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第2期

时间:2022-09-18 11:46:55

狼与羊的博弈

2006年12月,中国入世5年。几年来,中国认真、全面地履行了入世承诺。如果对入世5年来的经济数字进行简洁概括,最大的描述词应是“突破”: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200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0000亿美元;2006年外汇储备突破10000亿美元;2006年我国GDP将突破20万亿元,比2001年翻了一番。同时,2006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分别突破7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

入世给中国带来了诸多“经济红利”,但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的交锋所带来的伤痕也在隐隐作痛。入世带来的竞争压力促进了中国产业本身的发展,海外市场机遇更让他们跃跃欲试。曾自称为“羊”的中国企业到了异国他乡也逐渐向“狼”进化,融入全球化生存圈。中国制造的商品迅速出现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的贸易顺差在2006年前11个月就已达到1570亿美元的高位,大量的市场占领使许多国家也相继发出了当年中国入世之初“狼来了!”的惊呼声,专门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和摩擦此起彼伏。

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以低价策略挤垮进口地企业,使得当地的“羊”们都难以生存,相信未来中国 “狼”们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儿去,因为接踵而至的必定是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在国际经贸领域中贯彻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生意大家做,有钱大家赚”,适当地回馈当地的民众,或是以技术或品牌的方式而不是以货物的方式输出我们的产品,也许更能赚得盆满钵满。 (广州/钟雁明)

报关企业国际化的瓶颈

自2002年,随着国际报关协会同盟大会的召开,中国报关企业开始向国际化转型,并在中国海关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深化与世界各国报关企业的联系。但就现状而言,仍存在四大瓶颈。

中国现在已是第三大贸易大国,贸易国际化必然要求中国提高通关速度,而无纸化报关是这一现象的必然结果。但在中国,许多报关企业还是采用纸质报关单与电子申报相结合的申报方法。因此,要适应无纸化报关的要求,必将对中国报关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

报关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但中国报关企业的报关员似乎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主要表现在:工资低、福利差,无挑战性,应酬太多,升迁机会少,因此许多高素质复合人才都不愿意做报关员,或只把报关当作“过场戏”频繁跳槽。缺乏高素质复合人才必将成为中国报关企业向国际化转轨的另一大阻碍。

报关企业扩大规模也将带来资金上的压力。随着报关企业的扩大,经营范围及成本的增加,许多报关企业在保持基本利润的条件下,其承担的担保风险及资金调度等已力不从心了。加上为了扩大新客户而设立分支机构引起的注册资本的增加,也增加了报关企业的资金压力。

政府政策法规对报关企业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入WTO后,中国政府为适应进出口贸易的要求,制订和颁发了许多政策法规,其中很多提高了对报关企业的管理要求。例如,中国电子口岸的建立,促使报关企业必须实施电子化管理,包括电子预录入,电子申报,数据管理等。(南昌/李贤旺)

外贸顺差为哪般

近两年,我国外贸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外贸顺差增长过快。1978年至1993年,我国外贸以逆差为主。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我国实行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措施,外贸一直保持小规模顺差。但2005年顺差猛增2倍,达1020亿美元,2006年前11个月,顺差增长72.4%,达1565亿美元,比2005年全年多出545亿美元。

2006年以来,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增长过快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相互影响和促进,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问题。我国贸易顺差过快增长,推动外汇储备规模持续扩大,增加了我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对外投资规模太小,外汇储备尚缺少有效的消化手段,加上国际游资入境借人民币升值套利,加大了我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外来压力,特别是对美欧的巨额贸易顺差将为其贸易保护提供借口,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

近两年我国外贸顺差过快增长的原因很复杂,从经济规律来看,主要有:一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等因素,使我对美欧顺差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东亚、东南亚对美欧的顺差;二是近年来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产能过剩和产销矛盾突出,导致出口扩大、进口减少,顺差快速增长;三是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在工业品领域的进口替代能力大大增强。此外,人民币升值预期也对我国外贸顺差扩大有重要的影响。

从政策体制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奖出限入”的出口导向型政策的累积效应显现出来。国家通过优惠信贷、退税等手段扩大出口,取得了良好成效,增强了外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但是,出口过快地粗放型增长也助长了国内产业的投资冲动和产能过剩,加重了资源环境的负担,造成较多的贸易摩擦和利益损失。同时,国家通过较高关税、配额许可证和国营贸易等方式调控进口,避免了加入世贸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冲击,但也人为地抑制了国内潜在的进口需求。近两年外贸顺差增长过快与这种政策的长期效应有很大关系。 (北京/潘建生)

另一种“资本投资”

春节临近,扬州的一些企业已经提前开始招工,因为企业主们根据经验已经预见到,如果节前不动手,节后就更难。近年来服装企业扎堆扬州,熟练缝纫工的供求矛盾一直是当地企业的心病。而扬州三布厂的工人工资和周边同类企业相差无几,但他们的熟练工队伍不仅能完全应付当前生产的需要,而且还保存着200多号人的“后备军”。究其原因则是,工厂有很多让工人心甘情愿留下的理由:布厂对前来探望的员工直系家属提供6天的免费吃住;学徒工在厂里不仅吃住全免费,每个月还有厂里发放的200块零用钱……

眼下,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喜笑颜开,但随之而来还有经验丰富的外来务工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

年终岁末,一个合同周期结束后,企业与员工重新面临双向选择,这一问题就更加凸显。我国的许多外资企业脱胎于国有企业,起初为了“降本增效”,一些企业随意降低工人待遇,同时缺少人性化的管理,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意识到这一问题后,许多管理者开始考虑给予员工更高的报酬,但如果没有关心员工的真正需求,仅凭高薪也是很难留住人才的。现在许多企业薪酬福利相当高,但是仍然有较高的员工流失率,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以人为本的理念。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被别人尊重和认同是员工工作快乐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管理者应该创造一种与员工沟通无限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树立“主人翁”的心态,充分尊重员工的个性发展,切实关心员工的心理动向,填平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职位鸿沟,有效地克服制度管人“手脚”不管人“心”的缺陷。只有企业常备“感情”,用工才能“无患”。(南京/陈银健)

上一篇:解析加拿大海关备忘录D13-3-6 下一篇:我们要与美国谈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