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 第7期

时间:2022-09-18 09:06:26

任何教学手段只有合理使用,才可能较好地发挥它的功效。因此,要让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该出手时才出手,这样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一、化“腐朽”为“神奇”――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妙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在“无意”中唤醒他们的有意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执教《认识时、分》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妙地将钟面与飞行棋揉合起来,设计出一种“特殊的飞行棋”。在课的一开始,我问学生玩过飞行棋吗?学生们不以为然地回答:玩过。老师接着说:今天我给大家也带来了一种“特殊的飞行棋”,与你们过去玩的飞行棋可不一样哦,想玩吗?学生们的欲望很快被调动起来。接着老师将多媒体课件―“特殊飞行棋”展示在投影屏幕上:棋盘外形为圆形,可在屏幕上玩(如同撒般子),棋子如果走得不正确,棋子还回到原位。多媒体课件还通过文字和话外音描述了游戏规则。我将全班男女同学分成两大组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通过按般子上的点数走棋,让学生认识大格和小格,弄清棋盘上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棋盘上共有多少个小格。游戏活动结束后,学生知道了这“特殊飞行棋”上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中有5个小格,棋盘上共有60个小格。我接着又问同学们:如果我在这“特殊飞行棋”的中心添上一根长长的针和一根短短的针,并且在每一个大格上添上1~12的数,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啦?这时,老师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特殊飞行棋”就演变成钟面图,通过游戏激趣引出课题―认识时分。整堂课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浓厚,很快地掌握了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1时等于60分等知识。发挥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多媒体技术表现功能,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把知识的学习融人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之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二、化静态为动态――呈现知识形成,发展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的功能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不仅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而且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光点闪烁,闪动红领巾实物之角的形状,紧接着把实物(红领巾)的表象去掉,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几何角。然后闪烁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从而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学生接受起来很容易。

多媒体的化静为动,这一优势更多体现在小学数学几何部分的教学中。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一课时,我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平面内左边画出一个角,使其两条边较短,命名为∠1;然后在同一平面的右边画出另一个与其同等大小的角,使其两边较长,命名为∠2。对于没有知识经验的学生,从视觉上很容易误认为∠2大于∠1。这时,为了证实学生的猜测,多媒体动态演示:将∠2移到∠1上去,结果发现两条边刚好重合,学生惊讶发现其中的道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化繁难为简单――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更加强有力的认识手段,这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变难为易,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巧用多媒体既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又能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难。

例如,在教学“9加几”一课时,“凑十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段:先出示14个圆形的图(左边9个,右边5个),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列出算式,再利用动画效果,将5个圆中1个圆移到9个圆这一边,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用怎么样的方法算最好。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凑十”的方法。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把知识的内在联系动态展示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线索,并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最终获取知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因而对于时间这一抽象概念较难理解。如,认识钟表时,学生通常会把7:30分错误地说成8:00,这时,可以先后演示7:00,7:10.7:20逐步过渡到7:30,把几个时间的先后变化情况体现出来,这样可以降低学生思维的坡度,使学生直观、准确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教师应适时精心设计、实施电教手段,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成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感知认识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情感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和谐发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教学气氛,扩大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如何设计幼儿数学教育活动 下一篇:中职数学CAI教学的现状和对策