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资金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18 10:40:24

中小企业资金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引言

2008年9月1日出现的第一只ST股,让中小企业板块掀起波澜,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高新张铜(002075.SZ)宣布公司股票自9月2日开市时起实行其他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高新张铜”变更为“ST张铜”。

而导致高新张铜沦为ST张铜的导火索是公司在2007年度、2008年第一季度连续出现的较大亏损,引发相关贷款银行对公司还贷能力的不信任,由此提讼要求公司提前归还贷款,并通过法院先后将公司银行账号冻结。

原本是要通过上市融资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最后却还是在资金问题上栽了跟头,戴上“ST”的帽子,这家成立于1999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6年10月成功上市的企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陷入资金泥潭?今后中小企业如何保证资金安全、防范资金风险?

二、高新张铜的资金管理缺陷

(一)存量资金存在风险隐患

所谓存量资金安全性是指资产能够按照原持有目的正常周转,价值不发生减损的状况。理论上讲,任何资产都可能会处于不安全状态。

首先,我们通过反映营运能力的两个财务指标的变动趋势可以发现,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上市后逐年放缓,说明资金回笼速度越来越慢;存货周转率在2006年虽然略有提高,但在2007年又进一步恶化,说明公司2007年度的存货管理效率降低。而且,通过年报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存货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销售收入增长,增值税留抵税额由2006年的1685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3285万元;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下降,导致2007年新计提坏账准备524万元和存货跌价准备2231万元。

高新张铜将大量资产用于抵押贷款,2006年所有权受到限制的资产价值5.74亿元,占总资产的28.97%,2007年受限资产达到9.33亿元,比例提高到40.46%。可以说,企业存量资金的风险在不断加大。

(二)流量资金的管理失控

流量资金安全性是指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能够按照预期的流量、流速和程序进行,不发生损耗的状况。

通过公司现金流量表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栏的历年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公司在上市之前的2003年-2005年该栏数值均为正数,而上市后的两年年报中该栏数值都为负数,而且金额由2006年的-1737.44万元猛增到2007年的-3.67亿元。

2007年的其他应收款年末余额比年初增加3.1亿元,公司在财务报表会计附注解释为“年末公司间资金往来余额增加”,2008年7月9日高新张铜《关于其他应收款的说明公告》,称其与江苏张铜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因业务及资金往来等原因,形成了一定的其他应收款3.679亿元,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而且存在对上述其他应收款不能全额收回的风险。而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获悉,公司巨额其他应收款的形成,皆是郭照相与上市公司前财务负责人沙晓红二人签字授权,未提交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由于其他应收款的巨增,导致公司2007年新计提坏账准备1483万元。

(三)增量资金的后劲不足

增量资金安全性是指企业的增量资金能按预期进入企业,维持企业的再生产的持续进行。这里的增量资金指的是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增发权益资金等融资方式带来的新增资金。当企业发生存量资金和流量资金安全性问题,外部增量资金一旦停止供应,企业就有可能发生“资金链”断裂,从而陷入财务困境。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则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经营风险的大小。从表2的指标变化趋势来看,高新张铜在上市之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有上升趋势,但这种趋势仅仅出现在发行股票的当年,2007年这两项指标又有所降低;而资产负债率指标在发行股票当年下降最快,在2007年则出现快速反弹。银行贷款的逐年增加,使得公司还贷压力增大,财务费用年年攀升;公司在银行的信用状况也大不如从前,在年报上的直接反映就是2007年的年末增加了4.4亿的应付商业承兑汇票,以弥补银行综合授信额度的不足。可以说,公司偿债能力的不断弱化为日后贷款银行冻结公司银行账号早已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三、资金安全问题的背后

(一)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明明是国有控股企业,持有30%股份的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却没有发挥其大股东的监督控制权,郭照相作为公司法人代表,身兼上市公司副董事长和总经理之职,独揽大权,成为高新张铜的风云人物,在2006年被授予“全国建材行业优秀企业家”、“中国管业十大新闻人物”荣誉称号,2007年1月又被授予“首届中国优秀企业家”称号。正是这个口口声声要为社会和投资人创造更多价值的张铜掌门人,在其限售股可流通后分别于2007年12月11日、12日和2008年的3月6日、7日,抛售其持有的部分上市公司股份224.5万股,大约套现2765万元。

而根据高新张铜自2007年12月11日起的高管减持统计,除郭照相之外,两位副总经理许军和周建清也先后减持,而且减持时间完全分布在2007年12月与2008年3月的两段股价高位上。公司高管层利用上市公司为个人输送利益的动机一览无遗。

(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发挥作用

公司内控制度虽然覆盖公司采购、销售、财务、人力资源和公司内部运营的各个环节,不过由于大股东的无作为、公司高管的一手遮天让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恶化,内控制度也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首先,在生产经营方面,公司遵循的是“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但是存货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销售收入增长,存货积压造成的后果就是周转速度下降、大量资金占用以及年末大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是,公司采购部门并没有结合销售情况及时调整采购计划,采取适当措施予以补救;而公司经营战略上对于扩充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稳定销售之间也没有找到一个适度的平衡点,在面对销售增长放缓、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的被动局面时,公司没有及时调整销售战略,加强货款回收力度,导致资金缺口加大。

其次,在投融资方面,公司在股票发行上市之后,募集资金除用于固定资产投入,其余大部分都用于弥补经营上的资金缺口,而同时银行贷款额仍然在不断增加,导致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公司还贷风险在不断加大。显然,公司疏于对资金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最后,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没有发挥必要的作用。江苏证监局于2007年8月对公司开展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时,就指出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独立董事虽然准时出席公司召开的各种会议,但是对于公司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提出更多的异议;另外,公司虽然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但一直没有配备内部审计负责人,审计委员会也没有积极进行督促和指导,内部审计部门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

(三)外部监管不力

面对公司如此高额的银行贷款,受限资产比例的不断加大,审计师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对公司可持续发展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仍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于报表附注中其他应收款不明不白的巨增,审计师没有提请公司披露更为详细的细节,而根据公司《关于其他应收款的说明公告》的内容,其中的很多款项性质都不属于其他应收款核算范围,审计师似乎也没有进行仔细核实。

四、ST张铜留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对ST张铜资金安全问题的剖析,本文认为,中小企业应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一直以来被大型企业、上市企业所关注,其实中小企业更需要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优劣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参与竟争的能力。治理不善将导致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暴露出严重缺陷,甚至丧失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中小企业多数是依靠个人或家族的打拼建立起来的,但是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后,需要用制度来治理公司而不是依靠某个灵魂人物。虽然企业需要真正的企业家,但是企业家并非天生是伟大和高尚的,只有在健全和完善的激励、监督制度的制衡下,才能使他们和股东及利益相关者保持利益上的基本一致。

“内部人控制”是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大障碍,而由于它首当其冲会对公司权益所有者即股东的利益造成威胁,因此,股东提高参与意识,通过行使投票权对经理层给予必要监督和约束,是发现和防范“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关键(邵东亚,2003)。

(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企业应该增强风险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减少风险的影响;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定期检查、评估企业运行过程中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变化,对内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对外分析市场机会和威胁,致力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至最低。企业还应重视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果不能落实到企业员工的行为中,都将是一纸空文(陈汉文、曾艳霞,2006),内部审计就是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最有效的监督,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因此,企业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

(三)完善外部监督体系

建立多层次监督和监管防线,其中最基本的防线是市场监督,用市场的信任与否造成压力和动力,促使中小企业上市公司通过谋求与投资人及市场之间的相互信任,追求长期盈利和持续的价值提升。市场监督之外是法律、法规、规章的监督,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的检查与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和惩处力度,帮助企业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用法规促进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与投资人之间的信任,自觉遵守各种程序性和实体性的规范,同时对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运用多层次监督框架,进行责任追究,提高其违法违规成本(杨华,2004)。发挥中介机构自律和舆论监督作用,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提高审计质量,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鼓励公众参与企业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予以曝光,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上一篇:城市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提升研究 下一篇: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