定条件下回购或征用石油战略储备现货。石油银行的建立是构建石油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这对稳定油价,推动石油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石油银行实现了政策主导型机构的职责,直接贯彻国家的宏观政策;另一方面,又大大发挥了市场主导型机构的作用,稳定和开发了石油及金融市场。

三、多元激发石油金融创新的内生动力,增强石油金融“软实力”

石油金融产品的创新是建设石油金融体系的基础。在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基本面的背后活跃着各类金融资本,它们推动了石油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并使衍生品的定价和避险功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石油衍生金融产品交易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技术进步带来的电子化、全球化交易机制创新,清算所也开始允许场外衍生金融产品通过现有场内清算系统进行清算,场外交易和场内交易在产品、交易方式、清算等方面越来越趋于同化。场外石油衍生金融产品除了远期、互换、期权外,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产品,比如价差互换(Spread Swap)、分享互换(Participating Swap)、障碍期权(Barrier Option)、裂解价差期权(Crack Spread Option)、日历价差期权(Calendar Spread Option)等等。除了上述已经较为标准化的产品外,OTC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还可以设计和提供更加复杂的、结构化的石油衍生金融产品,满易者的个性化风险管理的需求,如混合型策略(hybrid strategies)就是将基本的互换与期权进行组合,创造高度结构化的金融产品和风险组合,来满足客户的特殊保值需要的风险对冲策略。石油金融衍生品是金融经济学家近年来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目前在自然资源开发、公司战略、企业兼并收购、风险投资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之,要完善石油金融体系,就必须贯彻金融创新理念,鼓励新思维、推出新产品。只有这样,石油金融产品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也只有将创新金融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石油金融体系健康有效地运转。

四、多途径形成石油基金组合,拓宽石油投融资渠道

石油基金是主要投资方向在石油行业方面的基金。石油基金在国际上已经很成熟,但在国内还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一直没有开放原油市场的关系。在国际上,石油基金不仅可以是个人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工具,而且可以成为机构投资者投资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组合资产。所以,石油基金具有非常得天独厚的运营价值。从现代金融角度看,石油基金是石油金融体系的核心和基础,设立石油基金是积极促进石油产业和金融资本对接的有效途径。一是由国家财政设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使我国国有石油公司获得一块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其“走出去”。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的筹集渠道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从石油地质事业费和储量有偿使用费中划拨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海外石油投资;②从中央对外贸易发展基金和对外合资合作援助基金中划出部分资金;③全部的石油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在基金的使用上,对海外石油投资的风险勘探部分,可以部分或全部无偿资助;对项目的开发投资或操作费用部分,可申请无息贷款,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仅收取使用费(费率大大低于同期商业贷款利率)。二是建立国内石油金融投资基金。石油金融投资基金,以中短期盈利为目的,它主要是为石油基金的投资者带来高额的中短期投资收益和资本积累等;由专业投资机构利用各种手段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石油期货期权市场、国际货币市场以及与石油相关的证券市场上进行石油实物、期货、期货期权、债券、汇率、利率和股票等的投机操作,赚取价格波动差价,为“石油金融”操作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石油金融投资基金实质上还是属于一种期货交易方式,具有期货交易所具有的特点如使用杠杆、买空卖空、通过特定的交易策略从短期期货价格波动变化中获利等等;同时,石油投资基金又具有基金的特点如专家管理、组合投资、规模效应等,而又不同于一般期货交易。正因为石油金融投资基金具有期货交易与基金的双重特征,才使其具有更独特的功能:通常在期货市场为石油及石油制品现货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为油品现货价格进行保险。利用期货期权交易策略为期货套期保值再增加一道保险,减小期货市场的风险敞口;在金融期货市场上进行外汇、利率的套期保值和期权交易,确保交易中货币币值的相对稳定,锁定经营成本;进行股指期货、期货期权交易,优化投资组合,提高收益和安全性,降低整体石油及石油制品的交易风险,增加企业盈利的机会。三是财政设立国家石油平稳基金。我国确保石油安全主要为了保障供给安全,在目前的石油供给格局中,扩大来源的多样化和价格风险的控制是确保石油安全的重要内涵。而国家石油平稳基金的设立则是保障我国石油供给安全的最有效举措,具有以下用途:①为了达到石油进口来源的多样化,鼓励石油石化企业“走出去”战略;②为了储油,确保对石油资本的有效管理,通过理性投资使其升值;③对偏远地区供油补贴;④研发新能源;⑤鼓励石油探勘等用途。四是允许民间设立中国石油产业投资基金(石油类私募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在国内处于起步期和成长期的过度阶段,虽然各方面条件尚待完善,但发展潜力巨大。产业投资基金(简称产业基金)是私募基金的一种,是按照投资基金运作方式,直接投资于实业项目的金融工具。它是指一种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多数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或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委托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从事创业投资、企业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实业投资。设立石油产业投资基金,可用于在国外投资外国股权和固定收入金融工具;或者投资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石油期货期权市场进行石油实物、期货、期货期权交易;通过股指期货、期货期权交易,优化投资组合,提高收益和安全性,降低整体石油及石油制品的交易风险,增加盈利的机会。

五、多方位灵活运用外汇储备,加速石油金融互换,增加石油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特别信用证,但外汇储备绝不是越多越好。国家应考虑外汇储备的边际生产率和增量机会成本来确定适度的外汇储备总量,并根据储备资产安全性、流动性与赢利性之间的替代关系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结构。过多的储备意味着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但是,储备规模过低又不能满足货币当局执行其外汇管理职能的需要,我国外汇储备在这两难中不断地增加。截止2011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017亿美元;截至2011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31811.48亿元,较2011年三季度末净减少206亿美元,这是我国外汇储备1998年以来的首次季度负增长,资金流出的迹象愈发明显。尽管如此,我国的外汇储备依然雄踞全球首位,规模巨大。这实际上也孕育着较大的市场风险,汇率的波动必然使外汇资产暴露在风险的敞口之中。因此,石油储备进入外汇储备,对于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组合来说也是有利的。通过把石油安全与金融安全联系起来考虑,把单纯的货币储备及外汇储备与更灵活的石油等资源的实物储备、期货储备密切结合起来,把石油期货仓单视为一种新的国际货币,参与外汇组合,建立“石油金融”体系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战略。当然,外汇储备的调整措施需要考虑我国宏观经济需求和金融稳定状况,也要考虑世界经济和石油价格的波动趋势,但是放弃市场机会不是积极的行为。在专家论证合适的市场环境下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政府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化成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不失为一种选择。目前,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不论对石油进口国还是石油出口国都是灾难。跌宕起伏的国际石油价格给我国经济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但也给了我们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把部分外汇储备直接转化为石油储备,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保障国内石油供应、稳定国际石油价格、提高外汇投资回报。

目前国际上有8000亿至10000亿“石油美元” 在流通,造成了极大的汇率风险和美元贬值风险。因此,我们不能不尽力寻求石油交易的货币多元化,寻求与交易国家之间货币的双边互换合作。为防止美元贬值和全球金融泡沫对我国外汇储备收益的影响,应该将庞大的外汇储备通过购买石油矿产资源或建立战略储备库的方式,把单纯的货币储备与更灵活的石油金融产品结合起来,即把石油金融合约如石油期货合约、石油债券合约等也视作一种新型的储备货币,将石油安全与金融安全联系起来考虑,用外汇储备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建立石油仓单,利用国际期货市场到期交割的交易制度,将外汇储备转化为原油资产,建立石油外汇储备。这样,既能使过多的外汇储备向实物资源转化,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市场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积极参与全球原油的定价。

近年来,石油战略储备的启动成为我国石油安全措施实施的焦点。虽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是保障我国石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的重要手段,但它远不是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全部。从石油战略储备着手,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同时分散购油风险,加大节能措施并多渠道建立能源供应等,都是我国石油安全战略所不能忽视的。目前,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地方石油储备、企业商业储备和中小型公司石油储备为主体构成的我国四级石油储备体系化建设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未来可根据需求发展趋势,酌情增加石油战略储备规模和类型如将庞大的外汇储备部分转为石油资产储备,积极发展石油资源储备。此举既能化解目前高额外汇储备的压力与风险,又能部分缓解我国日益面临着石油安全的威胁。

总之,多方位灵活运用外汇储备,加速石油金融互换,增加石油外汇储备,丰富我国石油储备的资源和手段是保障我国石油供给安全乃至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六、多视角择机推动“石油人民币”体系的建立,促进人民币的崛起

进入21世纪以后,美元是一个比较贬值的状态,但是我们在原油交易的时候用美元结算,而且石油生产国用美元结算,美元成了它的整个收入的最重要的部分。美元之所以是“石油美元”,是因为在国际市场上,石油绝大多数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正因为如此,石油货币美元贬值,使得今天油价攀升——当然,原油价格暴涨并不都是美元贬值所致。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元与黄金脱钩后与石油画上了无形的等号,这是当时美国的整体实力使然。当时,美国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其他成员国协议,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确立其全球货币的霸主地位,目前约有1万亿“石油美元”在国际上流通,世界贸易和各国中央银行储备2/3的比例都是用美元来计价的。

诚然,“石油美元”在石油贸易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而随着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断调整,其地位也在发生变化。美国经济的衰退和美元的持续贬值,造成世界以美元计价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飙升,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不足。特别是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国,靠虚高的油价换来贬值的石油美元,国家财富大幅缩水,部分产油国已经提出并开始尝试在石油贸易中放弃美元,转而采用其他货币或一揽子货币,石油美元面临严峻的挑战。美元现在已经不能够作为良好的计价单位反映石油市场供求和均衡价格,而且美元作为结算货币导致美国项目利差上升并最终引发涉及欧美的全球经济危机。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进程中,一些产油国政府已开始要求其石油买家用美元以外的货币与其结算,故而“石油欧元”、“石油日元”陆续登场,国际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多样化趋势开始形成,不少国家都表示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方式。而我国与他国签订的贷款换石油亦可算是寻求石油非美元化的一种尝试。我国汇率政策已经在逐步改革,与美国适当脱钩正处于进行状态;产油国也已经产生了多币种结算的强烈需求,人民币靠近石油也具有了现实意义,一些产油国也愿意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使用。因此,国家应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国际石油金融市场,积极尝试石油交易人民币结算即“石油人民币”结算,逐步建立石油期货市场,逐步建立石油金融的人民币体系,从而逐步尝试建立“石油人民币”体系。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我国石油交易价格的波动风险,提高我国石油供给安全;而且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货币地位,构建起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战场”,有助于人民币成长为世界货币。

上一篇:浅探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后的管护 下一篇:国际金融话语权及中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